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7:23
然而更具有历史意义的乃是六大派在这次危机后的态度转变。在营救中,除了灭绝身亡外,其他重要人物都安然脱险。在仓惶从汗八里逃出后,为躲避元军的追捕,武术家们在明教的掩护下隐匿在西北的山区中,第二天早上在那里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临时会议,史称“西山会议”。在会议中,以少林空闻为首的六大派领导人正式宣布放弃与明教的敌对立场,并和后者联合起来,反抗帝国的压迫。这意味着江湖主导势力已经将帝国而非明教视为对自己生存和利益的最大威胁,而被迫抛弃一切实质上中立的幻想,走向赤裸裸的暴力对抗。在此,曾经将明教和六大派分隔开来的最重要因素——亦即江湖主导势力自身利益的稳定性——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整个江湖世界都必须在帝国的威胁面前保卫自己生存的权利。但必须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明教能够加入或成为江湖主导势力,只是意味着以反元为共同战略目标的暂时联合,在暂时团结的表象背后仍然有着深刻的分歧。这一联合本身也绝非一帆风顺。至少如我们后来所知,少林仍然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西山会议后不久,张无忌返回大都,随即神秘失踪达四个月之久。与之一起失踪的还有其侍婢小昭,峨嵋派新任掌门人周芷若,以及他最凶恶的敌人——赵敏女公爵。在他失踪后不久,就已经有张无忌在大都被斩首示众的谣言;而当人们发现同他一起失踪的还有好几个女人时,又出现了张无忌挟四美在海外荒岛尽情淫乐的传闻。张无忌和赵敏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野史中都记载了张无忌如何通过淫术迷惑并诱奸了赵敏的不同版本,这个故事甚至是明朝晚期许多色情读物的主题。这些谣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丐帮,但真正的源头已经不可考。无论谣言是无意的讹传还是有意的诬蔑,有一点很明确:尽管此时明教在政治层面上已经取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但在人们的观念中,明教的邪恶异端形象仍然根深蒂固,因而一切信息都按照这一刻板印象(stereotype)被选择性地接受。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7:32
在明教的官方记载中,张无忌确实进行了海外之行。与之相关的是一连串光辉灿烂的成就:他迎接回了自己的义父谢逊,惩戒并放逐了叛教的黛绮丝,并在东海上击退了波斯总教的舰队,取回了失落多年的圣火令,以及最后,他竟迫使对方立自己的婢女小昭为教主。然而,真实的情况可能要复杂得多。我们从波斯方面的史料中得知:在1355年,第七十七代教主病故,此时应当按照传统从三名“圣处女”中选择一名立为教主,然而三名游历四方的圣处女中的一名已经在意大利死于黑死病,另一名则背叛了自己的宗教并嫁给了后来恶名昭著的跛子帖木尔。波斯明教圣处女的体制已经摇摇欲坠,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信仰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持教务的“十二宝树王”不得不率舰队大举东来,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东方圣女”黛绮丝上。与此同时,他们希望能够借机重新臣服固执的中国教友,恢复鹰窠顶(Alamut,在里海南岸的阿尔博兹山上,曾是“山中老人”霍山所创立的阿萨辛教派的所在地,1256年被蒙古人攻陷后成为波斯明教的总部——译者注)昔日的尊严。他们聪明地没有选择从中亚高原进入中国的陆路,而从印度洋绕过马六甲海峡驶向东中国海,在那里他们不仅能找到叛教的黛绮丝,而且能绕过衰落的光明顶,直接掌控主要在中国东南部活动的明教组织,这一组织——据他们从情报中得知——正处于极度的混乱中。
当他们在1357年初出发时,这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当他们在当年秋天抵达黛绮丝所藏身的灵蛇岛时,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黛绮丝在西域的计划全盘落空,但却令她意外地得知谢逊的下落,在剩下的半年时间中,她在殷离的陪伴下远赴卡纳加岛接回了谢逊,并将其安置在自己的岛屿上。黛绮丝希望将屠龙刀献给总教以减轻自己的罪愆。为了找到与屠龙刀齐名的倚天剑,她又绑架了峨嵋派的新任掌门人周芷若。据元帝国海军一份调动记录表明,张无忌和赵敏调用了一艘军舰,追踪黛绮丝来到了灵蛇岛上,与波斯人发生了冲突。据推测,张无忌以精湛的格斗技巧击败了波斯人中的精英武术家,并夺回了六十多年前由王鸣带到波斯的圣火令。当波斯人得知这个貌不惊人的青年已经成为拥有无上权威的中国明教新教主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图谋难以成功,况且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波斯明教危机的办法。最终达成的折衷结果是:黛绮丝和女儿小昭返回波斯,由小昭继任为新任教主。作为中国明教教主,张无忌向小昭表示形式上的臣服,而小昭的继位无疑有利于张无忌对中国明教的统治,这或许是唯一令双方都能满意的解决方式。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7:43
在这一危机解决后,张无忌和他的女友们漂流到了一座荒岛上。中国官方史学家们认定,这座岛屿就是那座后来被鹿鼎公爵命名为“一切胜利岛”(All-Win Island)的钓鱼台岛,并以此作为中国在元朝已经对该岛行使主权的论据:他们强调,张无忌是第一个对该岛进行巡视的中国元首。
不久,张无忌和周芷若在谢逊的主持下订婚。周芷若据说是宋朝的著名贵族“汝南周氏”的后裔,这一家族在宋元战争中惨遭荼毒。周芷若的父亲已经沦为汉江上的船夫,死于元军的铁蹄下。幸运的是,丧父的周芷若得到了灭绝修女的器重,成为峨嵋派第四代掌门人。周芷若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同时贵族的基因和贫贱的早年生活也令她充满了重振衰落的峨嵋,并恢复家族荣耀的野心。但周芷若的武术水平却并不像她的美貌那么出色,这令她最初在灭绝死后的峨嵋派并不受欢迎。她的同门丁敏君召开临时会议要废黜她的掌门之位,并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默许。黛绮丝对她的意外劫持反而把她从第一个被废黜的峨嵋掌门的羞辱中拯救了出来。
当张无忌将她从黛绮丝的囚禁中拯救了出来后,周芷若再次发现幸运女神在向她微笑。她和张无忌在光明顶战役中就已经相识,并用她惊人的美貌征服了后者。现在,抓住张无忌对她来说就是唯一翻身的机会。然而,两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阻碍横亘在她面前:第一是在昆仑山已经和张无忌订婚的殷离,第二是和张无忌情感日益升温的赵敏。殷离离奇的死去和赵敏的失踪令周芷若轻易克服了这些障碍。张无忌和谢逊都相信,是赵敏谋杀了殷离,偷走了屠龙刀而盗船离去。这一事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疑案之一。种种相互矛盾的记载和推断使得真相或许已经永远被埋没在了钓鱼台岛上(笔者曾经两次搭乘香港的船只前往钓鱼台岛实地考察,然而都被日本军舰所驱赶)。无论如何,这一事件的受益者不言而喻,几天后,周芷若已经成为未来教主夫人的不二人选。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8:23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in Yuan Dynasty
剑桥倚天屠龙史
Author: Dr. Jean-Pierre Sean
译者:新垣平
Chapter XII. The End of Reign of Zhang Wuji and the Rise of Zhu Yuanzhang
第十二章.张无忌统治的终结和朱元璋的崛起(1358)
当张无忌在东海从事秘密的冒险活动时,他的主要副手杨逍和韦一笑已经在颍州建立了明教的新司令部。这里位于中国腹地,是韩山童和刘福通在之前的起义中夺取的根据地。在西南,徐寿辉已经攻占了两湖的大部分地区,并向广西、江西、贵州等地区挺进;在东南,濠州的朱元璋已经攻占了安徽大部,正在进攻长江上的大城市集庆——这里很快将成为明教的下一个中心以及未来明帝国的首都南京。在北方,刘福通攻占了古老的宋朝首都汴梁,并雄心勃勃地在三个方向上发动了对大都的北伐。似乎在一夜之间,整个元帝国已经被红色的火焰所吞没。
但在长江下游地区,情况则比较复杂。在40-50年代天鹰教长期的萎缩后,海沙派和巨鲸帮相继兴起,并夺取了大片的地区。在天鹰教的精英组成护教军团开赴中亚后,天鹰教对这里的霸权地位已经完全被颠覆;趁机崛起的是海沙派的张士诚和巨鲸帮的方国珍两大势力。张士诚本来是海沙派的一个地方头目,他和他的弟弟张士德擅自在苏北发动起义后,又刺杀了掌门人元秋(元广波的儿子),然后自任掌门。在1358年初,他占领了江苏的大部分地区,控制了南北漕运的主要通道,并在高邮战役中击败了元朝大军,这一带高度发达的经济为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将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苏州作为他的首都,并觊觎着浙江的大片沃土;方国珍是巨鲸帮前帮主麦鲸的养子,在养父被谢逊杀死后,他在一些长老的支持下逐步掌握了帮中的大权,成为新帮主后,他依赖强大的海军控制了浙江和福建沿海。由于养父之死,方国珍对明教的仇恨远远超过对蒙古人。他曾经亲自率帮众攻占了光明顶,然而不久就被明教所击退。在失败后,由于惧怕明教的报复,他公开向元帝国投诚,一度升任江浙行省左丞相一职。
随着起义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明教甚至反明教势力投身到这一收益和风险同样巨大的冒险事业中来。明教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到其中的巨大隐患。为了牢牢确立明教对反元事业的主导权,作为教主的张无忌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然而此时却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教主失踪,甚至已经被元军擒杀的谣言,一开始虽然只是作为可笑的无稽之谈,但很快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猜疑。1357年底,毛贵率领的明教北伐军在距大都仅几十公里的柳林(今北京通县)被元军击溃,让明教徒们的士气愈加低落。杨逍和他的同僚们不得不铤而走险:为了安定军心,1358年初,他们让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假扮成张无忌,在颍州城楼上举行阅兵。这个计策十分成功,将士们无法看清教主的脸,也不用和他进一步接触。随后,他们宣布教主返回光明顶巡视,从而平息了谣言。这一事件或许是后来朱元璋所篡改的史书中将韩林儿当成明教教主的缘由。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8:31
面对明教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所取得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大多数江湖势力都采取了审慎的观望态度。他们看到,这个昔日的敌人已经掌握了远远超出江湖世界所能控制的力量,而具备了新帝国雏形。并且在万安寺战役前后,明教也伸给了江湖主流势力以和解的橄榄枝,让他们至少能够保持中立,甚至予以有限支持。唯一突出的例外是丐帮,显然,明教在底层民众中的迅速发展首先和最大地损害了它的利益。在各个中国城市,当丐帮的地方干部向自己所管辖的乞丐收取日常费用时,却一再发现他们戴上了红色的头巾,举起了火焰的旗帜,投身于明尊的保护下,这理所当然激起了他们的嫉妒和憎恨。对丐帮上层来说,明教所描绘出的推翻异族统治的前景对他们并非没有吸引力,但一个异教的皇帝却远比一个异族的皇帝更为可怕。在他们看来,洪七公和黄蓉的继承者比来自西方的魔鬼更有资格坐在未来中华帝国的皇位上。
正是这一心态为成昆和陈友谅所利用。目前,丐帮是他们反抗明教的最后底牌。不过,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新的盟友:宋青书。此人在历史上一向被描绘为为了周芷若的美貌而背叛师门的变节者。这一指控毫无根据。在很大程度上,宋青书不过是武当派内斗的牺牲品。他和张无忌的矛盾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他们的父亲对武当派继承人地位的争夺。而八年前,也正是在宋远桥的排挤下,张无忌才被迫离开武当。当张无忌返回武当之后,立即成为了张三丰所发明的高级武术太极拳和太极剑的传人,宋远桥父子不得不为自己的地位担心。宋青书立即想到了反对明教最为坚决的峨嵋派的外援,如果能够和峨嵋派新任掌门周芷若缔结婚姻,将大大有利于他巩固在武当的接班人地位。当宋青书发现峨嵋派正在天津活动时,他就在晚上秘密潜入她们的住处找周芷若会谈。然而如我们所知,周芷若此刻已经被黛绮丝掳走,宋青书只找到了代理掌门的丁敏君——一个四十五岁的老处女。丁敏君正在为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担心,立刻同意了宋青书提出的反明教联盟。但由于她的年龄太大,和宋青书正式结婚是不可能的,因此她退而求其次,甘愿委身为宋青书的情妇。
可能出于峨嵋派内部人员的告密,这一不伦关系在几天之后就被张三丰的小弟子莫声谷所发现。他早就对宋青书父子的特权地位感到不满,这一丑闻正为他提供了扳倒宋氏父子的绝佳理由。他抓住了宋青书,并要把他带回武当受审。宋青书却意外地得到了陈友谅的帮助,将莫声谷杀死。宋青书现在被迫和陈友谅合作,后者要求他毒死张三丰和他的父亲,让丐帮能控制武当,进而胁迫明教听命。这个设想未免过于一厢情愿:它可能毁灭武当,但不会对明教造成多少实质性的打击。虽然如此,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丐帮和明教两大势力必然走向全面的对抗,无论谁胜谁败都将给刚刚兴起的反元起义军造成沉重的打击。但一股强大的力量制止了这个阴谋,并将历史导入正轨。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8:53
武当七侠夺嫡考
武当七侠,亲如兄弟,《倚天屠龙记》中描绘了他们许多“兄弟般的感情”,但他们并不是亲兄弟,甚至不是结义兄弟,而是武当派的第二代弟子,天下第一高手张三丰的传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纯粹的亲情、友情或义气,而首先是同门关系,处于高于他们的门派中,被门派的规则所支配。门派本质上是一个政治体制,必须靠权力机制维系。因此权力关系也无可避免地渗透进了这七位武当派的第二代弟子中,虽然往往只是间接,隐蔽地发挥着作用。而其中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谁来继承张三丰的地位?谁将成为武当派第二任掌门人?不管是对有野心还是对没有野心的人,这个问题都很重要,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武当七侠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从宋远桥到张翠山,他们是张三丰亲授的弟子,和张三丰的关系亲如父子;第二组是殷梨亭、莫声谷,他们虽然也是张三丰的弟子,但是武功是宋远桥等代传的,和师父的关系就比较疏远,而在权力体系中自然处于较下游的位置,基本上是没有继位的希望的。但他们站在哪一方面,对于局势也很有影响。
从第一组来说,最有希望的获得衣钵传承的莫过于宋元桥、张翠山二人。宋是首徒,正如帝王有传位给长子的传统一样,武林中也有首徒继位的惯例。因为首徒一般武功较师弟为高,又比较有权威,做掌门人较少争议。何况江湖凶险,武林中人得享遐龄的没有几个,一般都要尽早确定接班人,而这时首徒自然大占优势,令狐冲就是一个例子。一般家族中还有“嫡庶”的分别,师徒之间基本没有这个因素,这时候年龄长幼就成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当然,传位给谁,一般是掌门人自己的权限,理论上他喜欢传给谁就可以传给谁。但是为了维护本派的稳定,还是要有一定的惯例,否则就容易出乱子。灭绝师太把掌门传给了自己喜欢的小徒弟周芷若,许多大弟子不服,就闹得鸡飞狗跳,如果周芷若不是得到了绝世秘籍,武功大进,这个位置是肯定坐不稳的。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人,不可能单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而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的继承人,才能把自己的门派发扬光大。张三丰就是这样一个领导人。
张三丰是武当的创始人,武当派刚创派的时候,无非是一个老道士收了几个徒弟,还谈不上什么未来。等到过了二三十年,宋大俞二这些人都成长起来了,开始收自己的弟子了。武当派成了气候,在武林中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挑选继承人的事情也就提上了议程。其时宋远桥已经有四十来岁,在江湖上已经相当有声望,其他弟子相对来说就差一点,自然成为被默认的接班人。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张三丰明显更偏爱五弟子张翠山。故事开始时,张翠山不过20出头,武功威望都很一般,当然还不存在继位的现实可能性,但是张三丰当时虽然已经九十岁,却身体康健,精力旺盛,如果能再活十来年,等张翠山到了三十多岁,武功上有了突飞猛进,再立下一些功劳,地位就会大大提高。而宋远桥已经快六十了,年纪太大也不适合继位。这对宋远桥来说是一个现实的威胁。古往今来,废长立幼的帝王不计其数,更何况宋远桥还没有正式的名分呢?
张翠山失踪后,张三丰一席话透露了自己的心扉:“我七个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双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钵……”可见,在张翠山还二十出头时,张三丰就有了传位给他的打算。但当时并未表露,直到张翠山失踪五年,张三丰对他生还已经不抱希望时才明说,可见张三丰是充分考虑到师兄弟之间微妙的关系的。
接着就是俞岱岩残废,张翠山失踪。俞岱岩资质平平,残废与否无关大局,张翠山失踪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武当的局势。张翠山失踪后,武当的前景如何呢?首先,宋远桥显然大大巩固了其地位,到了十年后张翠山还山,看到宋远桥作道士打扮,处处很有威严。宋明明有妻有子,和张三丰一样打扮成道士根本上就是从一个侧面宣示自己作为武当掌门的法定继承人。殷梨亭说:“这几年大哥越来越爱做滥好人,江湖上遇到甚么疑难大事,往往便来请大哥出面。”也显示出宋远桥的地位明显高于他们几个,几乎被江湖上公认为武当派的第二代领导人。
但是张三丰此时还没有完全确定宋远桥的掌门弟子身份,他说:“我七个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双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钵。”这话其实也就是借失踪的张翠山向弟子们暗示,你们各有各的问题,还不够资格继承我的衣钵。这句话实际上打压的是被默认将继位的宋远桥。同时也给其他人希望,主要就是俞莲舟。
此时,俞莲舟的武功在七个弟子中是最高的,甚至超过宋远桥,这是他的一个有利条件。书中言到:“近年来俞莲舟威名大震,便是昆仑、崆峒这些名门大派的掌门人,名声也尚不及他响亮。”从性格上来说,宋远桥为人宽厚亲和,俞莲舟却古板严厉,书中说:“俞莲舟外刚内热,在武当七侠之中最是不苟言笑,几个小师弟对他甚是敬畏,比怕大师兄宋远桥还厉害得多。”俞莲舟这样的性格和宋远桥各有利弊,一个和善谦冲,八面玲珑,一个威严有余,人望不足。派中大多数人不会希望俞莲舟接任掌门,但是一旦接任也镇得住局面,不会有人敢和他作对。此时,除了是大弟子,宋远桥并没有明显胜过俞莲舟的地方。但是宋远桥的势力已经日益巩固,未来掌门的身份已经被江湖上所默认,即使张三丰想传位给其他人,也不得不考虑作出变动对于派内派外的诸多不利影响。
除了这二人外,张松溪武功也不错,为人足智多谋,心计比较重。这样的人聪明是聪明,但是缺乏领袖魅力,只适合做幕僚,副手,出谋划策。而殷、莫两个小弟子呢,不但地位上和前几个人差一截,而且一个优柔寡断,一个脾气火爆,毫无竞争力,这几个人都是不用考虑的。可是此时,张翠山却回来了。
张翠山回山后,离开师门十年,武功落后师兄弟一大截,又和天鹰教的魔女结婚,张三丰居然一一宽容不问,表现出明显的偏爱。联系到前几年张三丰表示自己想传衣钵给张翠山,师兄弟们是略有些不快的:“宋远桥等均想:‘师父对五弟果然厚爱,爱屋及乌,连他岳父这等大魔头,居然也肯下交。’”他们会进一步想到,如果张三丰肯下交殷天正,张翠山的短处就变成了长处,这意味着张翠山有天鹰教的势力作为外援,这对他主掌武当是很有帮助的,宋远桥的地位将再度不保。但是形势急转直下,不久各大门派趁张三丰寿筵逼迫武当,令张翠山自杀而死,这一潜在的矛盾没有激化就消泯了。张翠山虽然留下了儿子张无忌,但是年纪尚小,又得了绝症,不可能挑战宋远桥的地位。
经过张翠山自杀一事的刺激,又上少林被羞辱了一番,张三丰闭关修炼,不问世事,将掌门之位正式传给宋远桥,这样一来宋远桥事实上接掌了武当掌门,其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很快就摆明要把掌门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宋青书。张三丰闭关不出,宋氏父子掌握大权,虽然不能说是肆无忌惮,却也没多少顾忌。这时武当派的上下关系已经有了微妙的不同,以致在光明顶之役中,宋青书堂而皇之地以武当少掌门的身份出现,对殷梨亭等人发号施令。实际上宋远桥虽然是掌门,宋青书虽然有才干,但是他们忘记了,掌门废立,还是张三丰说了算的事情,真正的大权还在张三丰手上。张三丰本人不一定对宋青书反感,但是他对宋氏父子将掌门私相授受也微有不满,会想到只要自己一死,武当派就变成了宋家的私人产业,非宋远桥派系的其他各支很可能被排挤,这对武当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到了光明顶一战,张无忌成就大名,后来又救援武当,立下无人可及的功劳。形势顿时逆转,张三丰把张无忌当亲孙子一样看待,把太极拳太极剑等绝学倾囊相授,命他当少掌门大有可能。张无忌虽然当了明教教主,再当个武当掌门也很正常(旧版里甚至当了峨嵋掌门)。而和张无忌关系比较亲密的,有小时候照顾过他的俞莲舟和他救过性命,且和明教结成亲家的殷梨亭。宋远桥和张松溪则相对和他关系较疏远。张无忌地位的飞升,也引起了武当内部关系的微妙变动,至少宋氏父子在武当的核心地位已经不存在了:武当远征光明顶的人马被赵敏智擒,宋远桥作为领导是要负相关责任的,张三丰肯定对此不满,和张无忌的立下奇功相比,反差更加明显。加上宋青书从全派的宠儿变成二流角色,往常还被少掌门身份约束的一些恶劣品质逐渐暴露出来,引发了和莫声谷的矛盾,结果导致宋氏势力的覆灭。
宋青书偷窥峨嵋派女生寝室,此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丧德败行、玷污女侠清白,往小了说无非是去找周芷若走错了门,根本不用让别人知道。莫声谷发现后却上纲上线,要“清理门户”,本质上还是不满宋氏父子专权,长期积怨的爆发。想来他作为无权无势的小师叔,宋青书这个少掌门一直没把他放在眼里,让他受了不少气。宋青书无论如何是罪不至死的,莫声谷多半也不是想杀了他,而是要把他带回武当,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宋元桥用门规处置,这样一来宋青书声败名裂,宋远桥也会大受打击。结果宋青书死活不回去,二人大打出手,莫声谷反而被宋青书所杀。
后来,此事被武当四侠知道,宋青书在武当派的政治生命也就断送。加上和陈友谅合谋谋害张三丰的事情,在任何门派都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叛逆大罪。此时武当派内部却出现了意味深长的分歧。一开始,武当四侠到山洞中,还没有发现莫声谷的尸体,宋远桥和张松溪却一搭一唱,莫名其妙地一定要安给张无忌罪名:
只听得宋远桥道:“七弟到北路寻觅无忌,似乎已找得了甚么线索,只是他在天津客店中匆匆留下的那八个字,却叫人猜想不透。”张松溪道:“‘门户有变,亟须清理。’咱们武当门下,难道还会出甚么败类不成?莫非无忌这孩子……”说到这里,便停了话头,语音中似暗藏深忧。殷梨亭道:“无忌这孩子决不会做甚么败坏门户之事,那是我信得过的。”张松溪道:“我是怕赵敏这妖女太过奸诈恶毒,无忌少年大血气方刚,惑于美色,别要似他爹爹一般,闹得身败名裂……”四人不再言语,都长叹了一声。
只听得宋远桥忽然颤声道:“四弟,我心中一直藏着一个疑窦,不便出口,若是没将出来,不免对不起咱们故世了的五弟。”张松溪缓缓的道:“大哥是否担心无忌会对七弟忽下毒手?”宋远桥不答。张无忌虽不见他身形,猜想他定是缓缓点了点头。
只听张松溪道:“无忌这孩儿本性淳厚,按理说是决计不会的。我只担心七弟脾气太过莽撞,若是逼得无忌急了,令他难于两全,再加上赵敏那妖女安排奸计,从中挑拨是非,那就……那就……唉,人心叵测,世事难于逆料,自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只盼无忌在大关头能把持得定才好。”殷梨亭道:“大哥,四哥,你们说这些空话,不是杞人忧天么?七弟未必会遇上甚么凶险。”宋远桥道:“可是我见到七弟这柄随身的长剑,总是忍不住心惊肉跳,寝食难安。”俞莲舟道:“这件事确也费解,咱们练武之人,随身兵刃不会随手乱放,何况此剑是师父所赐,当真是剑在人在,剑亡人……”说到这个“人”字,蓦地住口,下面这个“亡”字硬生生忍口不言。
由此可见,宋、张二人是一伙,对张无忌是很不信任的,而殷梨亭、俞莲舟则相对倾向张无忌一边。看来此时,武当已经明显分成了回护和反对张无忌的两派。本质上来说,这不是对张无忌的看法问题,而是是否支持宋元桥父子主持武当的立场问题。可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宋青书便东窗事发,宋远桥没法再把脏水泼到张无忌头上,不得不作出姿态要去“追杀”儿子,此时张松溪又奇怪地出来阻止:
张松溪劝道:“大哥,青书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武当门中人人容他不得。但清理门户事小,兴复江山事大,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宋远桥圆睁双眼,怒道:“你……你说清理门户之事还小了?我……我生下这等忤逆儿子……”张松溪道:“听那陈友谅之言,丐帮还想假手青书,谋害我等恩师,挟制武林诸大门派,图谋江山。恩师的安危是本门第一大事,天下武林和苍生的祸福,更是第一等的大事。青书这孩儿多行不义,迟早必遭报应。咱们还是商量大事要紧。”宋远桥听他言之有理,恨恨的还剑入鞘,说道:“我方寸已乱,便听四弟说罢。”殷梨亭取出金创药来,替他包扎颈中伤处。
张松溪道:“丐帮既谋对恩师不利,此刻恩师尚自毫不知情,咱们须得连日连夜赶回武当。这陈友谅虽说要假手于青书,但此等奸徒诡计百出,说不定提早下手,咱们眼前第一要务是维护恩师金躯。恩师年事已高,若再有假少林僧报讯之事,我辈做弟子的万死莫赎。”说着向站在远处的赵敏瞪了一眼,对她派人谋害张三丰之事犹有余愤。
宋远桥背上出了一阵冷汗,颤声道:“不错,不错。我急于追杀逆子,竟将恩师的安危置于脑后,真是该死,轻重倒置,实是气得胡涂了。”连叫:“快走,快走!”
张松溪的理由是很牵强的:张三丰武功出神入化,宋青书只有利用他对自己的信赖才有可能加以暗算。要保护他只要派一个人去告诉他宋青书叛变,一切小心就行了。完全不必要武当诸侠都赶回去守在张三丰身边。再说,如果能生擒或斩杀宋青书,丐帮的阴谋消弭于无形,自然也不用回武当,即使要防备丐帮,也应该先从宋青书下手,通过他搞清楚丐帮的图谋具体内容。张松溪却罔顾事实,颠倒轻重,让大家不去管宋青书一起赶回武当,本质上就是维护宋氏父子。后来又扯到赵敏头上,更是试图激起武当诸侠同仇敌忾之心而混淆视听了。
宋青书叛变事发,对于宋远桥在武当的势力是极其沉重的打击。宋远桥一时无法应对,只有暂时先回武当稳定局面再说,张松溪的话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及时的借口。但是回了武当,问题也无法解决,只要张三丰一知道此事,宋远桥一派就完了。因此,宋远桥还得想方设法瞒着张三丰,为此想必施加给俞莲舟和殷梨亭不小的压力。此时宋远桥和张松溪绝对不敢离开武当,以防其他人向张三丰告发。后来张无忌大婚,宋远桥不得不奉师命出来,也得拉着俞、殷一起,而让张松溪留在武当山看着。更明显的是后来的屠狮英雄会,宋远桥和张松溪都没有来,只有俞殷二人被打发出来:
武当派只到了俞莲舟和殷梨亭二人。张无忌上前拜见,请问张三丰安好。俞莲舟悄声问道:“你可曾听到青书与陈友谅的讯息?”张无忌将别来情由简略说了,得知陈宋二人并未上武当滋扰,这次宋远桥、张松溪二人所以不至,便是为了在山上护师保观,以防奸谋。俞莲舟又说起宋远桥自亲耳听到独子的逆谋之后,伤心愁急,茶饭不思,身子几乎瘦了一半,却又瞒着师尊,不敢说起此事,恐贻师父之忧。张无忌道:“但盼宋师哥迷途知返,即速悔悟,和宋大师伯父子团圆。”俞莲舟道:“话虽如此,但这逆贼害死莫七弟,可决计饶他不得。”说着恨恨不已。
宋远桥所谓“恐贻师父之忧”纯属托词,根本上是害怕东窗事发牵连到自己,所以才伤心愁急,日渐消瘦。俞莲舟“恨恨不已”,也有对宋远桥的怨愤在内。不久俞莲舟和宋青书比武,出手狠辣,意在取宋青书的性命:
但见俞莲舟双臂一圈一转,使出“六合劲”中的“钻翻”“螺旋”二劲,已将宋青书双臂圈住,格格两响,宋青书双臂骨节寸断。俞莲舟喝道:“今日替七弟报仇!”两臂一合,一招“双风贯耳”,双拳击在他的左右两耳。这一招绵劲中蓄,宋青书立时头骨碎裂。
宋青书一残,宋远桥想瞒天过海的打算就此泡汤,宋派大势已去,宋青书被抬上武当,被张三丰亲手击毙,宋远桥势力冰消瓦解。张三丰革除了宋远桥掌门之位,命俞莲舟接任。只是因为宋远桥势力深远,不愿引起大的震动,才没有完全追究他的责任。武当派大权由此落到俞莲舟一系上。
接下去的演变书中没有明写,但是结合历史和前面给出的种种线索,可以推断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亲张无忌的俞莲舟虽然掌权,但是宋远桥、张松溪的势力仍在,两派矛盾并未因此消解,仍然有一些摩擦。几年后,元亡明兴,政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武当对明朝建立应该是立了不少功劳,同时也有些令明帝猜忌的事情,譬如武当和明教张无忌、杨逍的关系。武当此时不宜再以世俗门派的身份出现,而应该充分宗教化,变成不问世事的道教势力,才能保全自己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武当派中一个小角色承担了这个历史性转变的任务,这个人就是全书中从来没有出来过,只是提到过名字的——谷虚子。
谷虚子是俞岱岩的门下,俞岱岩残废已久,早就退出了掌门之位的竞争,他的门下也只是主持武当作为道观的日常事务,这是其他人的弟子都不愿意干的。武当远征明教之时,真武观中的日常事务就由谷虚子主持。可见从宗教角度来说,他已经是武当的“掌门”了。明朝建立之后,张三丰被明太祖、成祖屡颁殊封,当然不会不明白皇帝抬举自己的意思,他知道武当只有道教化才是最好出路,而这时候谷虚子及其手下的清风,明月等道人就成为现成的接班人。而让谷虚子继位对于宋、俞二派来说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俞莲舟死后或退位后,各派达成妥协,谷虚子成为第四代武当掌门人。而武当也由此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以道士为主的道教门派。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9:13
在控制宋青书的同时,丐帮偷袭并俘虏了韩林儿,并逼迫韩山童投降。这一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明教的注意力,间接导致了汴梁的失守。不仅如此,当1358年初,张无忌和他的同伴们返回大陆后,他们的行踪很快被陈友谅控制下的丐帮情报系统所侦知,后者秘密地俘虏并带走了谢逊和周芷若。谢逊无疑是更加价值的目标,很快被成昆转移到少林寺。而周芷若则被作为笼络宋青书的礼物。宋青书现在重新寄希望于和周芷若联姻,后者无疑会被迫成为他的妻子,如果不是被张无忌所找到的话。
张无忌追击到卢龙,在那里,他与丐帮的领导层会面并发生了肢体冲突。这代表着明教与丐帮的矛盾集中爆发,而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让步。只有史火龙的亲生女儿史红石的及时出现才令局面有了转机。史红石用铁一样的事实指出了陈友谅指使人冒充她的父亲并以此控制丐帮。迫使后者不得不仓促逃走,摧毁武当的计划也无疾而终。丐帮的长老们现在发现自己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长期被陈友谅愚弄的事实一旦揭露,必然会遭到底层帮众的质疑和唾弃,而帮主之位的空缺又会带来新的纷争,并毫无疑问会导致这一古老团体进一步的衰落。与明教的斗争在这一空前危机面前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他们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立史红石为教主,并和明教及时和解。
促成这一切的是一个身份诡异的中年女人“杨”,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她被广泛地认为是“西方狂人”杨过的后裔。她的家族一直保持着和丐帮的联系,因此,史红石才会在危险中向她求助。而她动用了在丐帮中的影响力,扶植史红石成为丐帮的帮主。这一切或许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丐帮那么简单。在不久之后,她再度出现在少林寺并化解了另一个危机。有许多阴谋论者怀疑,“杨”是一个试图操纵历史的神秘组织“慈航静斋”在这一时代的主持人,她的目的是促成武术界的合作并催生未来的新王朝。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9:26
无论如何,在“杨”的协助下,张无忌和丐帮达成了和解。不久,他带着他的未婚妻南下到亳州的明教总部。但在汴梁失守后,察罕帖木尔开始全面进攻,明教军节节败退,韩山童战死。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彭莹玉的建议下,张无忌在二月转移到濠州的朱元璋驻地。察罕在北方的进攻并没有对淮泗一带构成实质威胁,相反,只是削弱了说不得和刘福通的力量,反而促成了朱元璋部在其屏蔽下不断坐大。此时,原洪水旗的朱元璋吸收了常遇春部等原巨木旗各部,组成明教东路军的“水木军团”,与此同时,在西面,徐寿辉、邹普胜也吸收火土金三旗的原属人马,号称“天完军团”(“天完”字面上是“上天保全”(Heaven Save)的意思,但在汉字结构中,“天完”是“大”和“元”各加上一个前缀组成,同时也意味着“压倒大元(Over-Great Yuan)”),成为明教的西路军,这一明教的重新整合史称“整-天完-水木”。这两大势力的分化在此时只是雏形,但它们将在下一个时代崛起,角逐最后的胜利果实。
当张无忌到达濠州后,就召集明教的主要干部来组建他的新司令部。与周芷若的婚约一经宣告,就受到了明教上下的广泛欢迎。明教-武当联盟急需这样的婚姻。对于武当来说,这不仅让他们延续了几十年来两派的友好关系,也让他们回忆起一百年前张三丰和郭襄的交往,虽然在当时这段关系并未结出果实;而对于明教来说,意义甚至更为重大,曾几何时,反明教最坚定的峨嵋派现在同明教结成了最亲密的关系,这不仅意味着明教将获得江湖主流势力承认,更意味着郭靖、郭襄时代的抗元旗帜现在已经移交到了明教手上。而周芷若的掌门问题也轻松地获得了解决:在丁敏君倒台后,日益衰落的峨嵋也不可能再和明教为敌,而攸须得到一个强大的盟友。在多方面的催促下,婚礼于三月十五日举行。这场昔日宿敌之间的婚姻不禁令人想起拿破仑和奥地利的玛丽-路易莎公主的联姻。但与之不同的是,赵敏女公爵并不是约瑟芬皇后。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09:43
在三月十五日当天,赵敏意外地在举行婚礼的明教教堂出现,冲破重重阻挠后要求出现在新郎面前。在她的要求下,张无忌停止仪式,承诺推迟婚礼,并随即随她离去。此后,张无忌失踪了一个多月,而当他再度现身时,赵敏已经成为他的未婚妻。这段扑朔迷离的故事曾经让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感到困惑。过去六百年的主要历史学家都异口同声地声称,这是蒙元朝廷拆散反元联盟的另一个阴谋。但是这无法解释一桩在元朝秘档中被披露的历史事实:在包克图、图里和一群西藏僧侣以绝对优势包围了张无忌的时候,是赵敏毅然帮助他逃走。另一个版本的阴谋论者声称,这是帝国方面布下的陷阱,目的在于引诱张无忌向他们投降并出卖反叛军,但是后者从未发生过。虽然明朝的官方史书对张无忌尽可能加以丑化,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张无忌曾经在任何情况下出卖过起义者的利益。事实上,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学家金庸提出了另一种更加简明,因而不久被广泛接受的假设——他们相爱了。
然而在最近二十年中,金庸的假设却因为过分浪漫化而受到心理史学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能够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重建张无忌和赵敏之间的关系。就此而言,约翰生博士给出了一段经典的分析:“赵敏所作的一切都可以从精神分析上得到完美的解释。这个女孩拥有浓厚的权力欲,但是却一直受到压抑,主要是来自她的哥哥王保保。按照阿德勒的理论,她一直被自卑情结所困扰,这就是她和她哥哥之间的竞争。出于这一情结,我们看到她在想象中认同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样的祖先,而不是华筝公主。这个想象的认同,最终被证明为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像。由于她生而为女人这个事实,那么她就不可能成为成吉思汗。而更糟糕的是,她看到她的哥哥不断向这一目标迈进,而对她的心理造成日益严重的冲击。她本来应该在童年时期就实现自我调整,给自己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但是由于父亲的纵容和她自身能力的发扬,反而让她能够将自己放在一个更为男子化的地位上,在武术界一系列冒险行动的成功更加深了这一幻想。与此同时,她同样也意识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她所接受的文化教育——诗歌、书法、音乐、绘画和刺绣——更加强化了这一点。这就形成了一种双重人格的分化:一方面她是一个男性化的蒙古统治者,另一方面她又只是一个娇弱的中国化的女孩。在深层心理上,她是一个蒙古男人和一个汉族女人的矛盾结合。这一分化实际上是把她和她哥哥的矛盾内在化到了她的人格之中。认同男人的她憎恨自己的女性身份,而认同女性的她也同样憎恶自己的男性化“超我”对自身的压制。而双重民族性的教育,更强化了这一内心的分化。
“在和明教的斗争中,这一内在关系发生了转化。绿柳山庄战役无疑是一次可耻的失败;在武当山的计划也同样失败了;而最可悲的是万安寺的惨败。在一系列失败中,受到沉重打击的无疑是她作为一个成功的男性统治者的幻想中的自我认同。这足以把一个普通的男人击垮,但这一打击却只是帮助她粉碎了自己的幻想,而完成了她对自己心理的转型,让她作为女性的人格占据上风。由于被打垮的实际上是她父亲或者哥哥的内在投射,因此她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感到了复仇的快意。明教所击败的不仅是她本人,而也是她竭力想要认同的蒙古精英男性们。既然这种认同不可能实现,那么她宁愿选择和他们的仇敌一起毁灭对方,这里存在着一种变种的弑父情结。因此就产生了赵敏对张无忌的爱情:不仅由于这个男人有助于实现她最隐秘的愿望,也因为她的中国化教育让她作为女性的一面更容易认同汉人。而和张无忌的浪漫关系,让她充分释放了自己的被压抑的人格。现在她的权力欲只剩下了一点,就是对这个男人的控制,而我们看到了她是如何坚决地贯彻了这一点的。”(引自《赵敏:一部心理传记》,牛津,2002,230-231)
zgbl
发表于 2009-2-10 21:10:02
张无忌的心理也是经常引起热烈争论的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他对赵敏的爱恋是受强烈的恋母情结影响。这一情感曾被寄托在殷离身上,但很快就找到更合适的对象。对此,早稻田大学的铃木清一教授有一个有趣的解释:“母亲在临终前的话,会对童年的无忌有深刻的影响吧。但或许出乎人们的意料,真正的影响却是反面的。无忌被告诫要防备漂亮的女人,因为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在临死前还骗了所有的人。但是虽然母亲这样说,无忌又如何能痛恨像母亲一样的人呢?美丽、聪明而又鬼灵精怪,为正义之士所不容的赵敏,就好像和殷素素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呢。并且殷素素捉弄了逼死父亲的名门正派,在无忌的心目中,赵敏对诸巨大门派所作的,是否正是母亲的复仇的延续呢?虽然在武当受到严格的儒者教育,让无忌压抑了内心复仇的愿望,但对于赵敏折磨诸巨大门派的行为,却满足了无忌深藏的复仇欲,想必他也会为此感到快意吧。赵敏的诸多诡计既然并未伤害到他,而却是在悉心保护他,那么结果也无非是让她更加填补了殷素素的位置,而增加了对无忌的吸引力而已。并且在无忌内心,周芷若总是属于名门正派的淑女,属于曾经迫害过母亲的一方,虽然同样不禁为之吸引,而母亲的诅咒却或多或少造成了双方距离的遥远。”(引自《張無忌の一生》,德间书店,1985,第133页)
另一方面,史密斯教授坚持认为:“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说张无忌爱过什么人的话,那么只有一个人,就是朱九真。这个美丽而狠毒的女人虽然被殷离所杀——而这无疑是张后来在心理上疏远殷离的原因——但却在赵敏身上复活了。朱九真和赵敏这两个张所爱过的女人都是强势的人格,这绝非偶然。在张的心灵深处的象征秩序中(symbolic order),神箭八雄等手下无疑是朱九真所豢养的狼狗的升级,他们簇拥着一个发号施令的女王,而她对张的态度是暧昧的。性爱的可能与致命的危险并存,这种暧昧性是爱的欲望的源泉。(中略)最后,一切亲密关系被证明是假象,这种被朱九真所欺骗的痛苦,实际上是确认了二人间原有的距离,这令他能够感受到受虐的秘密欢乐。同样,当张以为赵敏欺骗和背叛他时,类似的感觉又回来了。因此,这种充满危险的关系不是爱的阻碍,相反却是爱的动力。这是在他和周芷若的关系中所不可能体验到的。”(《明教史研究》,剑桥,1998,第245页)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