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lacktulips 于 2011-11-9 01:43 PM 编辑
-------- 故宫博物院 不能每天都是吃吃喝喝的,总得干点正事,逛点正地,于是,今天目标是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总统府和故宫博物院。
参观这种正地的时候,导游的优势就能充分体现出来,正史野史的轮番轰炸,出于工科女却对历史的无比热爱,时不时的还向导游提问,听得满车的同事大为过瘾,台湾的言论还是十分自由,正史野史上又各自增添了些许的素色和荤色系列。
目前台北的故宫博物馆藏品大约6万余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漆、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由于藏品数量巨大,每一类都可举办10-个以上的特展。经常展出的约有5000件,其他的则3个月至半年作一次更换。据说,一个人全部看完,需要将近30年的时间。
我们到的时候,入门大厅内已经积聚了很多人,据导游介绍,大陆游客占四层,日本游客占三层,一层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其余的就是欧美和本地人。看来日本人还是一直十分仰慕我堂堂中华大国之文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天朝之宝虎视眈眈,为了保护其安全,国民政府将大部分文物从北京故宫先迁至南京,后来又从南京送至四川,抗战胜利后又由四川迁回南京,直到1948年国民党撤退时一同迁到台湾。
经常出展的文物里面还有几样是必展的,比如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这三样号称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三宝。
翠玉白菜,原陈列于宿末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永和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灰玉雕成,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攀爬两只红色小息的螽斯虫。螽斯虫,属飞蝗科,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善于高声鸣叫,繁殖力很强。在《诗经·周南》中有“螽虫”一篇是为祝福他人子孙众多的诗篇。在当时,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螽斯虫则有子孙绵延之意,可以说这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闻名不如一见,相见之下也不觉怎样,首先是本以为会是很大一棵,而且应该晶莹通透,不是玻璃种也该是水种,但是实际上不是大白菜,是棵小白菜,而且色泽并没有那么水润,Adele说我太苛刻了,想想也是,那么大块玉,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泽设计,成就顺其自然本就是难得的精品不是嘛.
毛公鼎,上面的铭文,至今仍然是商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年在安阳小屯发现后,当时掘得50000多片,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25000多片,占一半,上边主要谭载商代晚期武丁、祖辛、祖甲、廪辛、庚丁等5个帝王占卜时刻辞等。不是考古科班出身,这个看不懂。
肉形石,横看竖看,真的像肉,像东坡肉,像红烧肉。据说这是用不透明的玉髓雕成,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色若现实,真的酷似一块味道鲜美的东坡肉,大叹我天朝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工艺。
导游给我们讲解了几个主要的展品以后,宣布我们可以自由活动,看来参观这里是所有传统团必来的项目,物以稀为贵,对于一个隔几周要来看一次的人来说,实在没啥稀奇。
一个同事对书法颇有研究,于是跟着他去逛了字画馆,别说,还真得到不少知识。唐朝书法四大家,宋朝四大名家,虽然我不太懂书法,但是每个作品细细品来,行云流水各有千秋,有的是潇洒清秀,有的是端庄雄伟,还有的是骨力遒劲,让人看得赏心悦目,再加上旁边的解说,自由活动的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
这里还要提一下郎世宁的作品,在古画区看到一幅古画十分有特点,物体和背景之间处理得十分精细逼真,整个画面看起来十分有立体感,明明是一幅国画,偏偏又有西洋画的感觉,同事买了几幅郎世宁的仿品。我看中一幅鱼图,可惜就剩下一幅,君子不夺人所爱,转淘了幅《老子骑牛图》。
时间过的好快,三个小时就在巴掌大的地方走走停停,还大呼不过瘾,意犹未尽啊。 Tips: 1.博物院里不让带相机,只是转载网上的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