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侠客行MUD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新手 wiki 升级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zkd

金庸散文(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下老人祠的签词

  杭州有座月下老人词,那是在白云庵旁,词堂极小,但为风雅之士与情侣们所
必到,可惜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战后虽然重建,情调却已与以前大不相同。杭州
正在大举进行园林建设,我想,这所司天下男女姻缘的庙字,实在大有很精致地修
建它一下的必要。

  月下老人的典故出于《续幽怪录》,据说唐时有个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经过
宋城,看见一位老怕伯在月光下翻书,这位老伯伯说天下男女的姻缘都登记在他的
簿子上,他的囊中有无数红色的绳子,只要这绳儿把男女两人的脚缚住了,就算两
人远隔万里,或者是对头冤家,都会结成夫妻,所以后来有“赤绳系足”的典故,
西洋人的办法却比我们鲁莽得多,他们有一个邱比特,这是一个顽皮的小孩(有时
甚至是盲目的),拿着弓箭向人乱射,哪一对男女被他一箭射中,就无可奈何地堕
入情网。相较之下,我们的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温柔地替人缚住,还有簿籍可资稽
考,显然是文明得多了。月下老人的故事流传全国,然而除了杭州之外,其他地方
很少听见有这位“天下婚姻总管理处处长”的庙堂,那倒是很奇怪的。

  以前,常常可以见到一对对脸红红的情侣们,尽管穿了西装旗袍,都会在柯堂
中虔诚地拜倒,求一张签,瞧瞧两人的爱情能不能永远美满。

  杭州月下老人的签词恐怕是全国任何庙字所不及的,不但风雅,而且幽默,全
部集自经书和著名的诗文。据说其中五十五条是俞曲园所集,此外四十四条是俞的
门人所增,一共是九十九条。我旧日家中有一个抄本,不知是哪一位伯伯去抄来的
,我还记得一些,但九十九条自然是记不全了。

  第一条是“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兆头吉利的有“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团聚。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
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原来是曾子的话这里当指这男子很靠得住,可以
嫁)等等。求签而得到这些,到自是中心窃喜,无法形容了。

  有一条是“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孟子》这两句话
,本是反语,但这里变成了鼓励男子去大胆追求。有一条是《诗经·庸风·桑中》
的三句:“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这在《诗经》中原本是
最著名的大胆之作,所谓“桑间濮上”的男女幽期密约,这一签当也是鼓励情人放
胆进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这两签都含有强烈
的鼓励性:追呀,追呀,怕什么?还有一些签文含有规劝和指示,如“德者本也,
财者未也”。叫人不要为钱而结婚。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指此人虽穷,人
品却好,可以嫁得。如“不有祝舵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照《论语》中原来的解
释,是这男人嘴头甜甜的会讨人喜欢,相貌又漂亮,然而是头色狼,绝对靠不住。
“可妻也。”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孔夫子说公冶长虽然被关进了牢狱,但他是
冤枉的,结果还是招了他做女婿。“仍;日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这句本来是
阂子塞的话,这里大概是说,别三心两意了,还是追求你那旧情人吧。另一条签词
中引用孔子的话,恰恰与之相反:“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好的人有
的是,你哪里知道将来的没有现在的好?这个人放弃了算啦。这大概是安慰失恋者
的口吻吧。“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你爱他,要了解他的缺点,你恨他
,也得想到他的好处。“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她虽然对小王很亲热,对你
很冷淡,其实她内心真正爱的却是你呢。“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

  这家伙有什么地方值得你这么颠倒呢?唉,连这种丑八怪也要!

  另外一些签条是悲剧性的。“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照余冠英的译法是:“谁说那苦菜味儿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养。瞧你们新婚如
蚀似漆,那亲哥亲妹也不能比。”有一签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
斯疾也。”虽不一定如孔子的弟子冉伯牛那样患上了麻风病,但总之此人是大有毛
病。“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出韩愈《祭十二郎文》)
;“条其歉矣,遇人之不淑矣”(出《诗经·王风·中谷有雍》),这些签都是令
人很沮丧的。

  “风弄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那是《西厢记》中张生
空等半夜,结果被崔莺莺教训一顿,“夜静冰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那是
《琵琶记》中蔡伯锴不顾父母饿死,被人痛斥。求到这些签文的人,只怕有点儿自
作多情。最令王老五啼笑皆非的,大概是求到这一签了:“或十年,或七八年,或
五六年,或三四年!”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对联

  百剑堂主在《吟诗作对之类》一文中提到了杭州的两副对联,因为我是杭州人
,他问我在杭州的无数对联之中,对哪几联印象最深。我首先想到的,是月下老人
祠那一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联的
上联原出《续西厢》,金圣叹批《续西厢》从头骂到底,只对最后这两句赞赏备至
。我想这一联人人看了都会高兴,文辞亦佳(月下老人祠有签词九十九条,全部引
自经书诗文,雅俗与此间黄大仙签词不可同日而语)。还有阮元为杭州贡院所撰的
那一联:“下笔千言,正槐子黄时,桂花香里;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联我是在小时候记得的,以后每次学校大考或升学考试,紧张一番而缴卷出场
时,心头轻松之余总会想到它。

  百剑堂主所提到岳坟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那一联,出自一
个姓徐的女子手笔(陆放翁有“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联,亦颇见风骨)。抗战时我在重庆念书,那时国民党政府时时有向日本求和
之想,有些御用教授们就经常宣传“岳飞不懂政治、秦桧能顾大局”的思想。有一
次陶希圣(他奉敌伪之命来重庆活动)到学校里演讲,语气间又宣传这套理论,我
们一些同学们听得很气愤,在他第二次演讲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青山白铁”这
副对联,他见了心里有数。就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旧时家中有一小轩,是祖父与客人奕棋处,轩里挂了一副对联:“人心无算处
;国手有输时。”当时不懂当中妙处,现在想来,这里面实在颇有哲理。

  百剑堂主曾撰一联:“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侮痴。”我见了很喜欢,
他用宣纸给我写好,请荷里活道某店裱起,挂在斗室之中,不觉雅气骤增。

  我写《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回目全不考究,信手挥写,不去调叶平厌
,所以称不上对联,只是一个题目而已。梁羽生兄甚称赏我“盈盈红烛三生约,霍
霍青霜万里行”两句(上句写徐天宏与周绮婚事,下旬写李沅芷仗剑追赶余鱼同)
,但比之百剑堂主的每回皆工,那是颇为不及了。

  前几天《大公园》中登载文怀沙先生一篇《韩愈与贾岛》的文章,认为“鸟宿
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中,“敲”字确比“推”字好,因为这有“鸟鸣山更幽
”的意境。“鸟鸣山更幽”本来是宋王籍的诗。《梦溪笔谈》中说:古人诗有“风
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王籍原联是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两句意思一样,王安石这一联集对却是上句静中有
动,下句动中有静,比原句更工。旧诗律诗中必有对偶,所以好对不胜枚举。古人
因对成妙对而发达做官的事,笔记小说中也记载得很多。如宋时宰相词人晏元献有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数年不能得到好对,一天晚上与一个小官王琪一起散步
,谈起这事,王应声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大为赏识,从此王琪做官就一帆
风顺了。

  我从前在江南故乡时很爱听说书,在听说《三笑》时就曾听到许多妙对。唱弹
词的人说文徵明在追求爱人时,那位小姐出对道:“因荷(何)而得藕(偶)?”
文徵明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于是好事得谐。又据说金圣叹被杀头
时他儿子吟道:“莲(连)子心中苦。”金老先生对曰:“梨(离)儿腹内酸!”
两对一喜一悲,虽都未必真有其事,但对偶双关,确不容易。

  对对子既要工,又要快,不比其他文章可以慢慢琢磨。有一本笔记中记载一个
故事:陆文量在浙江做官,有一天与管教育事务的陈震一起饮酒,见陈是个光头佬
,就出对嘲他:“陈教授数茎头发,无计(髻)可施。”陈震立即对道:“陆大人
满脸髭髯,何须如此。”以成语对成语,很有本事,陆大为叹赏,笑道:“两猿截
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陈震笑道:“我也要不客气了,幸勿见怪。”
于是对道:“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两人抚掌大笑竟日。

  据说从前有个人名叫李廷彦,曾献百韵诗给一位大官,中间有一对云:“舍弟
江南殁,家兄塞北亡:”那位大官看了很同情他,道:“想不到你家里竟接连遭到
不幸。”李廷彦忙道:“实无此事,那是为了对仗工整才这样写的。”作对至此,
可说形式主义到了极点。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比敌”有什么意义? 

  在本届世界运动会里,苏联长跑选手库兹大出风头,连得了一万公尺与五千公
尺的两项冠军,把和他竞争的人全都远远的抛在后面。因为影片“无比敌”(Mo
by Dick)正在这时候上映,这里有些报纸就送了他一个绰号叫做无比敌。

  凡是看了这部影片而愿意思索一下的人,一定会想到这个问题,“无比敌”到
底是什么意义?它象徵什么?这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影片是根据美国小说家汉门.
曼尔维(Herman Melville)的同名小说拍摄的,除了一些必要的
删节之外,可说是相当的忠于原著。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中地位很高,在美国,尤
其是数一数二之作。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毛姆(W. Somerset Mau
gham)在列举古往今来十部他认为最伟大的小说时,把“无比敌”与托尔斯泰
的“战争与和平”、巴尔札克的“高列奥老爹”、迭更斯的“块肉馀生述”等九大
巨作并列,美国入选的小说只此一部而已。当然,毛姆如此极度推崇未必一定正确
,但这部小说是巨作,那是不容怀疑的。

  故事是说一个捕鲸船的船长亚海勃找大白鲸无比敌复仇的经过,他曾被这条白
鲸弄得遍体鳞伤,还失去了一条腿。因此他如痴如狂的追踪这头山一般的白色鲸鱼
,他这种疯狂的复仇欲望传染给了全船的水手,终于造成了一个大悲剧;捕鲸船被
无比敌掀覆,船长与全体水手葬身海底,只逃出了一个人来叙述这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故事说的到底是什么?一百多年来(小说作于一八五0年)曾有许许多多批
评家予以解释。纽敦.亚尔文(Newton Arvin)认为,船长这条鲸骨
做的假腿,是象徵男性的心雄志大而身体上的无能为力,无比敌则是象徵“专制的
父母”,船长的憎恨是人类潜意识中对父亲权威的反抗;那是佛洛伊德派的文艺心
理学解释。艾勒里.赛德维克(Ellery Sedg—wick)说船长亚海
勃是象徵人类,虔诚、热心的人类,无比敌则是象徵宇宙间的大秘密;亚海勃追逐
无比敌,那就是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天地之间的奥秘。刘易士.孟福德(Lewi
s Mumford)则认为无比敌是恶的化身,亚海勃与它的冲突是善恶之争,
结果成为“善败恶胜”的大悲剧。

  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毛姆反对所有的象徵说法。他认为“无比敌”只是一部动人的小说,作者根本
不准备提出什么主题与教条,一切解释都是牵强附会。要说到象徵,那么说无比敌
象徵“恶”固然可以,说他象徵“善”未尝不说得通?无比敌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
遨游,那个疯狂残忍的船长不舍昼夜的去追逐它,船长才代表“罪恶”。所以,看
这部小说,只要当它是一件使人赏心悦目的精采艺术品,不必去探求其中的意义。

  对于我们,这样形式主义地、唯美主义地看一部文学名作,显然是不够的。我
们一定会想:如果这真是一部杰作,它一定是有意义的,决不可能只是叙述一个冒
险故事而已。或许,作者的目的只在动人地说一个故事,但作品仍旧是代表著一种
不朽的意义。

  “无比敌”这部书很难读,我以为是毛姆所举十部小说中最难读的。作者有意
识地用一种十七世纪的英文来写,把building说成是edif—ice,
他不说near而说in the vicinity,不说show而说evi
nce等等,有时一句句子长达一页。看这部小说真得硬著点儿头皮,但它动人的
地方也真精采绝伦(例如描写遭遇鲸群那一章)。据我想,说它是“世界十大之一
”,未免过份夸张,我国的水浒、红楼梦至少就比它伟大,但读了之后,不自禁的
觉得这确是杰作。这部书尚无中文译本,听说周煦良先生正在翻译。

  曼尔维小时候父亲经商破产,他只得去做小店员,后来在捕鲸船当水手,虽然
活到了七十二岁的高龄,但一生郁郁不得志。文学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
环境与心理状态。曼尔维由于接连的失望与挫折,对于社会与周围的人怀著一种愤
激之情。在这部小说中,他不知不觉把一种极度愤慨与拼命以赴的精神生动地描写
了出来。如说在船长亚海勃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影子(正如在贾宝玉身上看到
曹雪芹,而贾宝玉并不等于曹雪芹),那或许比任何“象徵的寓言”更接近于真实
吧?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子仪的故事

  正在上映的晋剧舞台纪录片《打金枝》.讲的是唐代大将郭子仪之子郭暖与升
平公主之间一场吵闹的喜剧。我想,这戏包括两个方面:夫妻互相应该平等亲爱,
国家军政力量的团结不可被一些偶然的小事所破坏。

  郭子仪死时,历史上评他一生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
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致大官
、为名臣者甚众。”这几句评语突出地描绘了一个善于团结各种力量的巨人的形象
:皇帝不疑忌他的大功,同僚们不厌恶他做大官,一般人并不反对他生活享受的过
分;同时,他善于提拔与培养人材,所以他属下的干部有许多人都成为国家的重要
官员。在历史上,郭子仪是许多人的理想,出将入相,既宫贵亦寿考,”七子八婿
,皆为朝廷显官。”据说他做寿那天,家人拜寿时把朝笏(朝见皇帝时捧在手中的那
块板)放在床上,竟致堆满。一床,可见家中大官之多,所以演出《打金伎》这剧
目的京剧又叫做《宫贵寿考》或《满床笏》。

  用现在的历史观点看来,郭于仪仍旧是一个值得赞扬。值得钦佩的人。他在中
华民族受外族同攻时保卫国家,收复被侵略者占领了的京都;他使人民免于被外族
劫掠之苦,得到了相对的安居乐业。他在军事上与李光弼齐名,但他团结一切力量
来保卫国家的光辉政略,却是李光弼所远远不及的(李光弼不是汉族人)。

  郭子仪与李光弼同做中级军官时,据说两人感情很不好,虽然同桌吃饭,但只
互相对望一眼,不说一句话。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郭子仪做朔方节度使,李光
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很怕郭借故杀他,哪知郭反向皇帝极力举荐,皇帝就任李为河东节度使
。郭子仪还分了部下一万名精兵给他。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政治风度,真是一个巨人
!(据杜牧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郭子仪当节度使后,李光弼想逃走,还没决定,皇
帝已下命令,要他领一部分郭的兵东征,他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放他不过了,于是
对郭说:"我死是心甘情愿的,只求你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忙拉住他的手上堂对
坐,道:"现在国家大乱,哪里是计较私仇的时候!"当即分兵给他。两人相别时握手
泣涕,相勉报国.)郭子仪为人宽厚,待部下与士卒极好,李光弼却军令严肃,威猛
善战。这两人代表着军人的两种美德,在临阵战斗上,似乎李光弼更为能干,几场
大战打得光采漂亮之极,但部下对他“畏”而对郭“感”。史书上不断提到军士们
怎样盼望郭子仪来统率他们.如们“如子弟之望父兄”、“如天旱之望大雨”、“
咸鼓舞涕位,喜其来而悲其晚也”等等。

  “郭子仪单骑退敌”是极有名的事,这件事固然表现了他的勇敢,但更重要的
,是他孤立敌人、争取同盟的识见。代宗永泰元年十月(公元七六五年,异平公主
就是在这一年五月嫁给郭暖的),回绝与吐蕃两大外族联军进攻径阳,兵力强大之
极,唐兵远远不及。郭子仪下令严守不战,他知道回讫与吐善内部颇有矛盾,于是
命卫队长去见回讫。回讫人不信道:“听说郭公已经死了,你骗人,要是真的在这
里,我们见见可以吗?”卫队长回来报告,子仪道:"目下众寡不敌,难以力胜。从
前我和回讫颇有交情,不如挺身去说服他们。”部下主张选五百名铁骑兵作卫从,
子仪道:“这反而有害。”他儿子郭唏(子仪的第二子,最会打仗的一个,郭暖则是
第六子,远不及哥哥本事)大惊,拉住他马劝道:"他们是虎狼,大人是国家大元帅
,怎么可以把身体送人虎口!"子仪道:“目下要是战,那么咱父子一定都得死,国
家不免遭难,我以至诚的话去说服他们,如幸而见从,那是四海之福!否则,只牺
牲我一个人,可以保全全体。”郭唏拉住马疆下放,子仪扬起马鞭,在他手上猛击
一鞭,喝道:“走开!”大开城门而出,命人高呼:“令公来啦!"回讫人大惊,大
元帅弯弓搭箭,立在阵前。子仪脱下盔甲,抛下铁枪,缓缓纵马上前。回绝诸酋氏
相顾道:“不错,是他!"皆下马罗拜。子仪也下马,上前握住回讫元帅的手,责备
他进军侵略。两人一番谈论之后,回纪元帅终于被他说服,井答应去打吐蕃兵,这
时回讫兵两翼缓缓推进,子仪部下见状也疾忙上前,两军对圆。子仪挥手令部下退
开,取酒与回讫酋长共饮。回讫人情他先发誓,子仪叫道:"大唐天子万岁!回讫可
汗亦万岁!两国将相亦万岁!有负约者,身殒阵前,家族灭绝!"回讫元帅也照样发
誓,两军大喜,齐呼万岁,吐蕃兵知道后连夜逃走。子仪与回讫合兵追逐,大胜了
两仗。

  这时局势本来危险异常,代宗已下令御驾亲征,京城戒严。由于郭了仪这个外
交上的大胜利,大局才转危为安。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梁汾赋“赎命词”

  梁羽生兄在这随笔中连谈了三次纳兰容若,曾提到他救吴兆骞(汉槎)的事,
这个故事说起来倒也有趣,不妨比较详细的谈谈。

  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从小就很聪明,因之也颇为狂放骄傲。据笔记小说上说
,他在私塾里念书时,见桌上有同学们除下来的帽子,常拿来小便。同学们报告老
师,老师自然责问他,他的理由是:“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
老师叹息说:“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因名气大而惹祸!”这话说得很不错,在封建皇
朝中,名气大正是惹祸的重要原因。

  另一部笔记中还说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同出吴江县东门,路上忽
对汪钝翁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本为刘宋时袁淑语)旁人为之侧目。

  吴兆骞虽然狂放,但颇有点才气,对朋友也很有热情。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
彭古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吴的诗风格遒劲,当时传诵的名句有“
山空春雨白,江迥暮潮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等。他的诗集
叫做“秋笳集”,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他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

  至于他所以获罪,是为了科场事件。顺治丁酉年,他去应考举人,考中了。

  后来发现这一场考试大有弊端,于是皇帝命考中的举人们复试一次。他学问和
才气都很好,本来不成问题,但大概因为复试时气氛十分紧张,心理上大受影响,
竟然不能把文章写完。结果被判充军宁古塔。这是一件株连极广,杀人甚众的科场
大案。清人入关伊始,主要是借此大杀江南人士立威。吴兆骞完全冤枉,当时名士
们都很同情他,写了许多诗词给他送行,吴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

  他朋友无锡顾贞观(梁汾)当时与他齐名,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
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顺治换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
得意,在太傅纳兰明珠(容若的父亲)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
于是寄了两阕词给他,那就是有名的两阕“金缕曲”。

  第一首道:“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
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捉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
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团栾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
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第二首道:“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
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
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
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燔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白雨斋词话”评这两词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
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
淋漓,两人心迹,一一如见……千秋绝调也。”

  纳兰容若见了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流泪,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
,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与此鼎足而三。他知道这事
不容易办,立誓要以十年的时间营救吴兆骞归来。当时也写了一阕“金缕曲”给顾
梁汾,表示目前最大的努力目标只是救吴,这词结尾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
前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不久就在适当的时机中去求他父亲设法。有一次
相国请客,他知道顾贞观素不喝酒,就斟了满满一大碗酒对他说:“你饮乾了,我
就救汉槎。”顾贞观毫不踌躇的一吸而乾。明珠笑道:“我跟你开玩笑的,就算你
不饮,难道我就不救他了么?”明珠出一点力,朋友们大家凑钱终于把吴兆骞赎回
来。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阕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
:“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现在看顾梁汾这两阕词,情思深切,的确感人极深,可见必须有深厚的情感,
才会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纸醉摘自《三剑楼随笔》附录:盼乌头马角终相救高唐“三剑楼随笔”谈顾
梁汾的“赎命词”,从见古人友道之厚,料想处于“叔世风漓”中的人们,读之自
多感动,也自多裨益的。

  记得我在少年时候,自己曾经置过一本手册,眉之曰:“至情至文”,见前人
诗词,其语从心肺中流出者,便摘录上去。如随园诗话里那首皮匠写的:“曾记当
年养我儿,我儿今日又生儿,我儿饿我凭他饿,莫遣孙儿饿我儿。”又如两般秋雨
□里的“乳姑图”以及白香山的“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而把顾梁
汾的两首金缕曲,置之卷首。

  少年时候的感情,比现在脆弱,每次翻到这两首金缕曲,就会心酸,就会向隅
掩泣。而:“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
马角终相救。”……“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那些句子,只要一念上
口,便会泪涌如泉。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的故事。在那时候有人讲给我听过的
。但是一直到现在,顾贞观营救的那个吴兆骞究竟怎生样人,我始终不知道,他的
“秋笳集”,也没曾看过。

  “三剑楼随笔”中另碎地写了一些吴汉槎(兆骞字)的逸事,也介绍了他的一
些断句,论人,是个狂徒,论才,也没什么突出的作品。然而顾梁汾给他的却是云
天高义,因此,我这样判断:顾梁汾之于吴兆骞,还是笃于友爱,而不一定是怜才
如命。

  但我认为,顾贞观的词,真是一大作手。他自己也说:“吾词独不落宋人圈套
,可信必传。”这哪里是吹什么牛皮,我们不谈他的“积书岩集”和“弹指词”里
的那些作品,只要举出“季子平安否”的两首金缕曲来,便当千秋不朽。这两首词
,便是纳兰词里的九首金缕曲,也写不到那样深挚,无怪叫容若看到了,要泪下数
行,曰:“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也”了。

  我很喜爱“顾梁汾赋赎命词”这篇文章。几十年来,所看见介绍古诗词的,都
捧出几个大家,谈词,只谈南北两宋,谈诗,唐则杜甫、李义山,宋则黄山谷、陆
放翁,舍这些就不敢谈别人。只有刘半农偏爱一个韩致尧,他用绯红的桃林纸,给
冬郎印了一本小册子,我一记起半农那篇序言,就觉得心目俱爽。

  现在又看到“三剑楼随笔”谈了纳兰容若又谈了顾贞观,故而认为这两位作者
与刘半农同样为可人也。(自上海寄).纸醉摘自《三剑楼随笔》附录:吴汉槎案
的始末知今日前“三剑楼随笔”中金庸先生引述了顾贞观(梁汾)寄吴汉槎(兆骞
)金缕曲二阕,引起一般读者们发思古之幽情,后来高唐先生还在上海写了一篇文
字寄来发表。就词的格律而论,我以为此两阕并非上乘,似不能为后之学词者奉为
圭臬。而其所以能够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一方面由于这两阕词的真情流露,已
极宛转慰藉,丁宁告诫,表现无上友谊之能事;一方面由于纳兰性德(容若)父子
的爱士怜才,成此一段佳话。造成吴汉槎谪戍宁古塔的“丁酉科场案”,是满清一
代的大狱,株连之广,死事之惨,为后世所难想像。吴汉槎竟能绝塞生还,传名后
世,实为“丁酉科场”大狱中的幸运人物。因为论才华,论冤抑,论悲惨,更大有
人在;这又是有幸有不幸的了。

  “丁酉科场案”,是满清顺治朝(一六五七年)的事。是狱蔓延,几及全国;
但以“顺天”“江南”两围为最惨。吴汉槎是“江南闱”的人物。

  根据东华录的记载,“江南闱”的大狱,是发动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间,有给
事阴应节参奏江南主考方猷等,弊窦多竭,物议沸腾,……十五年二月间,由御史
上官铉奏江南新榜举人,啧有烦言,应照京闱事例,请皇上钦定试期,亲加覆试。
……三月庚戍,上亲覆试丁酉科江南举人。十一月间得旨:“江南闱”正主考方猷
,副主考钱开宗,俱著即正法(原由刑部审奏:方猷拟斩,钱开宗拟绞。)妻子家
产,俱籍没入官。

  叶楚槐……等十七人,俱著即处绞,妻子家产,俱籍没入官。已死卢铸鼎(连
叶楚槐等十七人,皆为房考),妻子家产,籍没入官。方章□……吴兆骞……等八
人,俱各著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徙宁古塔。……由
此可知满清时代士大夫之生命眷属,任由专制帝王的杀戮予夺,是怎样的了。

  吴汉槎本有才名,亦属知名之士,无如殿廷覆试日,战栗不能握笔,以致蒙有
情弊的嫌疑,遂获罪谪戍宁古塔。(覆试时,堂之四周,环列武士,琅铛夹棍腰刀
,森森密布;又每一举人,以两护军持刀夹之。)汉槎远戍,人皆以为可惜。当时
,以文字为其增重者,在顾梁汾金缕曲词以前,尚有吴梅村一诗,慷慨悲歌,允称
绝唱。梅村于丁酉科场大狱中,虽有赠诗数首,但皆不及赠吴季子之苍凉沉郁,铿
锵悲壮。故汉槎之得享盛名,吴诗实奠其基础。今录之如下:“人生千里与万里,
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
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诽诋!一朝束缚去,上书
难自理。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七月龙沙雪花起,橐驼腰垂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狼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
如山不见尾,张鬓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
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汉槎归来,并非太傅明珠(纳兰容若之父)片言即可召回,尚须缴纳赎金。当
时为吴筹措赎金最踊跃者,为徐乾学。徐为容若乡试(壬子)座师,与明珠关系密
切。所以汉槎于顾梁汾两词之外,更有徐乾学为之通声气。沈德潜所编“国朝诗别
裁”选有吴汉槎奉酬徐之见赠之诗云:“金灯帘膜款清关,抱臂翻疑梦寐间。一去
塞垣空别泪,重来京洛是衰颜。脱骖清愧胥靡赎,裂帛谁怜属国还?酒半却嗟行戍
日,鸦青江上渡潺缓。”沈评曰:“此赎归后晤健庵尚书作,感激中自存身分,见
古道矣。”

  披阅当时诸家集中,对于汉槎入关,无不有诗记之,已不胜录;惟王士祯(渔
洋山人)有和健庵喜汉槎入关之作云:“丁零绝塞鬓毛斑,雪窖招魂再入关。万里
穷荒生马角,几人乐府唱刀环?天边魑魅愁迁客,江上荨鲈话故山。太息梅村令宿
草,不留老眼待君还。”末二句即指梅村之诗。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小宝这小家伙

  人的性格很复杂。

  平常所说的人性,民族性,阶级性,好人,坏人,等等,都是极笼统的说法。
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秉受同样遗传,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即使在小之时,性
格已有极大分别。这是许多人共同的经验。

  我个人的看法,小说主要是写人物,写感情,故事与环境只是表现人物与感情
的手段,感情较有共同性,欢乐,悲哀,愤怒,惆怅,爱恋,憎恨等等,虽然强度
,深度,层次,转换,千变万化,但中外古今,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人的性格却每个人都不同,这就是所谓个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泊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他们深挚与热烈的爱情
区别并不大,然而罗密欧,梁山泊,贾宝玉三个人之间,朱丽叶,祝英台,林黛玉
三个人之间,性格上的差异简直千言万语也说不完。

  西洋戏剧的研究者分析,戏剧与小说的情节,基本上只有36种。也可以说,人
生的戏剧很难越得出这36种变型。然而过去已有千千万万种戏剧和小说写了出来,
今后仍会有千千万万的戏剧上演,有千千万万种小说发表。人们并不会因情节 的重
复而感到厌倦。

  因为戏剧和小说中人物并不相同。当然,作者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也各不相同。
作者的风格,是作者个性的一部分。

  二小说反映作者的个性与想象。有些作者以写自己的经验为主,包括对旁人的
观察;有些以写自己的想像为主,但也终有一些直接与间接的经验。武侠小说主要
依赖想象,其中的人情世故,性格感情却总与经验与观察有关。

  诗人与音乐家中有很多神童,他们主要抒写自己的感情,不一定需要经历与观
察。小说家与画家通常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当然,像屈原,杜甫那样感情深厚,内
容丰富的诗篇,神童是决计写不出的。

  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通常与他自己有关,或者,写的是他最熟悉的事物。到
了后期,生活的经历复杂了,小说的内容也会复杂起来。

  我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写的是我小时候在故乡听熟了的传说--乾隆
皇帝是汉人的儿子。陈家洛这样的性格,知识分子中很多。杭州与海宁是我的故乡
。《鹿鼎记》是我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部小说,所写的生活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妓
院,皇宫,朝廷,荒岛,人物也是我完全不熟悉的,韦小宝这样的小流氓,我一生
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半个。扬州我从来没有到过。我一定是将观察到,体验到的许
许多多的人的性格,融在韦小宝身上了。

  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适应环境,讲义气。

  三中国的自然条件并不好。耕地缺乏而人口极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
等古代伟大的民族消失了。中国人在极艰苦的生存竞争中挣扎下来,至今仍保持着
充分活力,而且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当然是有重大原因的。从生物学和人类
学的理论来看,大概主要是由于我们最善于适应环境。

  最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不一定是道德最高尚的人。遗憾的很,高尚的人在生存
,在竞争中往往是失败的。

  中国历史上充满高尚者被卑鄙者杀害的记载,这使人读来很不愉快。然而事实
是这样,尽管,写历史的人早已将胜利者尽可能写得不怎么卑鄙。历史并不像人们
希望的那样,是好人得到最后胜利。

  宋高宗与秦桧杀了岳飞,而不是岳飞杀了秦桧。有些大人物很了不起,但他们
取得胜利的手法却不怎么高尚。例如唐太宗杀了哥哥,弟弟而取得帝位,虽然,他
的哥哥,弟弟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其它国家的历史其实也差不多。英国,俄国,法国等等不用说了。在美国,印
地安人的道德不知比美国白人高多少。

  从国家民族的立场来说,凡是有利于本国民族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事。但人类
一致公认的公义和是非毕竟还是有的。

  值得安慰的是,人类在进步,政治斗争的手段越来越文明,卑鄙的程度总体来
说是在减小。大众传播媒介在发挥集体的道德制裁作用。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今日
的人类远比过去高尚,比较不那么残忍,不那么不择手段。

  四道德是文明的产物,野蛮人之间没有道德。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妓院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后来他进了皇宫,皇宫
以是最不证明道德的地方。在教养上,他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人。为了求生存
和取得胜利,对于他是没有什么不可做的,偷抢拐骗,吹牛拍马,什么都干。做这
些坏事,做来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蛮人,决不会以为吃人肉有什么不该。

  韦小宝不识字,孔子与孟子所教导的道德,他从来没有听见过。然而孔孟的思
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或者,孔子与孟子是归纳与提炼了中国人思想中美好的部
分,有系统的说了出来。韦小宝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即使是市井和皇宫中的野
蛮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会接受中国社会中所公认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
天地会后,接受了中国江湖人物的道德观念。不过这些道德规范与士大夫,读书人
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极少,但只要信替,通
常不敢违反。江湖唯一重视的道德是义气,“义气”

  两字,从春秋战国以来,任何在社会上做事的人没有一个敢勿视。

  中国社会中另一项普遍受重视的是情,人情的情。

  五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中


  统治者讲究“原则”。“忠”是服从和爱戴统治者的原则;“孝”是确定家长
权威的原则。“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原则;“法”是执行统治者所定规律的原则
。对于统治阶层,忠孝礼法的原则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国家的化身,“忠君”与
“爱国”之间可以划上等号。

  “孝”本来是敬爱父母的天性,但统治者过分重视提倡,使之成为固定社会秩
序的权威象征,在自然之爱上,附加了许多僵硬的规条。“孝道”与“礼法”结合
,变成敬畏多于爱慕。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母爱的甚多而写父爱的极少
。称自己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甚至正式称呼中,也确定父严母慈
是应有的品格,似乎直到朱自清写出《背影》,我们才有一篇描述父爱的动人作品
。“忠孝”两字并称之后,“孝”的德行被统治者过分强调,被剥夺了其中若干可
亲的成分。汉朝以“孝”与“廉”两种德行选拔人才,直到清末,举人仍被称为“
孝廉”。

  在民间的观念中,“无法无天”可以忍受,甚至于,“无法无天”,是蔑视权
威与规律,往往有一些英雄好汉的含义。但“无情无义”绝对没有,被摒绝于社会
之外。

  甚至于,“无赖无耻”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讲义气。

  “法”是政治规律,“天”是自然规律,“无法无天”是不遵守是不遵守政治
规律与自然规律;“无赖无耻”是不遵守社会规律。

  但在中国社会中,“情义”是最重要的社会规律,“无情无义”的人是最大的
坏人。

  传统的中国人不太重视原则,而十分重视情义。

  六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

  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
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古今中外的哲人中,孔子是最反对教条,最重视实际的。所谓“圣之时者也”
就是善于适应环境,不拘泥教条的圣人。孔子是充分体现中国人性格的伟大人物。
孔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仁”,那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对待别人,由此而求
得一切大小团体(家庭,乡里,邦里)中的和谐与与团结,“人情”是“仁”的一
部分。孟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义”。那是一切行动以“合理”为目标,合理是对
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别人。对得住自己午容易,要旨于不能对不起别人,尤其不能
对不起朋友。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所
以“朋友”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并列,是“五伦”之一,是五大
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西方社会,波斯,印度社会并没有将朋友的关系提到这样高折
地位,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神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讲爱,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采取合理的方式来与之适
应。这样的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之时,自然无往不利,历久而常胜。

  古代无数勇武强悍,组织紧密,纪律森严,刻苦奋发的民族所以一个个在历史
上消失,从此影踪不见,主要是他们的社会缺乏弹性。在社会教条或宗教教条下僵
化了。没有弹性的社会,变成了僵尸的社会。再凶猛剽悍的僵尸,终究会倒下去的


  七中国的古典小说基本上是反教条反权威的。

  《红楼梦》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之命的婚姻,颂扬自由恋爱,是对当时正
统思想的叛逆。《水浒》中的英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虽然最后招安,但整部书
写的是杀官造反,反抗朝廷。《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
玉皇大帝。《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故事,然而基本主题是“义气”而不是“正统
”。

  《封神榜》作为小说并不重要,但对民间的思想风俗影响极大,写的是武王伐
纣,“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也”,最精彩部分是写哪吒反抗父亲的权
威。《金瓶梅》描写人性中的丑恶(孙述宇先生精辟的分析指出,主要是刻画人性
的基本贪,嗔,痴三毒),与“人之初,性本善”的正统思想相反。《三侠五义》
中最精彩的人物是朝廷时期白玉堂,而不是为官府服务的御猫展昭。

  武侠小说基本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武侠小说所以受到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原因之一是,其中根本的道德,是中
国大众所普遍同意的。武侠小说又称侠义小说。“侠”是对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
尤其是指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西方人重视争取自己的权力,这并不
是中国人意义中的“侠”。“义”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具有牺牲自己的
含义。“武”则是以暴力来反抗不正义的暴力。中国人向平喜欢小说中重视义气的
人物。在正史上,关羽的品格,才能与诸葛亮相差极远,然而在民间,关羽是到处
受人膜拜的“正神”,“大帝”,诸葛亮中是智慧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义气比智
慧重要得多。《水浒》中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既粗暴,又残忍,破坏一切规范
,那不要紧,他们讲义气,所以是英雄。许多评论家常常表示不明白,宋江不文不
武,猥琐小吏,为什么众家英雄敬之服之,推之为领袖。

  其实理由很简单,宋江讲义气。

  “义气”在中国人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不忠于皇帝朝廷,造反起义,那是可
以的,因为中国人的反叛性很强。打僧谤佛,咒道骂尼,那是可以的,因为中国人
不太重视宗教。偷窥,抢劫,谋杀,通奸,残暴等等罪行,中国民间对之憎厌的程
度,一般不及外国社会中之强烈。但不孝父母绝对不可以,出卖朋友也绝对不可以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孝道”对繁衍种族,维持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义气
”对忠诚团结,进行生存竞争有重大作用。“人情”对消除内部矛盾,缓和内部冲
突有重要作用。

  同样是描写帮会的小说,西洋小说中的《教父》,《天使的愤怒》等等中,黑
手党的领袖,可以毫无顾忌的残杀自己同党兄弟,这在中国的小说中决计不会出现
,因为中国人讲义气,绝对不能接受。法国小说家雨果《悲惨世界》中那个只重法
律而不顾人情的警察,中国人也绝对不能接受。

  士大夫也并非不重视义气。《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中记载了
不少朋友之间重义气的史实,予以歌颂赞美。

  西汉吕后当政时,诸吕想篡夺刘氏的权位,陈平与周勃谋平诸吕之乱。那时吕
禄掌握兵权,他的好朋友郦寄骗他出游而解除兵权,终于尽诛诸吕。诛灭诸吕是天
下人心大快的事,犹如今日的扑灭“四人帮”,但当时大多数人竟然责备郦寄出卖
朋友(《汉书》:“天灭郦寄为卖友。”)这种责备显然并不公平,将朋友交情放
在“政治大义”之上。不过“朋友决不可出卖”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确是根深蒂
固,牢不可拔。

  至于为了父母而违犯国法,传统上更认为天经地义。儒家有一个有名的论题:
舜的父亲如果犯了重罪,大法官皋陶依法行事,要处以极刑,身居帝位的舜怎么办
?标准答案是:舜应当弃了帝位,背负父亲逃走。

  “大义灭亲”这句话只是说说好听的。向来极重视亲情人情的中国人很少真的
照做。倒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情理法律兼顾”

  的话说更加振振有词。说是“兼顾”,实质是重情不重法。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情”总比“法”重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虽得人称道
,但如他不挥泪,评价就大大不同了,重点似乎是在“挥泪”而不在“斩”。

  八一个民族的自下而上与兴旺,真正基本毕竟在于生产。中华民族所以历久常
存,基础建立在极大多数人民勤劳节俭,能自己生产足够的生活资料。一个民族不
可能依靠掠夺别人的生产成果而长期保持生存,更不可能由此而伟大。许多掠夺性
的民族所以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生产能力不强是根本原因。

  民族的生存竞争道德是在自己能养活自己,其次才是抵御外来的侵犯。

  生产是长期性的,没有什么戏剧意味的事,虽然是自下而上的基本,却不适宜
于作为小说的题材,尤其不能作武侠小说的题材。

  少数人无法无天不要紧,但如整个社会都无法无天,一切规范律则全部破坏,
这个社会决不可能长期存在。然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情景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
材。正如男婚女嫁,养儿育女的正常家庭生活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他写的是不幸的家庭。)但如全世界的男人都如罗密欧,全世界的
女人都如林黛玉,人类就绝种了。

  小说中所写的,通常是特异的、不正常的事件与人物。武侠小说尤其是这样。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决不是故意与中国传统道德唱反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是出于侧隐之心;除暴安良,锄奸诛恶,是出于公义之心;气节凛然,有所不为
,是出于羞恶之心;挺身赴难以德报怨,是出于是非之心。武侠小说中的道德观,
通常是反正统,而不是反传统。

  正统是只有统治者才重视的观念,不一定与人民大众的传统观念相符。韩非指
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指责儒家号召仁爱与人情
,搞乱了严峻的统治,侠者以暴力为手段,侵犯了当局的镇压手段。

  古典小说的传统,也即是武侠小说所接受的传统,主要是民间的,常常与官府
处于对立地位。

  九武侠小说的背景都是古代社会。

  拳脚刀剑在机关枪、手枪之前毫无用处,这固然是主要原因。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利益,是要求法律与秩序,而不是破坏法律与
秩序。

  武侠小说中英雄的各种行动--个人以暴力来执行“法律正义”

  ,杀死官吏,组织非法帮会,劫狱,绑架,抢劫等等,在现代是反社会的,不
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这等于是恐怖分子的活动,极少有人会予同情,除非是心智
不正常的人。因为现代正常的国家中,人民与政府是一体,至少理论上是如此,事
实上当然不一定。

  古代社会中侠盗罗宾汉、梁山泊好汉的行径对人民大众有利,施之于现代社会
中却对人民大众不利。除非是为了反抗外族侵略者的占领,或者是反对极端暴虐、
不人道、与大多数人民为敌的专制统治者。

  幸好,人们阅读武侠小说,只是精神上有一种“维护正义”的感情,从来没有
哪一个天真的读者去模仿小说中英雄的具体行动。

  说读了武侠小说的孩子会入山拜师练武,这种廉洁或事迹,也几十年没听见了
。大概,现代的孩子们都聪明了,知道就算练成了武功,也敌不过一支手枪,也不
必这样的辛苦的到深山中去拜师了。

  十我没有企图在《鹿鼎记》中描写中国人的一切性格,非但没有这样的才能,
事实上也决不可能。只是在韦小宝身上,重点的突出了他善于适应环境与讲义气两
个特点。

  这两个特点,一般外国人没有这们显著。

  关于适应环境,在生存竞上是优点,在道德上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就
韦小宝而言,他大多数行动决不能值得赞扬,不过,在清初那样的社会中,这种行
动对他很有利。

  如果换了一个不同环境,假如说是在现代的瑞士、芬兰、瑞典、挪威这些国家
,法律相当公正严明,社会的制裁力量很强,投机取巧的结果通常是很糟糕,规规
矩矩远比为非作歹有利,韦小宝那样的人移民过去,相信他为了适应环境,会选择
规规矩矩的生活。虽然,很难想象韦小宝居然会规规矩矩。

  在某一个社会中,如果贪污、作弊、行骗、犯法的结果比洁身自爱更有利,应
当改造的是这个社会和制度。小说中如果描写这样的故事,谴责的也主要是社会与
制度。就像《官场现形记》等等小说一样。

  十一中国人的重视人情与义气,使我们生活中凭添不少温暖。在艰难和贫穷的
环境中,如果在家再互相敌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充满了冷酷与憎恨,这样的生活
很难过得下去。

  在物质条件丰裕的城市可以不讲人情、不讲义气,生活当然无聊乏味,然而还
得活下去。在贫乏的农业社会中,人情是必要的。

  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上,义气是至高无上的道德要求。

  然而人情与义气讲到了不顾原则,许多恶习气相应而生。中国政治的一直不能
上轨道,与中国人太讲人情义气有直接关系。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
而重亲谊故乡、走后门、不讲公德、枉法舞弊、隐瞒亲友的过失,合理的人情义气
固然要讲,不合理的损害公益的人情义气也讲。结果是一团乌烟瘴气,“韦小宝作
风”

  笼罩了整个社会。

  对于中国的处境,“韦小宝作风”还是少一点为妙。

  然而像西方社会中那样,连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也没有多大人情好讲,一切公
事公办,丝毫不能通融,只有法律,没有人情;只讲原则,不顾义气,是不是又太
冷酷了一点呢?韦小宝如果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包龙图,又有什么好玩呢。

  小说的任务并不是为任何问题提供答案,只是叙述在那样的社会中,有那样的
人物,你们怎样行动,怎样思想,怎样悲哀与欢喜。

  以上是我在想韦小宝这小家伙时的一些拉杂感想。

  坦白说,在我写作《鹿鼎记》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在最初写作的几个月中
,甚至韦小宝是什么性格也没有定型,他是慢慢、慢慢地自己成长的。

  在我的经验中,每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初写时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模糊的影子
,故事渐渐开展,人物也渐渐明朗起来。

  我事先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在《鹿鼎记》中着力刻画韦小宝关于(不择手段地
)适应环境和注重义气这两个特点,不知怎样,这两种主要性格在这个小流氓身上
显现出来了。

  朋友们喜欢谈韦小宝。在台北一次座谈会中,本意是讨论“金庸小说”,结果
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来辩论韦小宝的性格。不少读者问到我的意见,于是我自己也
来想想,试图分析一下。

  这里的分析半点也没有“权威性”,因为这是事后的感想,与写作时的计划与
心情全然无关。我写小说,除了布局、史实的研究和描写之外,主要是纯感情性的
,与理智的分析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为我从来不想在哪一部小说中,故意表现怎么样一个主题。如果读者觉得其
中有什么主题,那是不知不觉间自然形成的。相信读者自己所作的结论,互相间也
不太相同。

  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这十几部小说中,我感到关切的只是人物与
感情。韦小宝并不是感情深切的人。《鹿鼎记》并不是一部重感情的书。其中所写
的比较特殊的感情,是康熙与韦小宝之间君臣的情谊,既有矛盾冲突、又有情谊友
爱的复杂感情。这在别的小说中似乎没有人写过。

  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韦小宝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
典型。民族性是一种广泛的观念,而韦小宝是独特的、具有个性的一个人。刘备、
关羽、诸葛亮、曹操、阿Q、 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国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说
是中国人的典型。

  中国人的性格太复杂了,一万部小说也写不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
都不是人,但他们身上也有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因为写这些“妖精”的人是中国人


  这些意见,本来简单的写在《鹿鼎记》的后记中,但后来觉得作者不该多谈自
己的作品,这徒然妨碍读者自己的判断的乐趣,所以写好后又删掉了。何况作者对
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总有偏爱。

  “癞痢头儿子自家好”,不可能有比较理性的分析。事实上,我写《鹿鼎记》
写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韦小宝这小家伙当作了好朋友,多所纵容,颇加袒护,中国
人重情不重理的坏习气发作了。因编者索稿,而写好了的文字又不大舍得抛弃,于
是略加增益,以供谈助。

  匆匆成篇,想得并不周到。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崇高的人生境界

金庸:《吴清源自传》序 

  某夜,在闲谈中,一位朋友忽然问我:“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准?”我
冲口而出的答复:“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这不是考虑到各种因素而作的全面性客观评价,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喜好,,以
大智大慧而论,我最敬仰的自然是释迎牟尼;以人情通达而论则最佩服老子;文学
与历史著作中我最喜欢司马光的《资本通鉴》。当时所以说范蠡和吴清源,是因为
我自幼就对这两人感到一份亲切。我曾将范蠢作为主角而写在《越女剑》的一个短
篇小说中。至于吴清源先生,自然是由于我喜爱围棋,因而对他不世出的天才充满
景仰之情。
  
  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
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问以争
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吴先生在围棋艺术中提出了“
调和”的理论、,以棋风锋锐犀见称的饭田荣男先生也对之一再称誉,认为不可企
及。吴先生的“调和论”主张在棋局中取得平衡,包含了深厚的儒家哲学和精湛的
道家思想、,吴先生后期的奕棋不再以胜负为务,而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
艺术上有新的开拓。放眼今日中日棋坛,能有这样胸襟的人可说绝无仅有,或者棍
原和大竹两位略有近似之处吧,但说到天才,却又远远不及了。
  
  佛家禅宗教人修为当持“平常心”。吴先生在奕艺中也教人持“平常心”。到
了这境界,奕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灵修为的大道了。吴先生爱读“易经”、“
中庸”,在宗教上信奉各教殊途同归的红干教。他的奕艺,有哲学思想和悟道作背
景,所以是一代的大宗师,而不仅仅是二十年中无敌于天下的大高手。大高手时见
,大宗师却千百年而不得一。
  
  教我围棋的老师之一王立诚先生前年到我家作客,随同前来的有小松英树四段
(当时)。晚上他们不停用功,向我借棋书去研究,选中的是平凡社出版的四卷本
《吴清源打棋全集》。他们发现我在棋书上划了不少红蓝标志,王老师后来赞我钻
研用功,相信他心中一定奇怪:“为什么你这样努力,棋艺却仍然如此差劲儿?”
这句话他不好意思问,但问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吴老师输了的棋你大都没有打
?”因为我敬仰吴先生,打他大获全胜的棋谱时兴高采烈,分享他胜利的喜悦,对
他只赢一目半目的棋局就不怎么有兴致了。至于他的输局,我通常不去复局,打这
种谱时未免闷闷不乐。相信这情形也解答了王老师心中的疑问,我非但完全不能了
解吴先生棋艺的精诣,不能体会至。他在棋局中所显示的冲淡平远,事实上是以娱
乐的心情去打谱,用功自然是白用了。这大概是举世围棋业余爱好者的通病。其实
,吴先生即使在负局之中也有不少精妙之着。但这些妙着和新颖的构思,也只有专
家棋士才能了解。前两年称霸日本棋坛的赵治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他生平钻研
最勤的是吴清源先生的棋局,四卷《吴清源打棋全集》已翻得破烂了,必须去买过
一套新的。相信数百年之后,围棋艺术更有无数创新,但吴先生的棋局仍将为后世
棋士所钻研不休。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纯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
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
  
  《天外有天》这部书写出了吴先生一生奕棋的经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吴先
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奕棋,于是这崇
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新布石法、大雪崩内拐的定式,以及其他各种为人盛所
称道的创造,其实只是余事而已。在吴先生崇高的心灵中,恐怕在近百局“十番棋
”中将当世高手尽数打得降级,也只是人生中微不足道的过眼烟云吧。
  
  很有机会为一位平生景仰的大宗师的回忆录写序,实是莫大的荣幸。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com),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大侠客行MUD ( 京ICP备16065414号-1 )

GMT+8, 2024-11-30 11:42 PM , Processed in 0.0123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