北大侠客行MUD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新手 wiki 升级
楼主: zgbl

武林秘籍大放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波微步

修炼方法: 一、 外炼法,即两足绑上沙袋(或锡瓦),从晨起床至睡觉前,一刻不离,日常行走、早晚奔跑纵跳,沙袋(或锡瓦)从不离腿。注意每隔一月松绑取下沙袋(或锡瓦)三日,以适应及平衡身体。一年后,爬山跑跳,可与猿猴迢逐。第三年穿上特制的舟形木板鞋在水上跑,最后取下重物,赤足履水如平地,即炼成了水上飞之轻功矣! 二、 内练法、按前述之内功心法勤奋修炼配合外炼(即大小周天之练法),内炼也逐步提高,至第三年以后即进入到上乘轻功境界,一般十年左右可炼神返虚,出现神足通,即俱有了察知当时当地灵气的能力及能发出强大的外气。运用之法如下: (一) 观想下丹田之内丹急速沿小周天运转二十四圈。 (二) 观想内丹沿大周天运转三十六圈。 (三) 将内丹沿中脉提运至头顶百会,并收腹闭息。 (四) 两手由侧面上提至略高于肩,手心向上。 (五) 随着呼气两掌缓缓下按,由四心,(即两掌心两足心)发出强大外气压向地面。 (六) 由地面性质相同之灵气产生的斥力作用,身体腾空而起。 (七) 飞行的方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以及飞行的快慢皆可由心意而定。 (八) 在飞行的过程中,意念一定要随时守住头顶百会穴之丹珠,这是根本,功高者丹珠可出头顶一尺左右,大放光彩。 (九) 功力至炉火纯青时,无须任何准备功,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腾空驭气飞行。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09:53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 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十三式打手歌: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跟随沾粘不丢顶。
  8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起势 01、卷肱势 02、搂膝拗步 03、野马分鬃 04、云手 05、金鸡独立 06、蹬脚 07、揽雀尾 08、十字手 收势
  16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 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单鞭 08、手挥琵琶 09、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臂 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16、收势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3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鞭 04、左琵琶势 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搂膝拗步 08、右单鞭 0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 14、转体撇身捶 15、捋挤势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 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健网^I%g:r0e$h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指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开头三句即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身法轻灵的重要意义。
  先师郝少如在教学中对身法要求特别重视。他指出:“习太极拳必须处处按照太极拳的原理要求完整丰富,无论是教与练必须从身法着眼,身法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必须严格要求。”练身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练外形,就是学习拳架注重身法,以尾闾正中为基准(在前进、后退、左转、右旋时,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强调步法上严格分清虚实,以正中为前提,变换时完全用内劲而不允许依靠身体的前俯后仰、左右偏倚,或者身体的起伏来借力;上下肢与身法必须配合好,如配合得不好会直接影响身法。既要支持身体的稳定,又要顾及分清虚实,对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但必须练好八条之后,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灵。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一)武派(郝式)太极拳是用"起、承、开、合"四个要领贯串始终,因此在习练中不可因起、承、开、合节序的关系而产生继续的现象。应以求尾闾正中,将含胸、拔背、裹裆、护臀、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好。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腰间。脊骨之气能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合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到灵活协调,进一步掌握行气运动的功夫。能做好以上这些要领,就能以意送气达于腹部,不便之上浮,就能气沉丹田。
  (二)练太极拳必须明确呼吸自然之理,千万不能闭气。练拳从开始就要思想意念集中,精神贯注,周身要空松,劲才能显得正,决不能用呼吸系统的运动来支配太极拳的开合运动。手法要气势腾挪,有预运之势,无散漫之意;神聚于眼,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射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手法达于气势腾挪,即可气贯手指。
  (三)平时行功走架,既要沉着稳妥,又须轻灵自如。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四个字,但四字之间不可截然断续,必须做到连贯自如,不能呆板,要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走架时要学会知己的本领,一动势/必先问问自己有何处不够,或有哪些要求不合度,只有不断纠正,才能不断进步。走架的速度要慢,但要防止呆滞,所谓身法轻灵,必须贯彻于走架之中。走架的目的在于运用,平日行功走架时,就要当做正在与人打手,在打手时又要当做走架,如是相辅相成,拳艺才能不断提高。走架成熟之时,全身似气球,身体犹如悬空,两手高低屈伸皆能灵活自如,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太极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极,日久功深,太极拳的精妙艺术得矣。
  常见多年纯功不能运化、双重之病未除者有之,发劲不能如放箭、有的放矢者有之,甚至有拳法变形走样者,凡此皆由于十三势身法末参悟,缺明师指点,学者不可不辨耳。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全文如下:“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便有缺陷处,无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主要流派】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1.陈式太极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编,原有 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 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陈式第 1路拳套现有83式,主要特点如下:①缠丝劲明显,要求处处留心源动腰脊,用意贯劲于四梢(即两手和两足尖),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动”;②刚柔相济,柔中寓刚,亦即能打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③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结合,不仅做到“气沉丹田”,而且在练动作的同时进行“丹田内转”, 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④快慢相间,亦即在动作转换处要快,一般行拳时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种,体弱有病者可以练高架子,青壮年体健者则可练低架子。陈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现有71式,主要特点如下:①震脚发劲的动作更多;②动作比第1路快、刚, 爆发力强;③“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动作较多,气势雄壮。第2路只适于青壮年练,流传不广。陈式新架套路是陈有本(陈家沟拳师)编创的,顺序与老架同,架式较老架小,转圈也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较难的动作,陈家沟村人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为“大圈拳”。这种拳后来又传至陈鑫,他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阐发陈氏历代积累的练拳经验。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多数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跟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陈氏太极的另外一个分支是:中国温县南冷架太极拳
  学太极,到温县,尽人皆知。温县太极拳系“陈家沟,南冷架及赵堡架”三个支脉。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蕴含的中国太极传统哲学文化的深奥,古风浓郁,架式的纯正内家拳。南冷架一直为嫡传功夫,在第四代嫡传南冷太极功夫大师,秦毅风的改良修正了古传太极的繁杂,使南冷太极更加突出实战的作用。南冷太极,发劲呼呼生风,招招有法,式式严谨,气血贯通,刚柔并济,堪称太极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韵味,遥接高风者,高屋建瓴。
  “南冷架”严格按照古法走经络,行气血,调五脏,促代谢,鼓荡真气,强筋壮骨。对敌实战搏击,则攻防兼并,长于“四两拨千斤”,周身劲气,劲若缠丝,绵绵不绝,认真习练2--3年,功力渐深,犹如“临深渊履薄冰而气定神闲,激水中流而心有大荒”之神妙体会。
  2.杨式太极拳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1800 ~1873),酷爱武术,向陈家沟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学成返里传习太极拳,因他能避开并制服强硬之力,当时人称他的拳为“沾绵拳”、“软拳”、“化拳”。杨露禅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贵族多向他学习。他武技高超,当时人称“杨无敌”。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对大臣们说:“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为杨露禅亲题的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后来,杨露禅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已有拳架,又经其孙杨澄甫一再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大架太极拳,由于练法平正简易,故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氏祖孙3代,在北京负有盛名。杨露禅有三子,长子凤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区有传,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各有所长。班侯脾气火暴,偏重太极拳的技击作用,实战中下手较狠,“出手见红”,在京都留下“拳打雄县刘”、“擂打万斤力”等佳话,承父“杨无敌”之称号,在北京名噪一时,有“杨露禅闯天下、杨班侯打天下”之说,为太极拳在高手如云的北京树立了威名,并继而推动了太极拳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和传播。但因出手打死洋人,无法再在北京而返回乡里,所以传博范围不广,实为憾事,目前闻者有永年广府有班侯架、河北齐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传承。健侯性格温和,更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众多,所传为中架,当今流传的太极拳大多数为健侯一枝。1928年后,健侯之三子杨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传于全国各大城市。杨式大架子的特点是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灵,刚柔内含,轻沉自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锻炼步骤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能自然地表现出气派大,形象美的独特风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学拳者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和不同的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因之,它既适用于疗病保健,益寿延年,又适用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适应性广。因此,杨式太极拳是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据统计,全球有三亿人在习练杨式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1957年根据杨式太极拳整理成《太极拳运动》(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一书。杨式小架太极拳和二路炮锤仅在少数传人中练习,主要强调技击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杨式太极拳功法体系完整,理论著作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杨澄甫有五大弟子,号称五虎将:傅锺文,褚桂亭,田兆麟,陈微明,武汇川
  3.吴式太极拳 满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兴人,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大架子,后来拜杨露禅次子为师学小架子,以善于柔化著名。其子始从汉族改姓吴,名鉴泉。吴鉴泉继承和传授的拳式连绵不断,不纵不跳,适应性较广泛。由于吴氏对拳式有所修改,后人就称之为吴式小架子。成为现代流传较广的吴式太极拳。 吴鉴泉在北京、上海传拳较久,他打拳式正招圆,舒松自然, 虽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自具舒展,推手时端正严密,细腻熨贴。1958年曾出版《吴式太极拳》一书。
  4.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初从杨露禅学太极拳,后又学新架太极拳,并在舞阳县得《太极拳谱》,于是以练拳心得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十要》。武式太极拳特点为身法谨严,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虚实分明,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用动作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出手不过足尖。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年传入北京,后又传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极拳》一书。武式太极拳葛顺成传人的说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终身不仕。陈家沟陈氏族人在永年县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产。武禹襄见陈氏族人练习一种高明的拳术,非常喜爱,但因自己身份、地位问题无法去拜师学艺,于是委托同乡好友杨露禅(已有相当高的武功基础)赴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艺,回来后交给自己,自己则出自供养杨露禅全家。杨露禅先后三赴陈家沟学艺,每次回来都对武禹襄倾囊以授。最终武禹襄还不满足于杨露禅所学,亲赴陈家沟请教。陈长兴当时已年迈,介绍他去陈青萍处学拳。后果有大成。而从李亦畲的著作,武禹襄是因公到赵堡,一月即回。可见武还是主要从杨处习得太极拳。武禹襄的主要传人早期有杨班侯(杨露禅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学文,后武艺大成,远超其文化水平),还有自己的两个外甥,人称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传郝为真、葛顺成等人。郝为真武艺最高,他的拳佳经其后人修改后被国家定为武式太极拳标准拳架。葛顺成等人传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风格。
  李圣端、陈兰亭、郝中天、郑月南、王老延、陈固安、吴文翰等都是武式太极拳高手。
  5.孙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完县人孙禄堂,酷爱武术,先学形意拳,后学八卦掌,勤学苦练,功夫深厚,民国初年始跟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参合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遂创孙式太极拳,并著有《太极拳学》。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舒展圆活,动作灵敏,转变方向时多以开合相接,故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1957年曾出版《孙式太极拳》一书。
  6.简化太极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20多年来﹐简化太极拳已盛行于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简化太极拳》的挂图和书籍出版了数百万册(张)。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处太极拳辅导站,举办过 800多期太极拳训练班﹐参加活动者达 4万人次以上,这些辅导站传授的主要是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永年县的杨振河和韩会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 一之意。
  7.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有人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8.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另一种说法是陈式太极拳新架的一种套路,是由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创编的,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 赵堡太极拳,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
  上述 8式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练拳目的皆为健身治病。 8式太极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练法,如太极剑、太极刀等。
  9禅门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是一个拳术套路。相传为少林和尚根据“广大圆满无凝大悲陀罗尼”经咒,演绎其意融入拳式而编成。初名“大悲陀罗尼拳”(简称“大悲拳”)。禅太极,其原型是佛门古老、神秘、稀有的大悲陀罗尼拳,世人称之为“禅门太极拳”据传是由唐太宗年间少森寺昙宗和尚所创。其风格古朴高雅、慈悲庄严。它不仅蕴含着技击的妙用,更融入了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易理学说,是历代高僧们修身养性的无上法门。禅门太极上符天象,下合地理,中和人情,采古太极阴阳之法,出入于释、道、儒三教之论。上可成正党,下可得长生,中习保安宁。实为达极乐之径也。
  10八卦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有两类:一为赵堡大架太极拳第十一代掌门赵增福师父所公开的,该拳架系赵堡架第六代宗师张彦。张彦在山东广收门徒,使太极拳拳艺代代相传,传至山东聊城的马永胜先生。马永胜先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最为古老、最为实用的赵堡太极拳创立八卦太极拳,传拳王怀德老先生,王怀德师爷传拳赵增福师父。
  由于该拳架在编排上吸收了八卦的理论与形式,使外象具体量化:如按太极分两仪,故拳为二节;两仪生四象,故拳架分四段;在拳架的运动路线上,按:干(开门)西北;离(景门)南;坎(休门)北;兑(惊门)西;震(伤门)东;巽(杜门)东南;艮(生门)东北;坤(死门)西南,严格布阵,故拳为八路,而成外象之八方五位之图。其拳架招势,又取上五禽;下五兽。上五禽:凤;鹤;鹰;燕;雀。下五兽:龙;虎;狮;马;猴。该拳架盘炼起来,颇为壮观。
  赵增福师父传授的八卦太极拳有上中下三盘,九十八实战法。
  另一种被称为“八卦太极拳”的情况是:当年杨禄禅与八卦拳(掌)祖师董海川;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切磋技艺。董海川发现三种拳艺虽练功方法不同,然则理为一贯,萌生了取太极拳之长,弥补八卦拳之不足的想法,便自编了一套走直趟的类似于太极拳的练功方法,传给了程廷华;刘德宽等弟子。
  10.忽雷太极拳.
  是从赵堡太极衍生过来,在理论当中包含清代出版的科技书籍<灵台易象志>(一说:<灵台仪像志>),受到书中,三角,杠杆等力学原理影响,在清朝中期诞生,发展于清朝末期.
  正式名称是" 方圆活步架".
  忽雷意思是该太极演练时所发出之声音犹如"忽如雷咋",是骨头间的摩擦声而已.
  忽雷太极是所有太极最强的一种,击败无数拳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它能击败当今西洋所认为最厉害拳种-咏春.
  宗师李景延 (1825-1898)
  忽雷有特别的忽领(灵)劲,这是其他太极不及的原因.
  方圆活步架属内家拳,刚拳系. (除杨式以外其他太极都是刚拳系)
  
原始太极拳法
  原始太极拳法最初出自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轩辕黄帝。他根据蛇和喜鹊相斗的形态而创出此拳法。中国道教邋遢派所传老拳谱上有这么一段话:“黄帝隅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援。鹊攻中,首尾连。黄帝一见非隅然,从此留下太极拳。”老拳谱上记载着各种拳势动作的形成过程及创编人和创编的时间地点。还记载着演变出的多种拳法,如吕洞宾祖师创编的“吕式太极拳”,陈抟老祖创编的“华山太极拳”等。
  张三丰(1247~?)祖师1324年到武当山,调神九载,道始成,人称邋遢道人,自成一派,被后人称为道教邋遢派。他综合前人的成果,创编成为有动、有静,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既有养生、又有技击的系统完整的原始太极拳法。该法被道教邋遢派尊为主要功法,从此在道教内部代代秘密相传,世俗难以问津。
  辛亥革命后,娥眉道人高虎臣在北京哈德门外火神庙住持,曾收了几个俗家弟子,原始太极拳法始流入社会。可惜原始太极拳法老拳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98年道教邋遢派功法第八代掌门人骆巨方道长,鉴于老拳谱的无处找,为不使此拳法失传,根据恩师安声远道长的传授,回忆整理出了“原始太极拳法”新拳谱。
  老拳谱由动、静、快、慢四个部分组成。新拳谱在编排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动作,在次序上又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将其整理成动、静、快三个部分。动部原有十三个动作组成,称前十三式。整理时删去了几个技击动作,增加了几个养生动作,成为系统完整的养生功法之一,取名“九转还阳功法”,仍有十三组动作。快部是一套技击性很强的功法,练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是纯刚,也有十三组动作组成,称后十三式。慢部老拳谱上只有一组动作,叫做“仙人跨鹤拜四方”。这次整理时,把它作为静部的收势。
  老拳谱中的静部是原始太极拳法的主体,现整理编成二百零二个动作。演练时缓缓而行,练一套拳约需40~120分钟


太极拳论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 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 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 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换虚实需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尤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心解
  十三势行功心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粘依。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发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发力要求
  始于尾闾,发于项梗。
  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16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剑

  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特点,一方面它要象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同时还要表现出优美潇洒,剑法清楚,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
  武当太极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武术特点,并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又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发人体能延年益寿的特点,是集武术与养身为一体的剑法,演练太极剑要求心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要求内含其气,外含其形,动静结合,神气相含,其动作特点行如流水连绵不断,不动则不动,一动全身动的风格。
  主要剑法包括:劈、刺、点、崩、撩、带、抹、拦、击、挂、托、穿、抽等。其特点是:剑法清澈,动作柔缓;节奏平和,柔漫舒展;身神剑合,气势饱满。
  武当太极剑(剑谱)
  1、上步含剑硕 2、仙人指路 3、三环套月
  4、大魁星式 5、燕子抄水 6、左右拦扫
  7、童子提炉 8、黄蜂入洞 9、灵猫扑鼠
  10、蜻蜓点水 11、金蛇盘柳 12、燕子入巢
  13、大鹏展翅 14、右旋风式 15、小魁星式
  16、左旋风式 17、鱼翁钩鱼 18、拔草寻蛇
  19、怀中抱月 20、宿鸟投林 21、乌龙摆尾
  22、青龙出水 23、风卷荷叶 24、狮子摇头
  25、虎抱头 26、野马跳涧 27、翻身勒马
  28、指南金针 29、迎风弹尘 30、顺水推舟
  31、流星赶月 32、天马行空 33、踏雪寻梅
  34、金花落地 35、挑帘式 36、左右与轮剑

在演练太极剑的过程中,要重视每个动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体在演练中要分初级阶段和提高阶段。
  一、初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动作基本连贯。
  1、剑法清楚动作正确
  演练太极剑,首先要明白各种剑法的特点、要求和动作要领,以及剑法之间的区别。初练时,最好要根据动作名称来练习。
  2、动作基本连贯
  要做到动作基本连贯,就需要掌握每次剑法之间的衔接动作。
  二、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要求:剑法准确、动作协调;松沉自然、劲力顺达;速度适宜、节奏明显;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虽无对手,胜对强敌;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1、剑法准确、动作协调
  在初级阶段只要求做到剑法清楚、动作正确;而在提高阶段则要求剑法准确,不仅要懂剑法,而且要明剑理。
  剑法动作比较复杂,对人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协调是美的基础,也是提高劲力的基础,怎样才能作到协调呢?
  ①全身放松:全身放松,以便于协调;
  ②以腰为轴:以腰为轴,通过腰的转动带动身体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协调;
  ③剑指配台: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明白剑提的作用、动作路线,剑指与剑一开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协调;
  ④虚实分时:演练太极剑时,还要求注意心的变化,上步时,开始重心先不变,先虚步上步,然后重心才慢慢变换到下一个动作,重心的变换与定式动作同时到位,要求协调。演练时感到不协调、发力不顺达,就要检查上下肢动作配合是否合适;腰的转动与四肢的动作是否配合:剑法的规格与动作的线路对不对;加速度的时机是不是得当等。
  2、松沉自然、劲力顺达
  要求松腰沉跨、动作沉稳;剑法的劲力准确、协调;力从腰出,贯至臂腕。
  3、速度适宜、节奏明显
  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主要弄清动作路线,注意姿势的正确性,以后待动作熟练后可加快速度,同时注意太极剑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太极剑动作的刚柔相济、忽高忽低;劲力的轻重缓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间所表现出的一种韵律。演练武当太极剑时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间,演练竞赛套路时可先按照相应音乐掌握速度。
  4、连绵不断、潇洒飘逸
  在初级阶段要求动作基本连贯,在提高阶段则要求连绵不断、潇洒飘逸。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其要领是用好腰劲,注意启承开合的微小动作。
  5、虽无对手、胜对强敌
  太极剑是武术器械类的一种,是百兵之君,有极强的攻防含义,所以,每个动作所用的剑法的技击作用是什么?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时虽然是单人演练,但要有强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风采、风格突出
  各式太极剑有各自的风格、特点,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风格;演练时要把握住各式的特点,发扬自己的风格,演练竞赛套路时要注意动作规格要求,尽量舒展大方。
  三、初练太极剑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1、剑法区分不开
  剑法不对,有些剑法区分不开,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剑法:点剑与劈剑;拦剑与扫剑;撩剑与扫剑;刺剑与捧剑。
  2、身体上下起伏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身体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练。年纪大的人可以资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剑不走立圆
  演练太极剑时,挂剑和撩剑应贴身走立圆,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对剑法动作走的路线不清楚,或转腰不够。
  4、剑指用法不清楚
  初学太极剑的人,剑指不知道放在哪里,走的路线不对,其原因是对剑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线不清楚,剑提一般用于催劲、领劲或与剑一开一合协调相配。
  5、不协调、不连贯
  协调和连贯是演练太极剑的基本要求,演练太极剑的要在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
  演练太极剑与太极拳一样,腋下要空,例如,捧剑手不能太直,手应捧圆。
  7、握剑太紧
  演练太极剑时,握剑要松,手腕才灵活,以便于很好地完成各种剑法的动作。
  8、眼向下看
  演练太极剑时,眼应随剑走或目视前方、对方,初学太极剑的人不要养成眼向下看的坏毛病。
  四、手眼身法步
  1、手型、剑指
  1)剑指的正确姿势
  ①中食指伸直并拢,向手背方向翘曲。
  ②母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撑圆。
  2)剑指的作用
  ①领劲例:平带、拦剑、云剑等。
  ②催劲例:独立上刺、平带等。
  ③用剑指直接攻击对方。
  ④与剑配合协调,平衡动作。
  2、手法
  ①一般从右胯经左胯至头上左侧前。
  ②护于手腕催劲。
  ③以腰带动剑指领劲。
  ④定式:剑指指向前方,剑指与手臂成一字、剑指于手腕、剑指置于头上左侧前。
  3、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剑尖、剑指。
  ②动作变化时随身体转动要做到精神贯注、势动神随、神态自然。
  4、身型
  太极剑同太极拳身型一样,从头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虚领顶劲——头部,上顶颏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摇晃,颈部,肌肉放松、不可紧张、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耸肩,不可外张,不可内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扬起。
  含胸拔背——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内缩,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紧张,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没胯——腰部,自然放松,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后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晃摇。
  收臀开膝——臀部,收敛缩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摇罢。
  膝部,自然开活,不可僵直,不过脚尖,不可歪斜。
  5、身法
  同太极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转松活,不忽起忽落,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上下,完整贯串。
  6、步型
  有并步、弓步、虚步、仆步、丁步、歇步、独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极拳,有上步、退步、撤步、盖步、插步、跳步、行步、摆步、扣步、辗步等,转换进退虚实分明,轻灵稳健,前进时,脚跟先着地,后退时,前脚掌先着地,不可重滞突然,重心移动平稳、均匀,清楚,两脚距离和跨度要适当,脚掌和脚跟碾转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8、腿法
  有蹬脚、分脚、摆腿、震脚、后举腿等。要求支撑稳定,膝关节不可僵挺,上体维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
  9、剑法要求
  要求剑法清楚,劲力顺达,力点准确,身剑协调,方法正确。演练太极剑时要求懂剑法、明剑理,做动作要明白剑法和剑法之间的区别。初学太极剑的人,容易混淆。
  五、剑 法
  1、点剑
  ①动作:腕部放松,突然屈腕上提.
  ②力点:剑尖.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松腕蓄劲、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
  ⑤眼看:剑尖。
  2、刺剑
  ①动作:剑尖向一个方向动作,直取对方。臂由屈而伸,与剑成一直线。
  ②力点:剑尖。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大臂贯至小臂。
  ④要点:用腰劲、肘屈大小臂角度由小变大。
  ⑤眼看:剑尖所刺目标。
  3、劈剑
  ①动作:立剑,剑与臂成一直线,从上向下用力运动。
  ②力点:剑下刀。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
  ④要点:用腰劲。
  ⑤眼看:剑刃所劈目标。
  4、挂剑
  ①动作:剑尖后勾,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格开对方的进攻。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含胸,转腰,剑贴身走立圆。
  ⑤眼看:剑尖。
  5、撩剑
  ①动作:立剑由后前上方撩出,撩出对方的进攻。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贯至臂。
  ④要点:含胸、转胸,剑贴身走立圆。
  ⑤眼看:剑尖、对方目标。
  6、云剑
  ①动作:平剑在头前上方或头顶平圆环绕,用以拔开对方的进攻。
  ②力点:剑刃。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微仰头,剑略靠近头,不超过头后部;绕环要平,以腕为轴,翻腕要松,用腰劲。
  ⑤眼看:剑尖。
  7、抹剑
  ①动作: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领带。
  ②力点:剑刃,顺剑滑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用腰,协调。
  8、带剑
  ①动作: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
  ②力点:剑刃。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先前送,后翻腕划孤回抽。
  9、崩剑
  ①动作:立剑用剑刃尖端向上点啄。
  ②力点:剑刃尖端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腕突然下沉。
  10、绞剑
  ①动作:平剑使剑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绕划小立圆圈。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腕松、协调、腰劲带。划立圆圈不宜过大。
  11、架剑、托剑
  ①动作:立剑向上托起,高于头部。
  ②力点:剑刃。
  ③眼视:前方。
  ④要点:剑身要平,叉步或上步与绕剑要同时,剑贴身走立圆, 动作要与腰的转动相配合。向上托剑时,注意与武当太极的分脚领剑世别开来。
  12、截剑
  ①动作:立剑或平剑用剑刃切断,阴埠截对方,剑身成斜线。
  ②力点:剑刃前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腕用横向力,注意用腰劲。
  13、抽剑
  ①动作: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划孤抽回。
  ②力点:沿剑刃滑动。
  ③要点:松腰,肩松沉,协调,腰劲带;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14、穿剑
  ①动作:立剑可平剑使剑尖沿腿、臂或身体同方向穿出。
  ②力点:剑尖。
  ③要点:松腰,穿剑的动作与步行,腰的转动要协调。
  15、提剑
  ①动作:立剑或平剑屈腕向上提拉剑把使剑尖向下。
  ②力点:剑柄。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用腰、协调。
  16、捧剑、抱剑
  ①动作:立剑或平剑两手体前相合捧。
  ②要点:松腰,剑不要太贴身,手抱圆。
  17、扫剑
  ①动作:平剑使剑向左、向右挥摆。
  ②力点:剑刃。
  ③要点:用腰力,剑与臂成一直线,步法与手法要协调、与腰的转动要协调。
  18、斩剑
  ①动作:平剑使剑向左、向右挥摆。
  ②力点:剑刃。
  ③要点:剑与臂成一直线,步法与手法与腰的转动要协调,用腰带动臂,横向力。
  19、拦剑
  ①动作:立剑斜向上方托架。
  ②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③劲力:从腰经肩到臂贯至腕。
  ④要点:用腰、协调,剑尖微斜向中。
  20、削剑
  ①动作: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向同侧前上方,剑尖略高于头。
  ②力点:剑刃。
  21、腕花
  ①动作:以腕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绕立圆。
  ②要点:松握剑,腕放松,剑绕环时成立圆,剑绕环时剑紧贴身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17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指

  介绍
  少林寺独门硬功。后被少林寺逃徒火工头驼将此功传往西域,创金刚门。此功造诣精深时,出指可以碎金断石。武当三侠俞岱岩、六侠殷梨亭都曾犯在金刚门传人手中,被用大力金刚指捏断全身骨骼,成了废人。(见金庸《倚天屠龙记》)据查,金刚指是专练指力的功法。
  练法
  将一块厚约寸余的青石板搁在板凳上,高及人的腹部。练功者将指甲剪净,距石板半尺成马步,两手屈于胸前,自然下垂,以两手手指在石板上缓慢来回抚摩。用意不用力。呼吸自然和缓。半小时以后,可用十指在石板各处点打200次。击打时要用腕力,要有弹性,点打分明,点后即起。用力不可太猛,然而意念须击石而穿。练久后,指尖会慢慢磨平,十指发烫,偶尔还会发硬。直到五指在木板、石板、青砖上能击打出凹印时,指力已十分锋利,就大功告成了。
  大力金刚指
  大力金刚指,亦称指禅功,点穴手,鹰爪擒拿手。指禅功在武林中各家练法不尽相同,但到精髓处都是以内功辅外功练习。本功法在突出练指的同时辅以练爪,现将练功全过程介绍如下:
  凌晨三点起床,在床上自然地伸屈几下手脚,活动一下筋骨,然后盘膝端坐于床上,会阴穴与百会穴应成一线相连,脊椎要直,轻闭双目,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做好上述要求后,开始用鼻做长匀细地深呼吸,一呼一吸,鼻息绵绵,呼吸声音最好要小到练自己都听不到。双手成自然虎爪状,随着一呼一吸在胸前收进推出,吸气地同时,双手回到肋旁,呼气地同时,双手推出到平直。(注意:进出手都是自然虎爪状)吸气时意想天地万物之生气,从脚底涌泉穴,头顶百会穴吸进并送集在丹田(指下丹田)。这种意念最好要做到有意无意,自然而然。只有这样才使本功做到静中自动,动中自静。本式练半小时,时间能长更好(以后不论练以下那一式,都必须先练此功)。
  第一式:
  全身俯卧,用双手指尖及双脚指尖支撑身躯,身躯及双脚伸直,不可凸腰,头应与躯体成一线,头不可耷拉下去,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鼻长匀细地吸气,(本式采用腹式呼吸,以下各式均用腹式呼吸),吸气地同时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应发声,不必太大声),呼气的同时,想象双手十指稍微用力抓一下(注意,不要使支撑着的指点移动)。本式练十天后,将大拇指减去。最后仅用双手食中两指能支撑身体练功二十分钟后,开始接换下式练功。
  第二式:
  右手以指触地支撑侧着地身躯。两脚交剪伸直靠在地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练习时,应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紧靠在一起,全身应保持挺直,不可左右上下弯曲。左手成掌屈在肩前。用鼻长匀细地吸气,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地同时,左手用力向外击出(注意,手击时不要用僵劲)。呼气地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骤然引向双手,沿十指冲出。触地的一只手,应用力抓一下。双手交替练习。按上式一次减指,减指天数同上式。练到双手都能以食中两指支地练功二十分钟后,再接换下式练习。
   第三式:
  双手以十指支撑于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以脚指尖点靠在墙壁或树干上,身体与直立地墙壁成四十五度角(随着练功时间地推移,最后基本直于墙,保持不摔出即可),如靠在不大的树干上,双脚可并拢在一起)不可凸腰,头与身躯成一直线,头不可提拉,用鼻长匀细地吸气,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地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快速引向双手,沿十指奔注于地下。呼气地同时,双手十指亦用力抓一下。按上式依次减指,减指天数亦同上式。练到能仅以双手食中二指支撑倒立地身躯练功二十分钟后,接换下式练功。
  第四式:
  左手以指支撑于地上,双脚交剪靠在墙壁或树干上(脚地交剪方法与第二式同),右手成掌盖在丹田处。用鼻长匀细地吸气,用意念将气引到丹田,随即用口将气猛呼出,呼气地同时,右手向外猛力击出。同时左手亦用力抓一下。右手击出地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沿十指快速喷出,双手交替练习,按上式依次减指,减指天数亦同上式。练到能以单手食中二指支地半小时,则大功告成。
  辅助功一:
  备一只桶,内装细沙,人立于桶前,双手捏成剑指,(即食中二指伸直紧靠,其余三指屈于掌中)放在肋旁,用意念将气吞送到丹田,随即用口猛呼出。(可发声)吸气地同时,左右手一前一后轮流插沙四下,呼气地同时,以意领丹田之气达于指端。插沙一段时间后,可将细沙逐渐换粗,最后可杂入多量指头大小的小石子。练功要配用消肿药水以保护皮肤。本辅助功主要是使爆发力能顺达指端,以及增加皮肤的坚韧性。
  辅助功二:
  置一沙袋或排球(内装沙子),悬挂于空中,随时有空就运气于指,左右手都握成剑指戳击。平时遇物可随意用指戳击。
  注意事项:
  一。练功场地宜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在新鲜空气流通的室内亦可。练功者必须清心寡欲,无忧无虑。这样才能以气化力,形神兼备。练功前可适当服用活血行气的药或酒。食少量食物,如豆浆,牛奶及糕点。过饥过饱都不宜练功。
  二。练功时必须做到所述的各种姿势极呼吸要求,练功时不可用掌触地。药高度集中思想,内外兼顾,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冲出时,不要意想从经络穴位经过,快速自然地用意领气就行。
  三。练功后必须反复活动搓拉十指,以防血气停滞手指僵硬。可用正骨水等擦拭手指。练功完毕后应活动全身筋骨,并放松全身肌肉及神经,站着做三分钟深呼吸,如到野外练功,须带干毛巾,擦完汗后,方可会见,以免着凉。
  几点说明及体会
  一。本功适合未婚健康地青年练习。每天先打坐练气,后再正式练功。本功应每日必练,否则气散,收效不大,练功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有病者不能练本功。
  二。练功十天后,双手推出时有热气感,丹田会发热,日久愈甚。届时可做任督二脉小周天循行。练功一个月后指力大增,身体健壮,全身气力倍增。
  三。练本功应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练成此功者,不可轻易出指伤人,非遇危困而不发,否则有伤德行。因功指用于技击胜于任何拳掌,其钻透力特大,随便击在人身上都会造成内脏损伤。
  道教手印有
  道指:
  左手中指及无名指向内弯。
  大拇指压住中指及无名指指尖。
  左右手均同。
  法师作法时常用。
  三清指:
  1. 左手五指指尖全朝上。
  2. 中指及无名指收弯入掌心。
  3. 大拇指、食指、小指,各朝上伸,即成此指诀。
  4. 此指法乃捧净水或符水作法用之。
  五雷指:
  1. 左手五指均收伏在掌心,但须注意指甲不可外露。
  2. 左右手方法均相同。
  3. 用时捧起「哈」一下,说「打」,脚跺一下往前用力跩去,一气完成。
  金刚指:
  1. 右手无名指从中指指背过。
  2. 食指勾住无名指,指尖向下。
  3. 大拇指、小指指尖皆收入掌心,中指朝上。
  4. 此指诀须拿起放右肩上约一尺处。
  5. 此法可行使各种法事,也可敕符。
  请神指:
  此乃用於请神用。
  八卦指:
  此乃敕八卦、安八卦或行使各种法事,破煞有力之指法,用途非常多。
  太上老君指:
  其指从指上可见「太上」二字。此乃法师法事之时用以敕命神兵法将,意谓道祖之亲临,可增加威力。




  少林72绝技之一指金刚法

  一指金刚法

  一指金刚法,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练习精纯,一指到处,能洞胸撤腑。其法每日于往来经过之墙壁及树木,或其他物体,以手之食指,向墙壁及物体,轻轻点之,渐渐增力,三年后则技成。以一指触任何物体,必有显然之痕迹。触木木可洞,触石石可碎,触人身则立见伤亡。盖三年苦功习之一指,聚精会神,其功纯,其志坚,故有此惊人效力。惟以防误伤起见,可见左手食指,非至万不得已,切勿轻事伤人也。此种功夫与阴手一指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惟须恒字为功。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19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指禅

一指禅  目的:提高功力(“内气外放”放射能量和渗透强度),以治疗病人。?性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普及。将过去学过的初级功动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理论化,既熟悉功法,也弄懂功理,最后达到气功教师的水平,最低达到辅导老师的水平。
  一、热身法?热身法是练功前的辅助活动,其作用在普及班教材上已阐明。
  (一)双手大摇臂(20次)?动作:右脚向前迈一步,两手向前平举,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上,右手臂向上摇转(逆时针),左手心向下运转(顺时针),腰顺势扭转。
  ?要求:两臂伸直,要柔软。全身放松、协调,上身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两脚不准移动。
  ?功用:活利关节,打通手三阴,手三阳,开气门——极泉、章门、京门穴。?
  (二)托盘运手(单手、双手)?
  1.单手托盘?动作:两脚分开,左手叉腰,右手手心朝上,托平似托一碗水在手心,向内从腰间划弧,使小臂大臂扭转,手心绕过头顶,螺旋形下降恢复原状。做七次。左手似右手状也做七次。?
  ?2.双手托盘?动作:双手手心朝上,同时向内从腰间划弧,使得小臂大臂扭转,手心朝上绕过头顶。
  ?功用:使全身关节、韧带、肌肉全部处在扭、牵、拉、转旋的运动状态,舒经活血,活利关节。
  (三)运手(加配重)?动作:站大马步桩,两手握重量相等的哑铃、铁饼或砖块。上体保持正直,两手象太极拳云手似的向两侧划弧运手。动作要求柔软,身体放松;仅是双臂腕、掌、指用劲,走向内劲地运转,也就是暗劲,不是明劲,含而不露,含胸实腹,顺势也练了中节劲(腹臂劲)。
  ?要求:手握配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是练举重,不是练死劲,是练活劲。
  ?功理:将全身表里的经气调至两臂,主练臂、肘、腕、掌指的内劲,提高身体素质。气是物质,是能量,肌肉越发达,贮藏身上的能量越强,这是一种内劲的训练。中医认为“胃壁厚气之本”,也就是练脏腑之气。
  ?(四)桑棒排打?桑棒的制作取筷子粗桑枝约一市尺长,用丝线扎捆,约30毫米直径粗细,包三层桑皮纸,用丝绸扎好,桑棒即制成。
  ?动作:
  1.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络。
  2.排打两肋气门。
  3.排打后背两条膀胱经,从上而下自百会穴打长强穴。
  4.由上而下排打全身。
  5.用力程度:似浴室捶背,用力要匀。
  ?功用:促使气血加快运转,为练气扫除障碍,壮大气感,尽快打通尾闾、夹脊,玉忱三关。?
  (五)排灯提气?动作:大马步桩,下蹲,两手背相对,向胸前划弧变拳,拳心朝前,向上猛提冲拳,拳与鼻尖齐。用上臂排打两肋,顺势由丹田向上提气,张嘴呼出,从小腹由下而上,发出“呵”的声音。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练此功。
  ?功用:健脏腑,生肺气,提肾壮气,扶正固本,防止内脏下垂,将身体练得如铜墙铁壁般结实。
  (六)行功(熊步气功)?是结合走内劲的步法,锻炼身法。步法好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沉着、稳健、身正、步稳、中正不倚,“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劲力舒展沉着,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简洁朴实,行动直来直往,两手象井中打水一上一下,两臂一前一后,节奏鲜明,朴实无华,行于自然之美。步法训练要求:“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在前后、左右、上下转换中都能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协调,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左右对称,前后连贯,做到腰如蛇形、脚赛钻、站如钉。在练功过程中要刚柔相济,快慢相兼,一气呵成,自然顺达。其特点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大,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熊的动作缓慢,深厚凝重,要做到外笨内灵。它也能攀爬树木,但和猿猴的外灵不同,熊形要面带笑容,两臂上抬下垂,让人看到发笑,可是全身气血关节五脏六腑都在微动不息,四肢百骸,尤其是六关(肩、肘、腕、胯、膝、踝)用缓慢的呼吸配合,也就是凝心内境,头脑清醒,而不是糊涂,要沉着而不执着。这一动作对精神不太安宁,对于工作疲劳的人有调节作用。其动作要求人体内外协调完整,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外动引起内动,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得到锻练,也是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毅力的修炼。
  ?二、铁环功(又称铁臂功)?功理:铁环功在马步站桩的基础上进行,主要作用是壮大劲气,使劲力倍进。是练悬劲、暗劲,使两臂血管变宽变松、加快两臂气血流量,增强气感。铁环一个一个的加套在臂上,是金属导体。久带铁环练功,发出去的内气渗透力强,成螺旋形向外发射。带铁环如同杠杆原理有小小秤陀压千斤之说,尤其是每加一个铁环或铁环从上臂往下每移动一寸须得付出很多的汗水。当铁环加到手腕处进行站马步桩,其功力就很可观了。
  ?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火候适当,不要一口吃一个胖子,练功要因人而宜,量力而行。
  2.如果没有铁环可以用砖块或其它代用品,但必须两臂配重相当。?
  三、扳指法(第三套)?
  第三套扳指(趾)法主要加深加强气感,加强内气外放的功力。
  ?动作基本要求同初级功法。
  ?手指顺序为:2、4、1、5、3。
  ?每指扳动次数:5、7、9、11、13。?
  按下的停留时间为10秒钟,抬起,放平手指运动过程是10秒钟。?功理初级班教材已述过,略。
  ?四、蛇形桩、龙形桩?初级班教材已述过,略。?五、虎形桩?动作:左脚向左成大弓步、右脚成蹬步,右脚内扣,左手成虎爪与头顶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按,手心对右腿“脾关穴”处离开10公分。左手的“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合谷穴”。其形状如武松打虎式。上体仍保持正直。两眼有神朝前方,做到上虚下实。两脚两手可以轮换交替。
  ?六、金钢桩(金鸡独立桩)?本功法以练桩功著称于世,凡练内家拳的都是先以站桩为主。著名武术家孙禄堂曾说:“入门先站三年桩”。至今嵩山少林寺练功厅内还保留站桩的足迹。?
  动作:金钢桩是站一条腿,右腿直立,左腿提起。左大腿与腰平行,左脚尖朝下,左手提起与头平行,手心朝下。右手略微提起,“劳宫穴”对“脾关”相距10公分,左手的“劳宫穴”对准右手的“合谷穴”,身体保持正直,做到上虚下直,两腿可以交换站立。?
  七、罗汉桩?练功站桩的时间,加长练功的强度逐步增加,先是马步桩,用两个腿站桩,蛇形、龙形、虎形是一条半腿练站桩。金刚桩,罗汉桩是一个腿站立。随着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功底逐年加厚功力也将逐年增加。?
  1.单手合十?
  动作如同坐功的上身姿势,所不同的是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用一条腿站立,膝曲,微蹲另一条腿提起端平,挨在另一条腿上。站累了两腿可以交换。?
  2.双手合十?
  动作两手心合掌成拜佛势,两腿同上式。?功用主要用于养气、练气。几分钟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显的气感或感觉有股气从肘向下面手“劳宫穴”压进,上面手指的指尖亦有麻胀感,久练可疏通经脉,打开“劳宫穴”,不谨可以养气健身,而且可以“内气外放”。?
  八、一字桩(顶天立地桩)?
  该功是难度较大的站桩功,但功力也是较强的。?动作:两腿或大马步下蹲,两脚尖朝向左右方向,脚跟平地一条线,右手翻掌掌心朝天托举左手手心“劳宫穴”向下对准大腿“脾关穴”处,两手可以互换,但要求上体保持正直。?
  九、虚步站桩?动作:前后步,左脚伸出,放松、脚尖站地,右脚弯曲下蹲,身体的重量落在后腿上,小腹后收,左手伸前成剑指,右臂微曲。用剑指对准左手的合谷处,距离相隔10公分。主要是练剑指发气。左手右脚练累了,可以换右手左脚。
  ?十、辅助功法(口传心记)
  1.弹子功
  2.插绿豆?
  十一、催气法:(四大金刚:风、雷、雨、云、有快速得气法之效)?
  十二、内气外放临床经验(心得体会)?
  1.内气外放常用手法。
  2.常见疾病的治疗(经验医案介绍)。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理功法浅谈?
  1.该功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人的机体内部各功能系统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运动规律而练功的,符合生命物质运动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而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内在的潜力——内劲。
  ?2.该功法安排顺序合理,先紧后松产生劲。紧、松是提高功效的有效手段。
  ?身体各部松、紧互相交替,可以使精神和肢体、肢体和外界达到高度协调统一。从而在运动中充分发挥精神和身体的能量。
  ?该功法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协调等身体素质无不受人体肌肉松紧制约。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从精神和肢体的松紧着眼,一般先放松,进一步再练松紧的相互转换,从而达到松紧协调。人体精神和肢体放松可促使气血通畅,新陈代谢旺盛,调整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使其匀整平衡,从而增强体质。站桩还能使精神和肢体达到高度统一,从肢体间处处相互通连,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呼应。即所谓:“一动无不动”使本体感觉极其灵敏协调。此外通过松紧转化训练整体的弹力,做到无点不弹簧。通过站桩的训练可为拳术和各项运动打下结实的基础。动功中的走内劲发力体验,在肢体有位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匀整得力和运用自如。发劲(走内劲)是拳术有效的打击动力。站桩走内劲是为了给发力创造条件。例如:打气筒、风箱、手风琴也都是松紧的转换产生劲。
  ?3.该功法有三个不要,一个强调的原则。三个不要:(1)不要入静。(2)不要意守。(3)不要将别的功法加入本功法。
  ?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正确(调身)。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妙就妙在姿势的正确。本功法属调身型的,姿势正确全身放松,各功能系统就能正常运转。畅通无阻。取代重意念的强调入静,这是本功法独到之处。之所以不出偏是因为它象大禹治水那样,按水位往下流的规律办事(用意引动易出偏等就不加多述)。?
  4.动功动作科学易懂,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追求花架子,不拘一格,练习时表现劲力雄厚,节奏分明,动作严谨,劲力充实;气力结合。潇洒利落,舒展大方,全身每一处都能练到,完整饱满,稳固沉着。本功法动作简单,但是通过前辈无数血汗呕心沥血,长期磨练,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创造出的一套健身术。它根据生命物质运动规律,利用升降开合,阴阳虚实,八卦图及缠丝劲,对平秘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络关节,培育真气和锻练内劲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5.该功法以练内五行为主(心、肝、脾、肺、肾)。内外(里表)兼练,气血并练。练、养、聚、调、转、采、放气有步骤练功,能壮脏腑,健筋骨、活气血、洗骨髓。强化机体各功能系统的有序化,使体弱者从无序达到有序,提高机体素质,扶正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内在的潜力,达到“内气外放”。?内劲一指禅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如手指(趾)扳动法,是利用十个手指和十个足趾与内脏的联系而活动的。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十指和十趾与人身经络与奇经八脉有联系,在练功扳指(趾)时,十指和十趾有规律的扳动,打通八脉,全身血液流行无滞,疾病就无从产生,并能达到平衡阴阳蓄积内劲适时外放之目的。扳指法是本功法的最大的特色和关键,主要目的是打通经络。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关节、网络全身、沟通人体表里内外。其作用是行气血,通阴阳,营养周身,保卫机体,抗御病邪。所以说,扳指法是关键的关键。有宇宙在乎手,可以改造大千世界,扳动手指可以开发智力,使人长寿。大凡手指关节灵敏者均长寿灵敏,如书法家、画家、小提琴家、钢琴家等。
  ~~~~~~~~~~~~~~~~~~~~~~~~~~~~~~~~~~~~~~~~~~
  少林内劲一指禅由阙阿水传出,王瑞亭推广到全国各地,以上内容便选自王瑞亭老师的教材。海灯法师的叫二指禅,与一指禅不同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林界推祟的上乘功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种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内劲一指掸”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它能疏通经络,调理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从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扳动和按动的锻炼。十指和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脚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缩短练功时间,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少林内劲一指禅初级功法(王瑞亭版)
  一、热身法
  “热身法”是本功法练功时的一套准备动作。是从“心意六合拳”的精碎中总结出了摇、摩、转、压、提、拉、搓、曲、磨丹田等一套动作,并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使之既可作为练习本功法之前的准备动作,又可成为一套独立的体育医疗方法,名为“热身法”或“丹田功”。
  “热身法”在动作形状上模仿“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步法上有虚、蹬、前、后、鸡、熊步等基本步型。锻炼时要求动作协调,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软飘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灵活自然,轻松自如,两眼平视,炯炯有神,周身充满力量。下步有力、敦实,象棵苍松,显示出很沉稳的气度。
  本功法呼吸和动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则是:“开吸合呼,升吸降呼”。
  第一节 摇膀子--摇丹田
  预备姿势:
  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侧,掌心向前,手指并拢;左手拇指朝后,其余四指并拨,指尖朝前,叉腰;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1)。
  动作:
  右手臂向前上方绕环至肩上时,掌心外翻向后,同时转腰带动手臂继续向后下方绕环,经体侧复原(图2)。手臂成车轮状旋转一圈为一次,一般做20次。右侧做完了再做左侧,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复直立。
  要求:
  动作时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视前方,上身保持正直;腿保持弓步,重心乎稳,脚跟不拾起,自然呼吸。
  功用:’
  打开“极泉”穴、“章门”穴、“京门”穴;活利关节,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络,对防治肩周炎、骨质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疗效。
  歌诀:摇臂好似车轮转,风云漫舞肩臂旋;活利关节疏经络,肩臂疼痛可愈痊。
  第二节 摩肩--摩丹田
  预备姿势:
  左脚向左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向左转体90度,同时屈膝下蹲;右肩在前下沉,重心偏左,右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侧,掌心朝外,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3)
  动作:
  右肩带动肘和手直线向上拎起(似从井里打水上拎状),屈肘过头顶到最大限度,顺势向右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右转动,右手背经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侧处,掌心向外;同时左肩下沉,向右转体至最大限度,左手背沿左腿后侧下行,再前移到两膝之间,五指松直,拇指朝内;掌心内转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两膝之间(图4);重心偏右;再似右臂那样上提,并顺势向左转腰,带动胯、膝、踝关节向左转动。一般左右各做20次,恢复直立。
  要求:
  动作时注意保持头、颈、脊柱中正,目视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关节同时转动,但脚不移动,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时动作要协调。
  功用:
  活动六大关节,故又叫通“六关”(即肩、肘、腕、胯、膝、踝)。它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对关节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还能内练五脏——又叫练“内五行”(即心、肝、脾、肺、肾),即通过腰部及各大关节的转动,各内脏器官也得到有节奏的牵动和按摩,因此,对腹胀气滞、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患尤为有效。
  摩肩动作,是模仿“心意六合”拳的熊形,练习它可为以后练行功打好基础。
  歌诀:摩肩形似熊走路,导引五脏和六腑;活利关节通经络,祛病延年身心舒。
  第三节 猫洗脸--转丹田
  预备姿势:
  左脚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虚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为轴,右肩向左转90度;右手掌心向内,手指朝上,距左“太阳”穴10公分处,成保护状;左手掌心向内并屈肘向后方拉足,护于左腰际;头颈正直,目视前方(图5)。
  动作:
  以腰为轴,带动右肩向右转动90度,右手掌随势下行似“猫洗脸”状,经左胸腹划弧至右腰际,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内成护腰状;同时左肩亦随之向前,左手掌心向内、向上划弧至右“太阳”穴处(图6)。
  两手象“猫洗脸”似地频频在左右面部成圆形轮番转动20次;换成右前虚步再做20次,后恢复直立。
  要求:
  动作时注意保持上身正直,上虚下实。以腰带肩,肩随腰转,手随肩转,收腹提肛,自然呼吸。
  功用:
  本节动作对内脏有按摩作用。仿生于猫洗脸,可活动带脉,同时对肩周炎、腰扭伤等疾患有防治作用。
  虚步站桩的练习,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为以后锻炼提高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动作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用于技击则有防身进敌之功。
  歌诀:虚步站桩转丹田,形态模拟猫洗脸;收腹提肛前虚步,防治腰扭肩周炎。
  第四节 恨天无环--压丹田
  预备姿势:
  直立。
  动作:
  右脚向前跨半步,屈膝,同时右手五指并拢经右耳向上将臂举直,使右肋全部伸张开,似手风琴样地拉足,左手掌心向下,随势置于右肘下作保护右肋势。同时用鼻吸气①(图7)。接着,右手成鹰爪用力抓物势,卷掌成拳,直线向下猛拉至拳与肩平,好似抓住“天的环”,把天拉下来一样,肋骨此时就像手风琴似地合拢,同时两腿用力蹬直,挺胸,顶住上面向下挤压的力,使内脏受到上下两个力的挤压作用,左手护右助,并用口迅速呼气(图8)。
  要求:
  手臂上举尽量伸直,下拉时要迅速有力,动作要清楚,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带水,动作过程中身体要保持正直,目视前方,右手右脚做完了即换左手左脚,重复交替进行,左右各做7次,恢复直立。
  功用:
  锻炼“内五行”。通过上下肢肌群的相对力、腹肌的收缩以及深吸气后的突然快速呼气,使隔肌得到大幅度运动,从而扩大肺活量,增强胸肌、背阔肌、肱二头和腹肌的劲力,并对减肥(皮下脂肪)有成效,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注意:高血压和内脏下垂及肝脾肿大患者宜轻做。
  歌诀:举手护肋竖丹田,恨天无环“顶、压”劲;排除浊气身舒展,久练气顺体太平。
  第五节 野马奔糟--提丹田
  预备姿势:
  成立正势站立,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两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身倾向出腿方向,目仍视正前方(图9)。
  动作,
  两臂随掌心向下、向侧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时用鼻吸气,重心随势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后仰(图10);两臂继续下行,两手由掌变拳,经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冲提,同时用口顺势短促呼气有声,上身也随势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脚不离地。两拳眼向外翻转,左拳在前与眉齐,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处与鼻平。头颈正直,目视正前方(图11)。做完7次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次,而后恢复直立。
  要求:
  在两臂后拉至最大限度时,前腿要伸直,与上体、头颈成一直线;冲拳后,头颈、躯干与后腿成一直线。
  功用:
  加速吐故纳新(调息)。对治疗肺气肿、胸膜粘连、肠粘连、胃下垂、肾下垂等疾患有疗效。
  通过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肘、肘推手连贯动作的导引,以提升中气,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下肢、腰背和上肢的劲力。本动作有较大的技击实用价值。
  注意:高血压患者禁忌。
  歌诀:野马奔槽气门开,收腹提肛暖气海,肺与腹腔活量大,血压高者慎重来。
  第六节 扁担--拉丹田
  预备姿势:
  左脚向前跨出半步,两脚尖朝前,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臂自然下垂。
  动作:
  向右转体90度,掌心向上,两劈冉冉向上成侧平举(扁担式),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后,转颈目视有手“劳宫”穴,同时吸气;两手翻掌向下划弧,下落于大腿两侧,重心下降并随势屈膝,向左转体至最大限度,随即直立,两臂平举,掌心向上,右手臂在前,左手臂在后,并转颈目视左手“劳宫”穴,同时呼气(图12)。做完10次后,右脚在前,再做10次,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
  两脚站立要稳实,转动时不要移动;动作要缓慢、协调、柔和,上身转动要以腰为轴,头随上身转动;两臂前后乎举,一定要象“扁担”那样尽量做到与肩成“一”字水平,两臂不能高举过肩,或低垂倾斜;头颈一定要转动,目视后掌“劳宫”穴。
  功用:
  颈椎、腰椎,为人体枢纽,经常练习本节转腰回顾动作,可使督脉、任脉、带脉通畅,脊柱灵活,增强平衡性。对眩晕症、咽喉炎、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椎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展臂扩胸动作,可使上下肢肌肉放松,血压降低,所以本节动作对防治高血压、肩周炎、胸膜粘连、肺气肿等疾患也有一定的作用。
  歌诀:肢体放松前后步,颈腰后转手平举;脊柱灵活通带脉,诸多疾患皆可去。
  第七节 搓草绳--搓丹田
  预备姿势:
  立正势。左脚顺脚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左膝上,右手合左手上,手指松直,头颈、腰、背均自然放松(图13)。
  动作:
  收腹提气,右手用内劲沿左臂内侧向上提至左肩,再经胸前至右肩上,同时用鼻吸气(图14);接着,右手再沿原路线下搓复原,同时用口呼气。上提下搓各一次为一遍,做完7遍后换右脚在前,再做7遍,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
  上提时上身随势向侧后转动、扩胸,手尽量上提至肩上,前腿随势伸直。后腿略屈;下按后上身和两腿随之恢复原势;上下搓动时两脚均不得移动;一提一搓走内劲,气贯五指;呼吸要细、匀、深、长。
  功用:
  本节动作又称“吐纳功”,一提一搓走内劲,有疏通手三阴经和壮大脏腑之气的作用。通过细、匀、深、长的呼吸,吐尽浊气,纳入清气,故又称为“调息功”,可增强肺部和机体f的气体交换功能,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保证了对大脑和各脏腑器官氧气的供应,进而可消除脑部的瘀血现象,振奋神经系统机能。本动作的前俯后仰,对腰、腹、肩、背也是良好的锻炼。
  歌诀:一堤一搓走内劲,深细匀长当记详;疾病可防身体健,吐故纳新元气壮。
  第八节 乌牛摆头--曲丹田
  预备姿势:
  直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腿之间,目视前方,右手背贴近右腮,左臂在体前伸直,掌心朝下护挡(图15)。
  动作;
  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同时上身向右下侧倾倒至最大限度、吐气(图16);随后立直身体,同时吸气,右手经胸前换成护档掌、左手经胸前向面部划弧,手背随势贴近左腮;重心左移,上身向左下侧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同图16,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做7次,恢复直立。
  要求:
  上身侧曲时,不要前俯后仰,头颈、躯干和腿成“拱形”曲线;目视前方;立直身体时用鼻吸气,侧曲时用口呼气。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禁做。
  功用:
  本动作以较大幅度的左右侧弯运动,更好地加强腰腹背部、脊柱、肌肉韧带的锻炼。“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腿”,故本埈有外健腰腿、内固肝肾之功,也属武术防护技击法之一。
  歌诀:乌午摆头幅度大,心血管病莫练它;;速度快慢量力为,内健肝肾外腰胯。
  第九节 磨豆腐--磨丹田
  预备姿势:
  立正势。右脚向前跨出一步,成右前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于右胯前10公分处;左手拇指朝后,另四指朝前叉腰,头颈正直,目视右手“外劳宫”(图17)。
  动作:
  右手向左→向前→向右→向后成推磨状水平划圆至右胯前(图18、19);腰随势转动,先向外转再向内转,各划圆5次。换手、换脚后,同上再各做5次,然后恢复直立。
  要求:
  全身放松,动作要缓慢、柔和,上下协调,呼吸自然;划圆要平稳,手平带脉,目视“外劳宫”。
  功用:
  本节动作有启动带脉、平肝顺气和平衡阴阳的功效。它也是为实现“外气内收”、“内气外放”打基础的必不可少的锻炼项目之一,可单独在花本丛中或空气清新之地反复做,持之以恒者,必将受益无穷。
  歌诀:弓步旋膝来推磨,轻松缓慢“得气”多;启运带脉作用大,平肝顺气益于我。
  “热身法”整套动作锻炼至此,周身会微微出汗,掌心会有不同程度的胀、麻、冷、热之感,神清目明,筋骨柔软,关节灵活,实为全身气机通畅之征,为在马步站桩后能尽快地进入“气功态”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马步站桩功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
  预备姿势:
  放松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10度左右;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身体中正,目视前方(图20)。
  起势:
  掌心相对,两臂向前缓缓抬至与肩平(图21);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经腰间带脉处向后、向外,再向前划弧(图22);翻掌向下,两臂略收回,置于体前,同时屈膝下蹲成马步站桩式(图23)。
  站桩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
  2、两脚尖内扣10度左右;
  3、十趾抓地,但不要过分用力;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过脚尖;
  5、收腹,提肛;
  6、圆档,松腰,松腰;
  7、含胸拔背;
  8、虚领顶颈;
  9、舌舐上腭;
  10、目视前方;
  11、鼻尖和肚脐成垂直线(即鼻尖和肚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2、百会和会阴成垂直线(即“百合”穴和“会阴”穴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13、虚腋;
  14、沉肩坠肘;
  15、小臂和地面平行;
  16、两小臂互相平行;
  17、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线;
  18、手掌成瓦状;
  19、手指成梯形,拇指和食指成鸭嘴形;
  20、上虚下实,面带微笑,自然呼吸。
  21、马步站较时要做到三个不要:不需入静,不要意守,不要把别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个强调: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
  22、要做到三个稳:起势稳,站桩稳,收功稳。
  要求:
  每次站桩的时间不宜少于30分钟(初学者时间可以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架势可随着体力的增强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围内,架势越低,“体外反搏”的作用越强,“暴发力”越大)。
  三、扳指(趾)法
  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关键所在。
  练功中,当我们在马步站桩10--20分钟后,按照“2、4、1、5、3”的顺序(图24—28),有规律地扳动手指(同时也尽可能地随之按压相应的脚趾)时,体内会有温煦之感,手上的“气感”亦随之增强。有的人还会出现随着指趾的扳动,身体不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动,甚至剧烈地震动,井感到有一股热流在体内循环,周流不息。坚持练功3—6个月者,不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体力大增,而且会变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全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其功力可达到一般“内气外放”气功师的水平。
  第一节第一套扳指(趾)法(抗老益寿扳指法)
  起势:
  继马步站桩10--20分钟后开始扳指。
  扳指顺序:
  1、食指;2、无名指;3、拇指,4、小指;5、中指。
  扳指要领:
  两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松伸直(此时脚趾也同时放松),屈食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直),慢慢地压下食指;停1.5—2分钟后,食指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复原。停1--2秒钟后,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动各指(图24—28)。五指均扳过一次为一遍,如有时间,可连续扳三遍或五遍,再继续马步站桩5分钟左右,即可做收势收功,或做后面的动功。
  要求;
  1、不要多扼、少扳和错扳;
  2、手指压下和扳起的速度要缓慢,以免发生意外;
  3、板指时要尽可能地同时按压相应的脚趾;
  4、如发现有头晕现象,不必害怕,做收势后休息片刻,唱点热茶即可消失。
  第二节 第二套扳指(趾)法
  第二套扳指法的起势、扳指要领和要求都和第一套扳指法相同,只是扳指的顺序、次数和停留的时间不同。
  扳指顺序及其次数:
  1、拇指:连续扳动3次;
  2、中指:连续扳动5次;
  3、小指:连续扳动3次;
  4、食指:连续扳动7次;
  5、无名指:连续扳动9次,
  6、中指;再扳动1次。
  扳指时间:
  每扳动一次手指的前后时间约15秒,即手指扳下,时间为10秒;手指复原,时间为3—5秒。
  四、动功
  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站桩基础上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它主要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第一节 双臂揽月
  预备姿势‘
  继马步站桩姿势。
  动作:
  屈肘,两小臂收向胸前,离体约10厘米,中指相对,两臂交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平行,相距约10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劳宫”对准右臂的“少海”穴(图29)。揽月5--10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图30);略停1--3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进气”。反复做7次。
  要求:
  不要耸肩缩颈,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揽月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拉开后,两臂不伸直,两“合谷”穴相对。
  功理:
  通过“劳宫”穴作用于“曲池”和“少海”二穴,使两臂酌经气互相渗透,气血贯通,从而加强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之气的运行,并调节其平衡。
  第二节 十字手
  预备姿势:
  继双臂揽月,直立,双肘下落,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图31)。
  动作:
  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力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山,将劲、气推运至十指末梢,推到尽头(图32);然后放松,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小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收为一遍,做7遍。
  要求:
  力发于根、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前推时用七分劲,填背;收回时带三分劲,坐背;前推时不要耸肩缩颈,头颈切忌用力,以免血压升高。
  功理:
  两臂用内劲尽量前推时,背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脊髓也随之上升,劲、气由下而上贯通督脉;放松收回时,劲、气仍循督脉而回。这样,一紧—松,久练之则劲气相随,气大力粗,督脉自然通畅。
  第三节 抱球
  预备姿势:
  继十字手后恢复马步站桩姿势。
  动作:
  两手距胸腹约10厘米,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图33)。抱球5—10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向上拉至平“百会”穴,左手向下至“会阴”穴(图34)--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至肚脐前,两手相距约10厘米--谓之“压气”,停1--3秒后再拉,如此反复拉压7次。
  要求:
  姿势同马步站桩时要求,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抱球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
  功理:
  两手“劳宫”穴相对在体前成“抱球”状,两掌心可有明显的相斥或相吸(因人而异)的“气感”,当两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动时,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作用于任脉的承浆、天突、膻中、中皖、神阙、关元等穴,而调理并强化任脉、冲脉(因其夹行于两侧)和带脉之经气。久练之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并可防治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第四节丹凤朝阳
  预备姿势:
  继抱球后,直立,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图35)。
  动作:
  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到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6),向左手方向划弧,在左手上约10厘米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图37),停2--3秒钟,然后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际仍成待发势。左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7遍。
  要求:
  前推时收腹提气用顶劲,同时用口呼气,收手时用鼻吸气,头颈正直,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理:
  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收手时则“外气内收”,经手三阴经而回。练此功气的脉冲量增大,内外气的交换循环大大增强,久练之则气大力粗。
  第五节 仙人指路
  预备姿势:
  当“丹风朝阳”预备姿势同(见图38)。
  动作:
  两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掌、肘、肩运动,均匀地用内劲向前推出,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8),蓄劲而收回腰际(图39),再恢复原持发势。做7遍。
  要求:
  推手时劲气的走向是以脚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时呼气,收手时吸气,头颈忌用力,目视前方。
  功理:
  本桩势是将全身的劲气运至双手,经手三阳经而发,由手三阴经而回。久练之不仅可以增强肩、臂、掌、指的劲力,更重要的是加强双手内外气的交换,增大气量,达到能双手发气的目的。
  第六节力劈华山
  预备姿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重心在两脚之间;两手腕交叉于胸前约10厘米处,上缺口对“天突”穴,指尖朝上(图40)。
  动作:
  手指朝上,用内劲向上举起,直插云霄,双僧伸直(图41),同时吸气;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图42),同时呼气:略停1--3秒,双手保持手指朝下,不可打弯,直线缓缓向上,肘打弯,提至胸前,同时吸气;直腰,两手松直,指尖朝上,核复预备姿势,同时呼气。做7遍。
  要求:
  下劈时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头,目视前方。
  功理:
  本动作劲发于腰部,力运四肢末梢,气走手、足三阴、三阳经。久练之则百脉通畅。
  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力过猛。


  阴手一指禅为武林最高功夫练法之一,因其修成后用于技击威力奇大,一指之力可透重壁,凌空点穴制人于无形,是以精此技者向来秘不示人。本功经历代传人的不断提炼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功法,其练法内外双修,阴阳互练,功禅合一。内练静功养聚丹田强劲之内气,通过各式行功修炼使之运贯于指端,气、力、神合一,产生令人望而生畏的功力,功至极深更可达到于指端发阴柔劲力隔空击人之化境。


  练功手法


  金针指:食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压于中指指甲上。


  金枪指:食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二节指骨弯曲并拢,拇指内扣。


  呼吸方式


  鼻吸算呼,刚开始可用自然呼吸法,适应后改为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内收,呼(喷)气时小腹外鼓(崩)。


  一、内功


  1、浑元一气 姿势:盘膝端坐,双手自然抚膝上。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静心息虑。


  行功:吸气时,意念天地精元之气随之进入到胸部膻中穴;吸气后稍闭气一、二秒钟;然后呼气,意念天地精元之气下沉至丹田并充盈其中,同时意注丹田。如此反复练习,约练半小时或更长时间。


  要领及效应:意识高度集中,与呼吸之气融为一体。当意、息达到高度统一时,丹田会产生一种真气,继续修炼,内气至凝聚成团,饱实有力,能气随意至。


  2、罗汉坐桩 姿势:两脚分开梢比肩宽,下坐成马步。两手成金针指向体前直臂抬起,与肩同高,掌心向下,食指尖朝前,如下行功。


  行功:吸气时,意想天地精元之气从头顶百会穴、双脚涌泉穴、双手食指尖五个部位进入人体,在丹田处融为一体;稍闭气一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丹田直达食指端,使手心发热,手指发胀。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练习,约练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开始可先练5分钟左右,尽量坚持,逐步延长至半小时以上。


  要领及效应:气贯指尖,勿用拙力,以意行气,呼吸须自然,忌憋气。此桩站至十余天,会出现双腿酸软、全身乏力等情况,这是必经的“换力”现象,不必惊疑。过了此关,旧力渐去,真力萌生;全身气力似有用之不尽的的感觉。


  二、内外兼修功


  1、罗汉运指 预备式:盘膝端坐,双目垂帘,两手指尖相对置于腹前,掌心向上。自然调息一会,心静神凝,然后两眼睁开,目光前视。如下行功。


  行功:随鼻缓缓吸气,双手向胸前提起至膻中穴,同时以意提气至膻中;稍闭气一会;然后两手内旋变金针指缓缓向体前推出,掌心向前,食指尖朝上同时呼气,意领内气沿手臂内侧达于掌指;随后双手缓缓收回至胸前,用内劲,双食指如牵动千斤之物,同时吸气,意引内气沿手臂内侧收回至膻中;稍闭气一、 二秒;接着两手外旋成掌,掌心向上,下按于腹前,同时呼气,将内气沉入丹田,恢复预备式。如此反复练习,一般练36次。


  要顶及效应:呼吸与发力相配合,吸气时蓄劲,呼气时劲力贯达指端。久练臂力、指力大增。


  2、双龙出海 预备式:两脚分开约比肩宽一脚,下坐成马步,双掌十指相对置于丹田处,掌心向上。眼视前方,自然调息,凝神聚气。如下行功。


  行功:双掌向胸前提升,同时缓缓吸气,意念将内气提上膻中穴,稍闭气一、二秒;然后双手成金针指迅猛向前插去,力达指梢,同时呼气,崩发内气至指端;意念内气从食指尖向前方射出无限远。随后双臂缓缓回拉,如引千斤重物,同时吸气,意念内气从无限远处徐徐由双食指尖吸入沿手臂内侧至膻中穴;稍闭气一会,呼气时双手成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上,恢复预备式,下按同时意念内气随之下沉至丹田。


  如此反复练习,一般练36次。


  要领及效应:双指前插与回收动作与呼吸意念配合一致,做到形、气、神合一,这有助于转化成以内气冲击外物的功夫。


  三、外功法(一指禅):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步练法,循序渐进。


  1、初级练法 身体俯卧,双手直臂以十指指尖撑地,双脚并拢以脚尖着地,身体及下肢保持平直,配合呼吸意念行功。随着功力加深,可将触地手指依次减去小指、无名指、中指、拇指,直至只以双手食指支撑全身,则“一指禅”初级功夫已树根基,再接练下式。


  行功:吸气时,意念引气至丹田;稍闭气一会,呼气时以意导气向触地手指奔泻,同时双手指头抓地,意念指坚如铁。如此一吸一呼,反复练习,力乏为止。


  要领及效应:吸气要深、绵、匀、长、呼气可稍快,并以意导气,使内气蓄于丹田,发于指端,久练达到以气化力之目的。


  2、中级练法 身体侧卧,右手直臂以五指触地,左手贴放于腿侧,双脚交叉叠置,右脚在下,以双脚尖着地。身体悬空,躯干及下肢均保持平直,如法练功。当练至仅用单手食指可支撑全身五分钟以上时,则“一指禅”中级功已建基顶。


  行功要领及效应:均同初级练法,功中不能支撑时可起身休息一下,再换手行之。


  3、高级练法 以一只手五指着地,全身倒立,双脚靠下墙或树上,如法练功。此式亦循序渐进,当练至能以单手食指支撑全身倒立,则“一指禅”功夫已臻化境.


  行功要领及效应:均同前两式。


  辅助功:立于墙壁前,两手直壁以食指触墙,身向前倾,躯干与墙约成20度——30度角,行功及要领等均同前几式,唯手指所触之物为墙。此式日行数次,身体倾斜角度亦随练功进展而增大。


  四、硬功法


  1、戳指功 预备式:马步立于一盛满绿豆的缸前,右手运气提劲至有轻微触电感时,则按行功要求向缸内绿豆插下,力乏换左手如法练习。随练功进展,可依次减去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最后使食指成金针指状练之。缸中亦可逐渐拌入小圆石和铁砂,最后全部改用铁砂习练。


  行功:深吸一口气,意领内气由丹田升至膻中穴,稍闭气一会,然后手朝绿豆猛插,同时呼气,以意将内气崩发至指梢,形成爆发力。手收回时吸气,同时意领内气沿手臂内侧回到膻中穴。呼气时复如上插之。如此吸收呼插,反复为之,至指尖发热发胀,有微痛感时止。


  要领及效应:排除杂念,意注凝劲于手指,不可用拙力。此式主练手指硬度,功深可达手指钻砖之效。


  2、点打功 预备式:面向墙壁、树木或砂袋成马步站立。要求气沉丹田,心静神凝,意念归于所点打之物。静立一会,右手食指成金针指状提劲至气感明显后即可开始点打。


  行功:深吸一口气,以意将丹田内气提至膻中穴:稍闭气一会,然后以食指向所练之物点击,力贯指尖,同时呼气,意念内气到达指端。再呼气时将手收回,同时意领内气回到膻中穴,呼气时仍如上点打。如此吸收呼点,反复练习,左右手轮流进行。至指尖发热,有微痛感时止。


  要领:点打之力由轻至重,逐渐增力,每次练功前后要用药汁洗手。


  药方:川乌40克 草乌40克 半夏40克 天南星40克 象皮20克 枳壳20克 蛇床50克 百部50克 花椒50克 透骨草50克 紫花50克 地丁50克 藜芦50克 羌活50克 地骨皮50克 肯盐200克 刘寄奴100克


  把上药加水煎汁备用。练功前先将药汁加温,然后把手浸入,至极热抽出,晾干后即开始练功。功后亦如法洗浸双手,同时反复弯曲活动手指关节及指尖,并加以揉按。练戳指功及外功各式亦可用此方洗手,以起到消肿解毒、活血化瘀及强筋壮骨之作用。注:手有伤口时不可用此方洗手。


  五、玄功


  为阴手一指禅的至高内功心法,主练虚劲、透劲。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步练法,循序渐进,功成可达隔空点穴之境地。


  1、初级练法 悬挂一如拳大的棉球在身前,距离以伸直手臂相距极近,但指尖仍不触及为度。姿势可马步亦可直立,凝神聚气,如法行功。初习点打棉球,棉球不能随指而动。习之日久,棉球可由不动到微动。久之,再到晃动、摇动。待练至棉球能应指宕出时,则逐步后退。至距3米余食指凭空一点,仍能使棉球应指宕出,此步功成,改练下步。


  行功:深吸一口气,以意将内气提至膻中穴;稍闭气一会;然后以食指朝棉球猛力冲击,同时呼气,意念强劲的内气从指端急射而出,击动棉球。随后缓缓收食指,同时吸气,意念发出之内气徐徐由指尖吸入体内,同时将棉球拉回;呼气时同上击之。如此反复练习,力乏而止,左右手轮流进行。


  要领:此步功重视意念而不注意其具体路线,要做精气神,意气劲高度结合,气随意至,劲由气生。


  2、中级练法 悬一铜钱于前,初时亦极近,如前法行功以食指击之。练至距3米外仍能使铜钱应指宕出,则改练下步。此步行功方法及要领均同初级练法。


  3、高级练法:燃烛一支于前,如前法以食指击之。至相隔3米余,烛火仍能灭,则在中间隔一白纸屏风如法练习。如距之丈余,仍能使烛火应指而灭而白纸不损时,此步功乃成。行功方法及要领均同前。



少林72绝技之一指禅功
  一指禅功为阴手,亦少林七十二艺,软功中之狠毒者。练全功于 一指,如少林江南著名拳师膝黑子,一指功夫,曾练四十年;然一指竟能漫游南北无敌手,是亦难能而可贵也。初练时,悬一铁锤于常经过之要道,出入必见,见必以一指击之,每日如此。初时指着锤而锤不动,其后渐能摇动,然后渐渐向后移步,至能指不着锤,凭空一指 ,锤亦动摇。至此一指禅功,第一步功夫已成就矣。然后于广庭之中 ,置灯若干,每于夜静更深之际, 一一燃之,人立于灯前,以一指遥 指之。初时仅灯焰摇摇,如被微风者然。习之既久但用一指,向灯弹之,被指之灯,立时扑灭,指无虚处,竟如有扇扇灭者。于是第二步功夫成。再以纸幕灯之四周,作风灯状而习之,至纸不破而灯熄,于是第三步功夫成。再以玻璃隔之,至一指即灭,而玻璃不损者,一指禅大功告成矣。至此须十年苦功,较红砂掌、黑砂掌、五毒手更进一筹,惟须恒字,方可成功。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21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冥神掌

  【玄冥神掌】
  极寒之功
  由天山飘渺峰灵鹫宫属下三十六洞七十二岛之中的玄冥岛所创之武功。
  百损道人所创的一种阴毒无比的掌法,后传与弟子玄冥二老鹤笔翁和鹿杖客。受者身现绿色五指掌印,寒毒入体,发作时痛苦难当,九死一生。张无忌小时被鹿杖客一掌拍中,寒毒散入五脏六腑,虽经张三丰及武当诸侠输入纯阳内力相援,又经蝶谷医仙胡青牛全力施救仍无法驱尽寒毒,性命危殆。直至他练成九阳神功,方化尽此掌之毒。
  (注∶玄冥神掌仅为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功,现实中并无此功。)
  玄冥神掌是神剑门的镇山之宝。功夫练成之后,可达到健身筑基,培元固本,寒暑不侵,六淫不蚀,甚至可以开砖劈石、隔空打人。
  第一式 培元固本
  1、动作:身体直立,站好平肩裆,全身自然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可握空拳,也可自然伸开;两膝可微曲,也可自然伸直,双目平视或稍往下视。
  2、呼吸:用鼻吸口呼法,深吸一口气,一吸到底,吸到膻中穴部位开始闭气,吸气,把气吸到胸的前半部,不要往背后吸。一开始,部分人由子气吸不到胸的前半部,便使劲地收缩小腹,这就形成了挤气。应该由气盈胸,自然带动小腹凹陷。练一段时间后,一吸气胸脯自然外开,小腹随之变凹陷。闭气时,下颌微微内收,百会朝天为度,无须意守。闭气时间以个人耐受力为限,一般初学者十秒至二十秒就行了,不要强求延长时间。当自我感觉闭不住气时,用口破音吐出。吐气时,发不发音均可,将气喷出的同时,胸部自然松下,但不可有意鼓小腹。然后,再用鼻吸气,进行下一个循环。呼吸的方法是鼻吸气——闭气——吐气,反复进行。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调一下息,即自然呼吸,连续如法闭气。每次练功以半小时为宜。
  3、注意事项:(1)练功时,站立务求保持身体中正,平衡,讲究阴阳调和。(2)不加意念,无须意守。(3)练功时,口中产生津液,一定要在调整呼吸之后再吞咽下,咽时不加意念。(4)部分人初练阶段肋骨及后背可能会出现疼痛,这是由于肋间软组织运动所致,属正常现象,一周后即可消失。吸气闭在胸中即可使中丹田之气比较饱满。中丹田为先后天气机交会之处,久之,真气就充满中丹田。(5)闭气一定要尽力而行,由于闭气时间过长,头部因暂时缺氧会产生头晕,此时应缩短闭气时间。练一段时间后,由练功态的脑部缺氧,可转变为不缺氧,平时脑部也就不会缺氧了,这样就调节了大脑。(6)练功吸气后,闭气时心脏跳动减缓,吐气后心率变快也属正常现象。在闭吸时,气机形成了开,此时心脏跳动减弱,有些人会摸不到脉膊,等吐出气后,心脏跳动加快。吸气时,体内气机上升,在胸部交会;呼气时;气机下降。高血压患者按照正确的要领练习,可以降压。 (7)低血压、贫血患者、劳累过度,以及休息不好者不要马上练功,以免产生头晕。低血压和贫血患者练功时,可以采用少吸、慢吸、短闭息、少吐、慢吐的方法。休息不好或劳累过度之后,要休息一会再练功。(8)初始练功者,如半小时内不能连续吸、闭、吐的大吞吐量的吐纳,可中间加以逆式呼吸法进行调节,一般可闭息吐气三次后行调节一次。但要慢慢过渡到半小时内连续的进行吸、闭、吐的练功。逆呼吸的操作要领:吸气时气升到胸际,呼气时气降至丹田。(9)练功时,下颌微内收是一关卡,卡住气机布在玉堂(两胸肺部)不往上冲击头顶大脑。后颈
  第二式:天王托塔
  1、动作:(1)预备式:站好平肩裆,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眼睛微闭或开一线之光,凝神敛息一分钟。(2)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的同时,两手紧握成拳,全力绷紧,然后转成下蹲马步。下蹲时,两手从裆前捧气后起立,捧气至膻中(胸前)后两手掌朝外上翻,指尖相对,手心朝天,虎口撑圆上托,继续闭气。上托闭气达最大限度时,两手臂放松,外分,从两侧下落,下蹲裆前捧气起立,捧气到丹田时,两掌内翻,指尖相对,掌心朝内向下分置于体侧,然后破音吐气。吐气要一口吐尽。反复进行吸气——闭气——吐气,共做30分钟。
  2、注意事项:(1)练功时,站立务求保持身体中正、平衡,讲究阴阳调和。(2)闭气后,下蹲掌下落与起立掌上翻托举时可稍快些,头上托举又闭息是练功的中心环节和目的,气欲憋尚未憋时,就要做松掌下落捧气和体降马步再还原预备式的动作,此时也要较快些,完成后再吐气。否则,上托举的过渡动作和收式动作过缓,托举时已不能闭息,就达不到练功的目的了。(3)托掌时,掌指要以内力暗撑,虎口要圆。(4)至少要练50—100天。(5)本势是增长力气、提高内力、锻炼内劲的最重要的功法,它通过动作与呼吸,把练出来的气、力、劲运行于全身的筋、骨、脉、膜、皮;练习者要认真对待,认真练习,能把体内的真阳(真火)锻炼,提高,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
  第三式 四象合一
  (1)面南站立,站好平肩裆,闭目凝神敛息一分钟。然后,双手带气合掌于胸前,反复默念“无极空,太极灵,四象合,玄冥功”口诀9遍,意念要空。
  (2)做第二势三遍。
  (3)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的同时,两手紧握成拳;两肘盾提,两拳自体侧上提于腋前胸侧。随即变掌,分别向体两侧微划弧推出。两臂推平呈“一”字型后,再将掌劲变成龙爪劲,松肩坠肘并停止吸气,闭气,意念照视指掌,使龙探爪暗劲沉撑。闭气时间达到最大限度时,两臂放松成阴掌,松肩垂肘带掌由体侧内合,分别置两腋下,指尖斜朝外。然后,吐气(要一口吐尽)的同时两掌自体侧缓击下落。重复做此动作三遍。
  (4)鼻吸气,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同时两手紧握成拳,两肘后提,两拳自体侧上提于腋前胸侧。遂即变掌,同时向体前微划弧推出。两臂约与肩同宽,掌心约与肩平,松肩坠肘并停止吸气,闭气,意念照视指掌,使暗劲将虎口撑圆;闭气时间达到最大限度时,两臂放松。变掌心相对,松肩垂肘带掌由体前拉回,分别置两乳外侧,指尖朝前。然后,吐气 (要一口吐尽)的同时,两掌内旋成阴掌,沿胸前、小腹按下,缓击下落。重复做此动作三遍。
  然后,向西,向北,向东再各练一遍。
  注意事项:(1)鼻吸气时可快些,与动作同时完成。闭息是练功的中心环节,气闭欲毕未毕时,就要做收掌动作。两掌下缓击时,与口之破音喷气的同时完成,不可提前错后。吐气不要刻意发任何字音,以喷气舒适为度。形体运动凡闭息时为停顿静止动作,凡鼻吸气与口吸气时均为连贯动作不可分解。(2)不要有意延长念诀的时间。通过念诀,起到分别震荡、摩擦五脏六腑气机的作用,以收敛,发动真气为下势动作调好基础。(3)每个方向练功各势动作反复3息。做下一动作时,不要停顿,即马上又吸气继续做下势动作。三势练九遍即9息,四个方向重复操作三势共练习36遍,息法亦共计36息。收功时,恰好30分钟左右。(4) 必须将意念配合好,这是功夫长进快慢的关键之一。(5)本式至少要练3—6个月,才能练最后一式“劈空神掌”。(6)本式是整个功法的核心所在,是功夫长进的最关键功法,也是上一式的进一步提高功夫,上一式着重“练”,这一式着重“运”,是练习内气和内劲在体内运行、凝聚的一种功夫,把散在身体各部位的气和劲凝聚起来,通过经络运行,从而达到增长的目的,也为最后一式的劈空掌把内气内劲发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式 劈空神掌
  在练功场地水平横拉一根线,将两端固定好,线距地约2米。再取两条系钩之线,垂挂于横线上,两线间距为自己一庹宽。在此二垂线上分别按高位(以自己蹲马步桩扬臂 135度处为标准),中位(与肩平),低位(在张臂45度处),拴三个棉球 (棉球大小如鸡蛋)。
  动作:平肩裆站立于垂线中央往后约30厘米处,闭目凝神敛息一分钟,然后鼻吸气,使气盈胸带动小腹内收的同时,两掌随吸气暗力撑紧,意念气由丹田至胸又由臂灌注两掌和十指。闭气后,马上将右脚横开成马步桩裆势步,并于下蹲成马步桩的同时,两掌由体侧带气起于腰侧,掌心向上。而后,意转右掌,凝腰带体左转,两脚以脚跟为轴,脚掌搓地,改蹲左腿弓,右腿屈之屈弓步。以鼻喷气的同时,右掌翻为立掌向左低位棉球猛击,掌不触棉球,而意念棉球飞起。
  再鼻吸气于胸闭气的同时,右转体收脚成马步桩。而后,意转左掌,拧腰带体右转,两脚以脚跟为轴,脚掌搓地,改蹲右腿弓,左腿屈之屈弓步。以鼻喷气的同时,左掌翻为立掌向右低位棉球猛击,掌不触棉球,而意念棉球飞起。如此打击,打完低位,再打中位,继打高位,此为一遍。如此反复练习,共练100遍,计 600掌,凡闭气、喷气600息。此后,再练养掌,即气沉丹田。如上姿势动作,以缓绵掌劲隔空击打左右棉球,次数为60遍。完毕后,还原平肩裆,散步5— 10分钟。
  注意事项:(1)练劈空掌前, 可选择前面三步功法的其中一步练习,以继续充盈内力,最好是同时练习。(2)击掌的呼吸要配合好,即鼻喷气与击掌同步进行。同时,体内真气由中丹田处迅速降下,丹田壮紧。击掌完成后,要略停闭息1—2秒钟,然后柔缓吸气收掌。锻炼养掌时,呼吸与动作配合好,并始终保持气沉丹田。掌劲出击要绵缓沉暗。 (3)击掌前即将意念移注于出击的掌心、十指。出击后,改意念棉球气动。(4)如练至击掌气劲能将棉球冲击飞动平直后(含意念成分在内),可将悬挂棉球之线等距逐渐外移,至棉球离掌1米远时,棉球能随掌击而飞动扬起,则劈空功夫臻成。 (5)练习到这一步功夫时,尽管还不能将棉球击起,但也因为内气运行的缘故,请不要随便运气,运劲击打在人身上,以免造成内伤。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22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洗髓经

  总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皈一。默视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是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盘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焦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侯《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宽空虚,正宜纳清熙。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假惜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机,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纪,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苫。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造①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②。人身小天地,万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计生死。总被名利牵,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己,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瞽目人,伸手摸着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净,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驱,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思何鸿,妄杀即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糜与鹿,食少而服气,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馒,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邱山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洽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常参差,两足如钩钜。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睾丸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征实际。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洗髓还原篇第六
    
    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外感不能侵,饮食不为积。犹恐七情伤,元神不自持。虽具金刚相,犹是血肉驱。须照《洗髓经》,食少多进气。搓摩干沫浴,按眼复按鼻。摸面又旋耳,不必以数拘。闭眼常观鼻,合口任鼻息。度数暗调和,身定神即定。每日五更起,吐浊纳清熙。开眼即抽解,切勿贪酣睡。厚褥趺跏坐,宽解腰中系。右膝包左膝,调息舌抵腭。胁腹运尾闾,摇肩手推肚。分合按且举,握固按双膝。鼻中出入绵,绵绵入海底。有津续咽之,以意送入腹。叩牙鸣天鼓,两手俱掩脐。伸足扳其趾,出入六六息。两手按摩竟,良久方盘膝。直身顿两足,洗髓功已毕,徐徐方站起,行稳步方移。忙中恐有错,缓步为定例。三年并九载,息心并涤虑。浃骨更洽髓,脱壳飞 身去。渐几浑化天,末后究竟地。即说偈曰: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有此四少,长生可了。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22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布衫

  铁布衫,望文生义即为“身穿铁制之衣衫”,意指全身如钢铁般能抵抗外力之任何攻击。铁布衫之练法在于用软布环绕胸背数圈,再用手着力搓摩,然后做肘臂曲伸练习。夜间宜以坚硬的木板为床,让骨骼时常与坚硬物体接触磨练,久了筋骨将渐渐坚实。之后将铁杆插入沙地中,于其上练习种种功夫,但要下杆时,以上身肩、背、胸、腹、臂等部位扑向沙中,行之三年,再除掉缠绕身上的软布,以木锤捶击,同时运气拟神敛力。如此再过三年,上身就会绵软如棉,铁布衫就练成了!铁布衫与金钟罩一样均是习武之人的基本外功之一。
  依法勤习一月即可初步功成,功效可达气运周天、单掌开石、铁头断砖、钢筋缠颈、铁指断石等20余种功,用于技击之中可护体闭穴,力大惊人,浑身杀手,集技击健身于一体,其妙无穷。


  现将功法介绍如下,望好者珍之。


  第一式 金刚站桩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脚成外八字站立。膝微屈似坐,双手提抱于胸前,与胸相距约30公分,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劳宫相对、身体正直、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全身关节成三角状弯曲,体会“全身皆气”的感觉。


  第二式 霸王举鼎


  接上式,自然呼吸,吸气,意念人中穴,呼气,意念双脚大拇指,微微调息六次。随后,全身似一大磁铁,有很大的吸力,使空间气体围绕全身各部,有些感觉后,舌尖放平,眼平视,脚跟自然落地,双手成掌,平置于肚脐,肚脐放松,双掌渐渐合拢,掌心照肚脐,“气贯丹田”自然呼吸9次,后双手置胯侧,重复上述动作6次。


  第三式 铲膀压气


  接上式,立身正直,脚距与肩同宽,曲肘举臂,掌心向内,两掌之间距一尺左右,中指尖高与眉齐,意守人中穴,继之,眼神注视右掌,待右掌发热后向外翻转,重心右移,此时左掌下压,开左虚步,坐右胯成仆步势。当全身有气感时,左臂自右而左压气铲掌,右臂外翻撑掌,掌心向天,重心随之左移,丹田下压,成左弓步,有全身热量,气感大增之感,并贯注掌、指部。此时,只要右掌托天,丹田下坠右肋便可抗打。立身直,左向练功。动作意念皆可同右势,一左一右各做六次。


  第四式 马步练气


  站马步桩站立,鼻吸气至胸际,重心下落双腿成骑马式,同时挺胸折腰,正头,两手握掌,曲肘平行上抬,拳心朝上,至头部前上方两肘弯90度,肘尖停于头斜上方止,闭气,恢复立式,吐气,反复练功20次。


  第五式 迎面抬肘


  两拳从腹前向上,经胸前向两肩前方摆起,肘关节弯曲,两前臂怀地面垂直,拳心朝里,同时吸气。随之体左转,右脚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右臂成肘随转体向前摆起肘尖向前,意肘关节似挂重物,肘抬起后重物来回摆动。随呼气,恢复立式。随后面重复上述动作连做20次。


  第六式 铁牛拱地


  接上式,弯腰垂头,头顶百会穴抵住地面,开始是软土地进行,十日后可改在水泥地或硬地面进行。同时两手放于脊背上,两腿叉开伸直,舌抵上腭,吸气入丹田,呼气意守百会,行功三分钟左右(不可贪多)即可立身正直接作下式。


  第七式 玉兔踢门


  选一僻静的石壁之处,以右脚站立,抬左脚向石壁踢击,随后可换右脚行功,如此反复左右脚轮换踢击。待脚掌外沿有疼感时,可双脚外侧着地,来回走动,疼感消失后可重复上述动作,反复数次做下式。


  第八式 金刚指劲


  侧身立于桌前,左手五指置于桌沿,右手持厚5公分、宽8公分木板一要,放于指上,以意领气上升膻中穴经左侧下沿手臂内侧运于手指,闭气,然后右手指持木板用力搓碾左手指,随后呼气,放松。至将五指搓热发红为度,换右手习之。


  收功


  自然松立,意念丹田,感觉热、动感。随后搓手、干洗脸、拍打全身即可成功。



少林72绝技之铁布衫功
  铁布衫功
  铁布衫为硬功外壮也。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
  殊非易易也,苟非决心到底,则无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鲜。铁布衫练
  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
  时将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
  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
  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砂,每日
  晨昏,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势。于下杠之时,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
  、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上身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
  ,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
  击之,并运气拟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
  衫功成矣。用时运气敛力,则坚如铁石,而拳械不能伤矣。重量兵器
  尚须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师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
  子店拳场表演是技,斯时余年仅十一二,为好奇心所驱使,竟不顾礼
  仪,持花枪猛扎其腹,砉然一声,余已仰跌矣,起而欣服。盖王师运
  气为御,致余不敌而跌也。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24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钟罩

  金钟罩,顾名思义即是“有一金铸之钟覆罩全身”,强调其外力难以进入攻击。少林四大神功之一,为达摩禅师所创,共有十二关,练成后天下无敌,刀剑难损。金钟罩与铁布衫是中华武术基本功里的外功,另外洗髓功与太极导引术等则为基本功里的内功。

  金钟罩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兼内壮之劲,为七十二艺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练法稍繁难。初练时,须用败布成一锤,在周身上前后捶击之。初则甚觉痛楚,击之既久,渐不觉痛,再换木棰;木棰击而不觉痛时,再换铁锤;铁锤亦不觉痛时,便用揭谛功之方法,及铁布衫之方法,并铁牛功之方法,如法练习二三年,胸背坚如铁石。莫论拳脚不能及,即刀剑亦难伤损。练成金钟罩功夫之人,胸背等处之骨骼,皆合并起来,并在一起 ,如天生独块相似;若在赤臂之时,功夫也一望便知。

  金钟罩相传宋代圈内第一高手周侗老先生所传,其特点为上劲后周身如同被一口大铜钟掩盖且密封不漏即人的全身宛如坡上一件用金器包裹的衣裤而得名。金钟罩的正式定性,是在明代宣德年间既由中国道教名山武山真庆宫的道长邓坤伦老先生结合祖传武术并揉进周侗老先生亲笔绘制古秘笈所命名而成
  金钟罩气功系南少林上乘之功,历史上武术气功名家如欧阳德、甘凤池,近代大侠霍元甲等,均练此功。本功功法动静结合,练时使内气储于中丹田上腹周围,久练全身经脉流通无滞,新陈代谢旺盛,正气充沛,精神饱满,消除疾病,推迟衰老。

  金钟罩是中国少林寺四大神功之一,由少林寺始祖达摩禅师所创,一共分十二大关,每关循序渐进。功成后几乎天下无敌,傲视武林。
  第一关:
  练习运气吐纳,令全身经脉畅通无阻,培养体内真气运转,若遭击打,可减底一半痛楚。
  第二关:
  内劲及护身气功渐渐形成,体内真气亦渐深厚,能保护内脏不易受伤。练成头两关,普通击打对练者有如搔痒一般。
  第三关:
  以棍棒等武器击打练者,打得越重,练成的速度越快,令肌肉产生强大抵抗力,毫不觉痛。
  第四关:
  先用钝口的刀剑劈断,渐而转趋锋利,当利刃只能劈伤皮肤而不损肌肉时方算功成。
  第五关:
  专修内劲反震,棍棒打来的力度越大,练者的反震力越强,甚至硬生生震断对方兵器。
  第六关:
  练成者已属一流高手,任何尖锥锋刃难伤,除非刺中练者的罩门、双目、双耳、口、下阴或重要穴道,方能致死。
  第七关:
  气功保护浑身穴道,口和下阴不会受伤,没有肌肉的头部仍能反震对方攻击。更可贯劲将扭技发软为整,抗衡刀剑,致命处只余双目、双耳及五寸罩门。
  第八关:
  内功修为已达到全身不受利器所伤,只剩下三寸罩门,不论对方击力是强是弱,均发出猛烈无比的反震力,中者非死即伤。
  第九关:
  掷叶飞花皆可伤人,就算遇上内功更强的对手,也无法把自己打成内伤,神兵利器亦只能割伤皮肤而不损肌肉,除非刺中仅有的一寸半罩门,方可致死。
  第十关:
  功力开始反璞归真,内劲雄浑,轻易震断尖锐刀剑,甚至吐出一口痰,也能像飞镖般构成杀伤,罩门只剩一寸,自有金钟罩以来,练成此关者不超过十人,难学程度可想而知。
  第十一关:
  罩门仅余半寸,浑身肌肉硬时坚若钢铁,软时柔若棉絮,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出手劲似风雷,身法轻若鸿毛,踏浪奔驰而不下堕,除了始创金钟罩的达摩禅师外,就只有慈云和尚臻至这境界,当年火烧少林寺,就是他闯入藏经阁保住不少武术典藉,金钟罩才能流传后世。
  第十二关:
  由古至今,唯独达摩禅师这绝世奇才练成,罩门完全消失,成了金刚不坏之身,根本无需动武,达摩禅师当年任由各门各派高手拳打脚踢,力劈剑斩,火烧水淹,不眠不食五百日,甚至吃下穿肠剧毒,仍安然无恙,精神灿灿,此举轰动天下武林,其后他创立少林寺,威震五湖四海,永垂不朽,金钟罩绝学居功至伟。



内功金钟罩
  1、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体侧,准备练功(调吸六次以上);
  2、双臂向胸部合拢,两手胸前合十,而后十指胸前交叉两臂上举至前额处,逐渐向上翻转手心,同时继续上举伸直两臂(手臂想前额);
  3、然后上半身向左倾斜,面向左方与前方成90度角,两手在面前,双臂围成圆弧,左大臂与左肩平,右大臂与右耳平,两手,两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圆撑力 ;
  4、用右肋带动右肩,右肘,将交叉的双手拉回正前方(发动力在右侧)两手在正前方保持原交叉状,高与眼平,身体正面而立;
  5、用左肋带动左肩,左肘,将交叉的双手拉向前方,右臂轻轻向前推出,两手至正前方,保持与眼平之高度,上半身复原,面向前方;
  6、然后练习右侧式,即从3-5节重做,唯左右相反而已,必须左49次,为一组,每日练一至二组即可 。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26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8: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砂掌

  铁砂掌,顾名思义,是用铁砂练出来的掌功,属于硬气功范畴。铁砂掌 属阳刚之劲路。是专供练习人身掌部的功法,铁砂掌为少林寺武僧经常练习的重要功夫。
  练习铁砂掌要做到:“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须开声。”技击动作发出前各关节要放松,待出击时突然伸直,劲达掌心,同时开声一喊,令敌人心神猝然一惊,则掌力正至妙处。
  拳谚云“气贯掌心,劲达四梢”、“拳从心发,劲由掌发”,“腿打七分手打三,全仗两掌布机关”等,都说明铁砂掌在少林武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讲“手的变化,决策于腕。掌根锐骨,即为腕劲。灵龙活泼,刚柔蓄隐。擒拿点打,无不应顺。掌腕合窍,方能制人。腕滞力拙,徒劳费神。”说明掌和腕的重要性。必须互相协助,方为妙。
  少林功夫中的铁砂掌,是用铁砂和药物配合而操练的,练至掌部坚硬如铁,臂长力增,重伤对方皮肉筋骨。功力深者可以碎砖断石。经过练习铁砂掌功夫,可使掌部的锻炼处表皮增厚,筋骨及表皮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腕指关节灵活,肌肉韧带的力量增长,强劲有力。
  总起来说,铁砂掌就是用铁砂、药料作为练功辅助物,通过特定的练功方法修炼出来的一种可攻击、可防守、可表演的掌上硬功夫。修炼日久,铁砂掌具有开砖裂石之功。
  歌诀:铁砂掌功毒气发,药力深入肌肤。筋骨坚实成毒手,重击强敌染英黄砂。
  铁砂掌,又名黑砂手,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
  其练法得仰仗药力,且须注意运气,以收内壮之助。以下列练手秘方,加陈酒五斤,人中白及白醋各十斤,拌和煎汤,每次煎三炷香,煎至四次,用文火熬炼稍浓,倾入铁盆中以木杵捣烂成泥,再加细铁砂,其数量与药泥相等,用口袋布盛好,置坚实木凳上。每日晨昏拍打之,须由轻而重,由徐而急。单手或双手,则由习者自己选择。开始手必现青肿,甚至脱皮落肉。
  练后须以洗手秘方洗之,以期消毒去肿,强筋壮骨,则内外坚实矣。习至百日,略可应用;习至三百六十五日(一年天数),大功已成。惟不可乱用,盖此种手法,着人肌肤,轻者伤,重则亡,且非秘方不治,是故非至万不得已时,方可用以护命。总之习此功夫,须有保存国粹之志,勿存恃强凌人之心。

[ 本帖最后由 zgbl 于 2009-8-3 10:31 PM 编辑 ]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大侠客行MUD ( 京ICP备16065414号-1 )

GMT+8, 2024-5-17 01:37 AM , Processed in 0.0190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