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1:40

《星空杯》文学评论大赛作品汇编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6-22 09:30 PM 编辑

《星空杯》文学评论大赛举办一个月以来,有人不少参加,有的点评很到位,可以说是理解到了小说里我所要表达的。也有的童鞋提出了中垦的意见,有的还做出了批评。不管大家的意见如何,看到大家读我的书,真诚表达对这部小说的认识,给我反馈了许多信息,让我收益匪浅。即便有些人是被我天日戒指勾引来的,但只要参加了我还是很感激的,论坛互动也是北侠文化的一部分吗,在我看来北侠正是由于有这些文化活动使得我们这个游戏显得很独特,这种文化特质值得传承,而且也只有这里我才找到了不少读者和朋友,这是让我尤其热爱北侠的地方,至于游戏怎么改到我反倒是不怎么关心了。我的口号是“怎么改,怎么玩。”
   第一楼是作品链接和作者的名字。
   第二楼以下就是参选的作品了,本人会逐一点评,对一些作者提出的问题也会真诚回答。
   点评按投稿时间先后的顺序,点评完之后由北侠的玩家都作品进行投票,第一名的将获得天日戒指,依次按得票高低获奖。
   作者:jason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0706-10-1.html 第96楼
   作者:zhongbushi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0706-15-1.html 第144楼
   作者:fuguo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5-1.html 第49楼
   作者:npckill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5-1.html 第50楼
   作者:wdafei http://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6-1.html 第52楼
   作者:addoil http://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7-1.html 第62楼
   作者:yool http://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7-1.html 第65楼
   作者:yichao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8-1.html 第79楼
   作者:nxkx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15-1.html 第142楼
   作者:hpdi 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31776-15-1.html第148楼
北大侠客行MUD,中国最好的MUD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1:49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1 12:22 PM 编辑

作者:jason
      看完了。宇宙一开始特别强调这是个喜剧,显然这是宇宙卖的关子,实际上和喜剧没有半点关系。我的感觉,这是一部披着“励志”的皮的悲剧。
阿星这样的人当然不会真的存在,他身上的神性,是作者对人世间美好感情和自身信仰的一个寄托和浓缩。阿星的遭遇和最后的结局有强烈的乌托邦气质,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可能是这个样子。事实上,我认为阿星和疤子在飞上星空的那一夜就已经死去。后面的章节是阿星在另一个时空中故事的延续,否则无法解释阿星如何能在滑翔机上看到神。如果他真的没有死,飞上天空的那一夜,就应该是他迷思破灭的一夜。但是他没有。所以他死了。疤子也死了。所以从那一夜开始,阿星遇到的就都是好人,坏人哪里去了?因为坏人不能飞向星空。在现实的世界中,好人不能战胜坏人,只能选择同归于尽。神的孩子也不见容于凡尘,必得遍身伤痕的离去。
每个人诞生的时候,都像阿星一样,是纯真的,带着神性的。然后我们慢慢的变的聪明,开窍,学会如何在这个混沌的大地上生活。学会愤怒,体味悲痛,识得尔虞我诈,党同伐异,失去神性,换来人性。这是宿命。

点评:那天我一口气把最后的几章给贴了出来,jason也是一口气读完,并第一时间做了点评。可以看出他评论的时候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准备,而是很随性的依据看完之后的感觉写出了以上的文字,可以说不能算是真正的评论,但也真实表达了他读完小说之后的情感上的波动。
      jason的评论明显是带有批判性的,他并未对小说的文字、风格、结构进行太多的剖析,而是对小说的所表达的人生观进行了批判。他认为阿星这个人物只存在于虚幻之中,在现实之中阿星这样纯洁的人实在没意义,因为在现实中阿星这样的孩子必然是个傻子,谁傻乎乎地被打了之后还会笑呢?他认为小说中的神性是作者虚构的,只是一厢情愿的为了刻画文中所要表达的信仰的。jason也许因阿星感动了,但是却反对阿星的人生观,人活在世上就得面对现实,敢于承担痛苦,敢于面对挑战,哪怕满身伤痕,但至少努力挣扎过,不是像阿星那样逆来顺受,用信仰来麻痹的苦难,把自己隐藏在人生的真相之外。
   其实我是认为文学作品不能是否适用现实生活为评判标准,艺术化的人格是来源于生活,可并不是生活。说实在的我要是生了贾宝玉这样的儿子,我也一定会像他爹那样恨不得把他活活打死。一个爱吃胭脂,混女人堆,把读书人叫做“录蛊”的男人,不知道对这个社会有什么意义。可是在小说之中他就具被了闪光的艺术形象,人们为他哭泣为他欢乐,可见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形象。梵高画的静物《鞋子》难道仅仅就是展示那双破鞋吗?,画家恰恰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他所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真相,那就是艺术所要捕捉的东西。
   阿星对神的信仰认我思考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阿星面对的苦难是人生的真实,还是疤子带着阿星飞向星空的时候所看到神才是真实的?神的存在同他不存在一样无法证明且难以反驳,对我们卑微的人来说如此的纠结于人生的真相似乎是没意义的,我们要活下去的人来说,希望比真相来得重要。所以阿星在别人眼里充满了苦难,可他自己却活得很幸福。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1:53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1 12:22 PM 编辑

作者:zhongbushi
      惭愧,我属于被活动奖励引来的读者,但读到一半就被吸引了,最后一口气读完还意犹未尽,确实是难得的好文。评论不敢当,我也不奢求关注,就不单开帖了,跟帖随便写点我的感受与掌门前辈交流一下吧。

      阿星身上最突出的品质,也是全文一直着力表现的,毫无疑问是“纯洁”,越是处于难以想象的苦难和黑暗之中,这种纯洁就凸显的愈发珍贵,最终成就了一个救赎,改变了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本身与主人公阿星具有着完全相同的理想主义的、纯洁的气质。

      宇宙前辈在开篇前引了荷尔德林和叔本华,我不知道宇宙前辈有没有研究过德国思想史,如果没有的话这里确实存在一个有趣的契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德国思想史的气质,那最合适的词恰恰是“纯洁”。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一下西方文学史你就会发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了一股浪漫主义文学的潮流,其发端之处一者是英国的“哥特十年(Gothic decade)”,另一者则是德国的“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运动,让很多人意外,浪漫主义文学的策源地之一居然是大众心目中古板僵化的德国,然而半个世纪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带来的城市化和社会变革,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逐渐兴起,德国在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却异常悲催,除了海涅的个别几首诗作,诗歌、文学、戏剧各方面都没有够分量的经典作品问世。德国人在文学上浪漫主义文学牛的一塌糊涂,现实主义文学方面萎靡不堪,这种现象追根溯源要归结于德国传统文化里的深层次矛盾。被海涅称为“最为德意志式的人物”马丁·路德就是这种矛盾的典型代表,他曾经多次公开斥理性为娼妓,然而他又在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上为自己辩护道:“除非有人能根据圣经而用理性的明晰论证说服我,否则我不能亦不愿收回我之前的话。”路德一方面用信仰来否定人实践上的自由,即所谓外在的善功再多亦不能得救,唯因信称义;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地强调信仰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即所谓只需要内心的信靠和皈依就可以得救,因信即称义。在路德之前,神秘主义者们都在不断地贬抑自我,把自己放在一个无限卑微的位置上畏缩地将一切视为神圣;而在路德以后,神秘主义者们却开始无限的放大自我,把自己膨胀到一个可以与神直接交流的位置上,心安理得的享受灵性的满足。而这种自我膨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就成就了德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灰暗的现实与炫丽的想象、专制和分裂状态下贫乏的实践自由和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充盈的精神自由、行动上的庸俗懦弱和思想上的激越深邃、个体的伟大和群体的渺小就这样奇特地融合在了一起,德国人一方面忍受着经济上的落后和政治上的专制,另一方面却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想主义的设计,这与宇宙前辈文章中阿星展现出来的品质是如此的契合,以至于我读到一半就为这种契合感到激动。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宇宙前辈自称受了叔本华的一些影响,但我觉得这篇小说最终取胜的审美模式恰恰不是叔本华、尼采一系所推崇的“悲剧审美”,从本质上来说,这篇文章应该算是一部“喜剧”。为什么这么说呢,何谓悲剧?简单来说,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你看;相对而言,喜剧则是把无价值的撕碎给你看。回到这篇文章里,阿星身上最可贵、最震撼人心的品质并没有被毁灭,被毁灭的是世俗的评价标准,或者说,被毁灭的是“阿星以外的世界”,外在的、世俗的、功利的度量在阿星身上都不适用,他虔诚于所信,坚强于所立,世俗的一切在他都不再重要,这就形成了一种有些寂寞的美感。

      小说里信仰基督的女人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功利和愚昧的信仰是中国基督教徒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的毛病,名义上说信上帝,实际上却多是求子求财求富贵求平安,说的重些,其实并不比文中的女人贩子好到哪里去。然而阿星的信仰也很难说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最终所能给予人的是“被爱”,阿星虽然因为纯洁而完整,却也因为完整而孤独,虽然他有能力去施与爱,但我觉得他并没有从他的信仰中得到真正的平安,或者说得到爱,这最终导向了一个疑问,这种“纯洁”究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选择,还是一种对苦难的“应激反应”呢?如果自身的纯洁和完整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孤独和不安的话,那么心灵真正的平安是否最终还是要向外求得?
      点评:和小终认识是在燕雨堂的群里,一天我们两聊到了德国哲学。我自己是读过一些哲学的,现在还努力在啃着,但是感觉自己不系统,聊着聊着多少怀疑小终是个专业学哲学的,后来才知道是学经济学的,不过也沾点边。我坦诚地认为以后再哲学上是可以讨教讨教的。
      没想到这次文学评论他居然提到了德国哲学,让我惊讶不已。小终是明显是表达德国哲学和阿星个性上的巧合。19世纪前的德国人贫穷、落后但是保持着内心的独立,精神上高度发达。而阿星正好是生在苦难中,内心依旧保持着纯洁。不过这扯远了吧。
   说道这悲剧、喜剧,我想了想我还是偏向于悲剧的。刚开始写的时候我的构思是阿星经历过一番苦难后终于认识了人生的真相,勇敢的面对人生的苦难,这算是比较美满大的结局。但后来我觉得还是让阿星依旧活在自己世界中来的好点。为什么呢?固然是有信仰问题上的探讨,还有几十悲剧审美观上考虑。我觉得后面这这个结局比前面的结局更有艺术感染力,这也许就是悲剧美吧。但我还是觉得这部小说应该还是喜剧的,因为阿星毕竟幸福的活着,只是读者不这么认为而已。
   小终的评论后面在暗示着内心的纯洁似乎是无法获得幸福的,还是需要外在的力量。幸福难道不是客观世界对人内心的一种精神刺激吗?其实在我看来什么爱情、欲望呀、痛苦呀,说到底就是人体的化学反应。如果我们科技发达到能够利用这种化学药剂给予人体相应的刺激的话,获得幸福就很简单了。信仰就是这种化学药剂,有了它人无论多么困难始终屹立不倒。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正视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如果活着我真想问问什么才叫真的猛士——,面对淋漓的鲜血的就是真的猛士,惨淡的人生就是人生的真相吗?在鲁迅的这句话里已经不证自明地肯定人生的惨淡,这是不是显得有些武断了?所以在我们无法把握现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依靠内心去获得幸福。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1:57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1 12:21 PM 编辑


《星空的孩子》读后感一个家庭,三代人,五位成员,一个孩子,一段故事。中国东南沿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有些贫困)的家庭里,毛四公一家人靠海生活,这也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随着阿星的在星空下的出生,这家人的命运也逐渐变得些许不同,一家人对天上星空中神的敬仰和对大地、海洋的敬畏变得更加明显,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都寄托在生来就会对星空微笑的阿星身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了让阿星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让阿星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为了让阿星能够远离世间的疾苦,对阿星编织着纯洁、美好的神的世界,并且告诉阿星只有纯洁善良、不哭的孩子才能够飞到星空中变成一颗星星,在神的世界里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再理性地比较小说里的世界和我们现实的世界,阿星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还没有遇到阿星一样的人。阿星当然是个理想主义人物的化身,但人活着需要阿星那样的坚定的信仰。什么是真的?惨淡人生人生是真的,神灵的世界就是假的吗?世界的真相在于你看到了什么,神的存在就像神不存在那样难以证明,但是人活在苦楚的世界人生有时需要谎言,活着说需要神,可谁就能确定说神的存在就是个谎言呢?不管存在不存在,作为星空的孩子阿星信仰星空,所以他具有与生俱来的神性,他纯洁、善良、执着,所以在人生的苦难面前他也能够微笑面对。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点评:这是烈枫的老婆写的吧,烈枫把老婆都拉进来看书让我感激呀。不过仔细一看明显有点酱油味呀。第一段叙述了下故事前半段的大概情节。第二段第一句话可能是来自jason的评论,后面明显摘抄自我在榕树下的评论。最后一段与众不同的行距就知道是摘抄自网络的了,是来打酱油的吧?不过即便是打酱油的我也感激不尽,来这论坛乐呵乐呵也不错。欢迎大家打酱油。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2:02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1 01:39 PM 编辑



作者:npckill
《星空的孩子》读后感

今天读了师傅的短篇《星空的孩子》 ,这是第二次拜读师傅的大作。大海、渔船、信仰和习俗,让我看到了狮子山的影子。仰望纯洁的星空,感悟豁然的大地。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阿星面对星星会自然地流露出微笑,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这是一种与神相通,他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的世界是充满爱的。这一切也便自然地变成他神一般的行动、神一般的言语,非常坦然的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一切,也更加坚定地走向神的世界。面对家人的一个一个的离世,面对着婶婶的苛刻的刁难和打骂,面对着马戏团里众人的毒打和冷酷无情,阿星的最本能的反应是微笑,微笑地面对着这一切。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他的微笑,有的人却被他的微笑逐渐地感化,有的人因为他的微笑得到安慰,这也许就是神的力量,引领着人们走进神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洁美好。而我们的现实世界又是如何呢?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资源被人类疯狂地开采,地方冲突或战争,饥荒和疾病传播......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必须要遭受的吗?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类必须要这样做吗?我们这么做了就真的能得到美好的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试想以阿星的视角看待这一切,这个世界还是如此的疯狂吗?不是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切也都是那么的自然,我们所做的一切,所得到的一切,所失去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去抱怨、埋怨甚至痛恨这一切,因为我们现在所得到的结果都是我们之前所选择的。我们可以否定我们的选择,但是不可以否定我们因为选择而得到的结果。点评:烈枫最后的一段评论让我有些感触。多少读到了我所要表达的。在我们看来阿星的世界是那么苦楚,可阿星并不认为他活在痛苦中,他所认识的人生和我们完全不同。可就因为持有我们这种观点的人占大多是就指摘阿星的世界是个谎言吗?疤子最后带着阿星飞向星空,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阿星的报答,一部分也也从阿星身上看到了获得幸福的方向,并不仅仅是出于情感上的爱护。他甚至认为神也许就是人生的一个真相,至于神到底是什么这是不可追问的。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我们看来痛苦的,对阿星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人生的不完美本来是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属性,痛苦也是人生的属性一样,并不是老天爷恨我或者爱我。在阿星的世界里,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是大地的属性。就像神是星空的属性一样。可他存在吗?对我们人来说这不重要,给我们活下去的希望就够了,所以我们看到阿星活得多么幸福,坚信能找到阿水伯,谁又能反驳说他就一定找不到阿水伯。我无论多么痛苦,仍旧坚信明天会更好,虽然今天不见得比昨天幸福,可是明天好像还没到头,那就继续等着吧,当然还得努力的活下去去证明这句话不是谎言,哪一天我不相信明天会更好,那我们的生命也差不多走到头了。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2:06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3 07:09 PM 编辑

作者:wdafei

我读《星空的孩子》

    上一次读小说大概还是大学里读金庸古龙的小说,上一次写文章应该是高考时写的作文,虽然之后写过论文,但都是学术类的,不属于写作的范畴。所以师傅号召写点东西,真是左右为难啊,真想退却,但不写又觉得对不起师傅,从十一月推到了十二月,不能再推了,只好硬着头皮写点,大家凑合着看吧。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小说,说实话,要不是师傅的大作,我还真没时间看。仔细看完之后,还真是有些感触,因为当我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还会回想小说的情节,还会再次因为某些情节而激动或是伤感。一天吃晚饭,我给老婆孩子讲起了这个故事,关于悲剧喜剧,故事的结局我一点没提,就是从头开始讲起,讲到阿星出世,温馨的一家,俩人听的面带微笑,但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娘俩脸上都严肃起来了,儿子说道这孩子也太苦了吧。我没说什么,接着讲,阿嬷又离世了,四毛公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在小船上,还没等我说呢,老婆就抢着说道,“不是也离世了吧?!”我点了点头,“但还有阿水伯啊”,我接着讲道,阿星来到了花竹村。可是当我说到阿水伯迟迟未归,刀疤男子到来时候,老婆说别讲了,太悲惨了,我看了看儿子,儿子也直摇头,正好饭也吃完了,我说那明天再讲,老婆说明天也别讲了,太难受了,所以剩下的故事就一直没有再讲。
    师傅,为啥不写点喜剧呢,从一开始就是喜剧的那种。当我看到四毛公和阿星最后在船上的情节,鼻子酸酸的,眼泪在打转,就连后来讲故事讲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也是鼻子发酸,师傅真是催泪大师啊。但阿星的悲惨遭遇还没有结束,开始是失去亲人,后来是身陷魔窟,惨遭毒打,直到疤子拿着一把大斧子,如武松一般屠光所有人,尤其最后单挑军子一段,不禁热血沸腾,看到他大叫:“军子,你给我出来,老子要杀了你”,心中不免为他担心,这种开放式的单挑是不是难度太大了,但当看到他挥舞大斧宛如捣蒜泥一般利索疯狂地砍向军子,压抑在心中的郁气终于一扫而空,这就是师傅提到的喜剧结局吧,但最终阿星还是没能找到阿水伯,依然无依无靠,心中不免略感遗憾。

点评:不写咋对不起师傅呢?这个师傅很霸道呀!!yct63.3." />
真感谢你还给你老婆孩子讲这个故事。不过如果只讲前面的们那这个故事实在没意义,就是通过苦难的故事来煽情的,有了后面完整的情节故事才有了意义。
阿星继续在城市里寻找阿水伯,是否能找到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给了他活下去的信念。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2:10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3 07:30 PM 编辑

作者:addoil
星空的孩子的信仰历程
花了几个小时看完全文,先占楼,整理一下头绪~yct69
-------------------------------------------------------------------------------
                                 《星空的孩子》中的信仰历程
写在前面:
   那天在游戏中,突然看到一条链接,“星空杯”文化月开幕了http://www.pkuxkx.com/forum/thread
-31776-1-1.html,起初,wzxb宝石诱惑了我(我是不是太坦白了,fear),但当昨天下午细细看完《星
空的孩子》后,我已经撇开了游戏,这只是生活中,偶然看到一篇好文章后的一个回帖。然后再wzxb的
开幕贴回了帖,说要整理一下。早上,想写,写完几个字后想放弃了,因为我觉得只看完一遍,要对整
部小说做一个评头论足实在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后来,我又对全文一目十行的再看了一遍,我想,要
不就单独对“信仰”这个主题之一做个“提要”式的评论吧,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内容,正如后面写的,
关于信仰,我的思考太少,因此,得感谢wzxb的这篇小说,让我在工作、生活和游戏的时间中挤出部分
时间来思考其他的一些东西。
星孩的信仰起源;
   星孩出生于一个善良、淳朴、虔诚,一个对未知世界的充满敬畏之情的家庭。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星光
璀璨,他的母亲-菜花,在星孩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大海的滩涂,顺利的产下星孩。
他睁开双眼,第一眼看到是星光璀璨的夜空,第一次听到的是平静的大海轻轻推送着海浪缓缓的涌上沙
滩的声音,第一次感觉到的是带着咸味的海风轻拂着他赤裸的全身,还有阿嬷抱着他的温暖的双手。星孩有着
一双明亮的眼睛,如晴朗夜空上的一轮明月。阿嬷(后来是阿星自己)都会在每月农历的大约二十日-次
月的初十左右,仰望星空,教阿星识别各个星座,并教导他:那星宿的后面是无限未知的神灵,对于神
灵,我们不能妄加揣测,更不可亵渎,我们要对她怀以敬畏之心。
星孩为什么坚信他的信仰:
信仰,并不是一生不变的,信仰体现的人的一种追求,理想。当这种理想或追求是错误的时候,有的人
会选择改变信仰,有的则会坚持。
星孩在连续失去至亲后,曾对他的信仰产生了怀疑,但是,四毛公-阿星的爷爷,最后一位亲人,让他继
续坚持了他的信仰,并让星孩的信仰有了一个可行性的验证方法:“四毛也不知道到底要数多久,去追
问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度侧神明,神像星空那样昭然若揭,可又如此地无声无息。他只能坚信,只要怀
抱着真诚和善良的孩子是不会被神灵抛弃的。”
“至少——数一千颗以上,当你数了一千颗星星之后,神灵就会出现,带你飞向星空。但你不要哭泣—
—永远都不要哭泣,知道吗——你是星空的孩子,要坚强点。只有坚强、善良、真诚的孩子,神灵才会
带着他飞向星空的,孩子——记住阿公的话,这辈子都不要哭泣,那会被——神灵抛弃的——””
但命途多舛的星孩的信仰还是不得不面临着隐藏在那无限未知的星空背后的神灵考验,人贩子刀疤脸告
诉了他真相,他也以四毛公的方法来验证他的信仰--第一次准确无误地数了一千颗星星了,“他愉悦地
看着星空,呼喊着星空的亲人,虔诚地等待着那圣神的一刻。”却什么也没发生。星孩的信仰破灭了,
他至亲至爱的爷爷、阿嬷为他构筑的信仰体系那寒风吹过的那一瞬间崩溃了。
之前说过,信仰是可以改变的,就是当发现这个信仰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信仰,有的人选择放弃,有
的人却继续坚持着--不管信仰的对与错。阿星选择了坚持--虽然验证了是错误的,神灵并没有眷顾失落
无助的“星空的孩子”。他为什么会选择坚持呢?凡事都有个因果,原来他突然想起来四毛公对他的嘱
咐:孩子——记住阿公的话,这辈子都不要哭泣,那会被——神灵抛弃的,阿星只记得数星星,却忘记
了不能掉眼泪,可是,我们都能看出,文章在描述阿星在数星星直至数完1000颗星星后的至少几秒内是
没哭的,于是,能解释得通的 就是 阿星还是个孩子,而孩子就是神灵。
(PS:我倒是觉得阿星他肯定数错了!!!,不信,作为大人的我们或有小孩的叫小孩子去数数星星!
!!谁能数到一千颗星星后能肯定的说,你或他准确的数了一千颗....嘿嘿,纯属调侃)
星孩的信仰和他人的信仰的冲突:
   阿星的信仰与他人发生的第一次冲突是在花竹村,阿水伯的妻子。
阿水伯的妻子身世也是坎坷,但人性遭受扭曲了。我不清楚她有无信仰,或者说不确定其信仰。如果有
的话,那也可能是:她的世界不能有傻子(这个也算吗....)。阿星和这个婶子的冲突也许就是纯粹的利
益冲突,出于报复的目的,她把阿星卖给人贩子。
接着是人贩子头目,刘胜军。不难看出,此人只相信:弱肉强食!在他殴打阿星时,阿星的笑,让他很
不安,让他感到自己的渺小,阿星的一次次爬起来,更让他觉得,这是这蔑视他的信仰(虽然,他不一
定是什么觉,他也许只是觉得,他的权威受到侵犯而已),所以,他一定要用拳头,而且一定是用拳头
,维护自己的信仰,当然,如果他有枪,而且需要用枪,他就会用枪来解决。
姓陈的这老女人,比较搞笑,在文章中她的信仰很明显,可是看起来wzxb是有点恶搞,不过,我wzxb是
用来和阿星做对比用的吧,两个如此坚信自己的信仰的人,却往背道而驰,如文章最后部分,天桥上,
看着路上的车流滚滚,但,两边都是开往不同的方向......
刀疤脸,这个拐卖阿星的人贩子,从有信仰到迷茫再找回迷失信仰。早期他也是和阿星父母一样,相信
通过他的努力,他会为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接下的事情,不再累述,话说当处于迷茫期
的他看到阿星的笑和他们的头目对峙后,如得神启一般,想起来以前,他的儿子,他的航天器,他以前
所有的一切,直到起来怜悯之心,再到找回信仰。刀疤脸犯事后,由于刘胜军以他的信条,在监狱建立
起了他的权威,所以他觉刘的信仰是对的,而且他以前的是错误的,因此,对刘是点头哈腰,任打任骂
。直到那个神一般的笑容出现了,直到等阿星数完1000颗星星后,面对着漫天星光,他似乎也感觉到躲
在人们看不见的星空背后的神灵,那充满无限未知力量的神灵,他找回了对生活的信仰,对生命的信仰
,对神的敬畏,才有了血洗杂技团的场面了,即使刘救过他的命,也是照砍不误。当然,刀疤脸在这里
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充当神灵意愿的执行者,血洗了人贩子团伙,二是,反映政府的无作为。
写在后面:
    关于信仰,我们思考的太少,我们都有自己的信仰吗?也许有,只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思考,或者说我们
都不愿意空闲出时间去思考。

点评:作者在这篇评论中没有给小说提出意见,做出评价,而是在解构小说,很准确地把握到作者写小说的动机,让我欣慰呀。
这篇点评讲的是信仰的问题,也确实能从信仰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信仰建立(阿嬷灌输星空的知识)——信仰的怀疑(阿公去世他哭泣)——信仰的第一次考验(疤子带着他数星星)——信仰的证明(疤子带着他飞向星空)——信仰完成(继续在城市里寻找着阿水伯)
这里就不多评述了,addoil显然这是个剧透。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2:14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3 09:36 PM 编辑

作者:yool
这两天有点时间,拜读了北侠第一文人宇宙大大的这篇《星空的孩子》,既然宇宙大大让真实客观地表达看法,在下也就畅所欲言了,废话少说,来了:
  不得不说,到最后我也没有看明白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哦,第一句就很打击人啊。或者说,其实我是明白的,这本小说似乎是想要证实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在浮华世界背后,你,我,所有人都欠缺的一种最原始,最真挚,最透明纯净,最一尘不染的“本源性的东西”。
  可是,我认为作者并没有很好的设计文章的结构,尤其是前面的铺垫太苍白了。
  文章中无数次的出现“神一样纯净的笑容”,而阿星“神意”的具体表现,则在前六章几乎没有细致入微的刻划,而是一再用“数星星”“仰望星空”,“长辈的诱导式的告诫”以及“纯洁的微笑”这样表面化的字句来试图加深读者的印象。
  我并不认为这是很好的方式。
  我们把小说发生的第一个情境,用航拍的方式从天空往下看:
  那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有鲜花,有海,有洁白或不洁白,精细或不精细的沙滩,但沙滩上一定有渔船,锚在水下,绳在水中,潮涨而船动,潮去而风帆止。从沙滩往上,棕榈叶和海风一起激荡,清晨的,或夜幕的村落,并不紧密的一座座房屋中间,有一个是亮着灯的,一个孩子托着下巴,脸上带着纯净的微笑,仰望星空,喃喃细语。村落里一两声狗叫,旁边阿公的鼾声,有细碎的蝉语,莫名的虫声,挂在墙外的咸鱼散发着腥腥的气息……
  每个作者头脑中都有一个画面,当这些画面变成文字,每个读者脑中都会接收一个画面。这个画面肯定是不同的。
  最好的小说家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尽可能地刻划出来,而且一定会用很优美的语言。
  差一些的小说家,可能只描绘出七八层,甚至五六层,语言可能很美,也可能不美,可能讲出故事性,欠缺了文学性,也可能反之,但一定成不了最好的小说。
  更差一些的或许连一二层都难捱,总觉得有那么一种画面是想写出来的,可是到了纸面(或电脑屏幕)上,你看着那些文字便一阵烦躁,因为你觉得这不是自己想写的东西。这要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的人生经验,或许还要一些痛苦和欢笑才能积累。
  好吧,现在我回头来说这篇小说第一个“大硬伤”。哈,宇宙大大不要打我啊,我可pk不过你。
  这个所谓的“大硬伤”只是我个人认为的,或许以我的能力确实是读不懂这篇小说也是可能的。
  对“神意”的描述,不知道宇宙大大有几层是将脑海里的那些画面搬到读者面前了呢?
  有些作者可能埋怨读者不“理解”自己,有“受委屈”的感觉。可是读者不是神,也不可能剖开作者的脑袋看看里面的构思。也许作者的构思是非常美妙的,但读者却接收不到,这当然非常遗憾。
  那么,阿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神意,他的纯洁,他神一样的笑容,他流淌着神的血液,都体现在哪里呢?
  是在他看傩舞时他心灵里的一阵震动,还是在仰望星空时他对世界的体悟,还是从父辈与风暴抗击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那种勇气与无畏,而彰显在阿星身上的一种心灵印记?那或许是几代人在痛苦和挣扎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而集体在阿星身上爆发。
  也可能,他的微笑呼应星空,呼应宇宙,有一种玄而又玄,不足为凡尘俗子所东西的深刻?请问作者,这神意究竟来自哪里?
  其实我认为这种小说非常难写,我自己是不敢写的,因为我真的没有那种感悟。
  如果不能把这个全篇小说最“画龙点睛”的一个关键点搞定,那么这篇小说很难抓住读者的心。
  在后面,每出现一句“那神一样纯洁的笑容”就会让读者迷茫一次,甚至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因为不知道那具体源自哪里,因此对阿星没有爱,尽管他和普通的渔村小孩很不一样,他会看星星,会整宿不睡数星星,会听着阿公阿嬤善意的谎言,活在一个童话梦境里,会有期待,会有信仰,可最后反应到纸面上,我的第一个直观印象便是——这是一个很安静,很孤僻,有些怪的小孩。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你前面对“神意”的刻划不够,你没有让我感觉到深刻性的东西,透彻骨髓的,深入灵魂的,直指内心的东西在里面。
  那是什么?应该有那样一种东西的。当我看到“星空的孩子”这个标题时,我是期待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在里面的,作者一定要给读者这种东西。而不能一再用直观的语句,来强加给读者这种印象,这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苍白感,失去互动。
  在阿星生活的大环境中,东南沿海这一片,应该是福建境内,那么,关于厦漳泉闽南人,福州人,莆田人等等,他们的居民特性,作者是不是也忽略了呢。
  其实,如果你把这故事放在西藏,除了没有海,我感觉会更像。那种带着宗教性,有些禅意,神秘文化的语调所叙述出来的故事,我感觉非常像藏民。
  那么,狮城的文化印记在哪里?为什么阿公阿嬤会用连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的星空的预言,去转述给阿星呢?阿公的“敬畏神明”太模糊,不是说就一定要用龙王或者妈祖来做说明,而是“发生在那个地方的事,它一定会产生影响”。阿公是不是应该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做一个注脚呢?否则,我就感觉这有点不负责任的欺骗小孩,好吧,可能我邪恶了,可能作者脑海中是有系统性的前因后果,但在小说里没有体现出来。
  这在后面的文章中,缕缕出现同样的漏洞,和我要说的第二个硬伤一起说吧。
  第二个硬伤就是“细节性”。
    细节是决定一篇小说的“智商”的。
  现在的读者,不像建国初期那样好骗了,只有高智商的小说才能让他们心服,才能让他们代入,让他们有共鸣。
  一个失败的细节,完全会让读者“读不下去”,甚至产生厌恶感,这并非无的放矢。
  阿公和阿嬤为什么会那么高深莫测,这当然是来自于人生经验,其实不需要用大块的文字去描述,一笔带过即可,但有了这个,就不会让人产生“漂浮”的感觉。
  后面的花竹村的阿婶,为什么“经历过苦难的人生”就“无法感知”神性?说实话,读到这里我很瞠目结舌,如果“经历过苦难人生”的人都无法感知神性,那么阿公阿嬤难道没经历过苦难人生?只有在山村里老老实实一辈子的人才能感知?我不是说这个命题有对错之分,而是,二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
  “经历过苦难人生的人”按理更敏感,更宽容。当然,也可能是反之。
  如何界定,那是作者的事。但是你必须要表达出来。还是前面那个意思,作者脑中肯定有脉路的,但是你不展示出来,读者不可能剖开作者的脑袋去看。
  现在阿婶仅仅只因为阿星的笑,就判断阿星的性格,可以说,阿婶的智商是作者给的,作者让她怎样,她就怎样?可当阿婶这样一个苦难的人,以莫须有的邪恶成反角时,很突兀。这是细节。
  东南沿海那边的人一般不骂国骂,mlgb这样的好像不说,闽南人一般骂“嘎你姥”,这种细节可以凸显地域的文化性,只有不断通过这种小细节来加深读者的印象,才能让整篇小说拥有地域风格。否则,正如我前面说,把它放在西藏大家一样感觉差不多,除了没有海。
  外面的女孩穿得很暴露,回到村子中,作者潜在的意思是这些女孩在外面做色情工作。我看过2000年左右的数据,中国妓女的构成大多是小城镇以及二三线城市的下岗面临破产家庭,贫穷地方的女孩儿反倒是在饭店服务员之类苦工的比较多。
  如果说阿星把这座大山神圣化,可以很轻易“数出一千颗星”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几十户人家,回来的女孩居然都是做色情业的,忽然之间你就会发现,某种神圣化的东西突然坍塌了。虽然山和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山不会管你人干什么,它一直就在那里。但风格上总会让人感觉很奇怪。而且这种乡村出去的,即使做妓女回去,一般也会藏着掖着,生怕别人会乱想的。这也是细节。
  小静来自艾滋村,那么疤子拐之前没有想到她很患艾滋病?军子在卖之前没有想过会出麻烦?是否可以在小静被人退回来之后再点明她是来自艾滋村的呢?还是的,疤子和军子的智商高低,是作者给的,作者让他们有多生动或多刻板,那他们就会那样。
  还有阿星数数时,为什么会越过两个数?没有交待。
  前面说在大山里很容易数到一千颗星,结果后面的情节又是在疤子面前第一次数到,结果信仰崩塌。
  说这些不是挑毛病,就是想论证细节的重要性,作者当然会解释,可小说不是给某一个人或特定群体看的,如果它摆在书架上,理论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买。细节就是要照顾到所有人的观感,尽量做到同一性,合理,高智商。读者是不会看作者的解释的。正如我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我的看法,我不了解作者心中真实的想法,也很难听到作者的解释。作者要做到的是尽量别让读者挑出毛病。
  当我看到阿婶狂殴阿星那一段,其实我心里挺替阿婶不平的,因为作者给她的借口不够。毕竟,“神一样纯洁的笑容”,就连我们读者都没法在脑海中感受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笑容。
  我们都希望在我们身边的人能和我们有互动,有交集,有言语上的关爱和感恩,那么,凭什么就一定要让阿婶毫无理由地接受阿星“神一样纯洁的笑容”呢?阿婶并不是阿公阿嬤,和阿星没有血缘关系,还是一个曾经的受害者……当她以七千块钱把阿星给卖了之后,其实在这里,文章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大爆发了。因为我不知道该代入谁,该同情谁,或该跟着谁走?作者没有给我指明方向,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感觉。
  写着写着有点长了,总结一下:第一,就是前面大段文字想表达的主线,没有交待明白,尤其是“神意”的由来刻划极其不够。第二就是细节问题,比比皆是,细节决定智商,决定小说是精品还是泯然众人。前者是本篇小说独有,后者可以决定一切小说成败。
  那么,接下来说说我对《星空的孩子》衍生出来的感悟。
  其实就是信仰问题。
  你信什么?
  在你的心中,你跟着什么走,这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教育处来的“新一代”,我们没有宗教,没有心灵的归依。如果我手里有了权利,有了金钱的控制,那么,我用这些来实现什么?
  包养几个二奶,生几十个私生子,吃喝玩乐,然后感慨一声“老子这辈子值了”,反正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世界是物质的,没有他娘的来生也没有轮回,我不信佛也不信耶稣基督,没有天堂,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十八层地狱。
  我怕什么?
  我没有畏惧。
  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你无所畏惧,所以你可以可了劲的贪污,享受,作践他人,而不怕任何报复。甚至因为享乐掏空了身子,五十多岁时百病缠身,反倒觉得挨一颗子弹就是解脱。
  这就是天朝的现状,上位者的“神灵”和下位者的劫。
  问题是,当文化在这里,任何一个人成为上位者,他同样可能这样做,尽管当他在下面的时候信誓旦旦,说老子如果当了什么什么,肯定不会那样。
  不会吗,你一定会的,因为几千年的文化,你和所有的天朝人一样,都被这个无尽转轮吸引,按照这个轨迹一往无前的冲下去,哪怕粉身碎骨,遗臭万年。
  说实话,现在的天朝人,甚至不如200年以前的天朝人在精神上更丰富一些,那时的人虽然信多神,也功利,没雨求龙王,出海靠妈祖,种地拜土地公,做饭拜灶神……可至少,他们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因果报应,便多少能收敛一些。
  现在呢?
  西方人不玩的共产主义,坑爹啊。
  阿星的信仰,只是无数信仰的一种,尽管作者并没有交待他信仰的终极意义在哪里?但这种信仰是所有天朝人缺失的。
  因为缺失信仰,我们没有阿星的纯净,没有他近乎于痴的信任,没有他的执著,没有他的“敬畏神明”,也没有他的勇气!
  因为我们的精神中,有的只是“对人”,而不是“对神”。
  你想在一个阿星那样的白纸上,画点什么呢?
   读完这本不太完美的小说,我没有完全读懂作者想说什么,只是衍生出我自己的感悟。问题是,这个社会的人,其实缺的不是感悟,我们很多人都明白我们缺少精神食粮,少一种愿意去相信的东西,可是,谁给我们呢?
  这才是重点。
  我们如何能够“再相信?”
  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尝试过去了解佛学,读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佛书,也翻过易经,瞄过圣经,跟基督徒聊过很多次。
  可是我发现,在科学主义成长下的我,戴过红领巾,拿过小绿本,写过入党申请书,周围人都是党员的这个我……似乎除了长一些literate,整个人完全陷入了红领巾大队长的梦魇,无法拯救了。
  如果我是阿星,可能我连门都迈不出去,早就被一帮傻叉生吞活剥了。
  阿星只能是一颗星,远远地挂在星空中,你看着它,光芒四射,却永远无法触摸。如果这样的人在你身边,可能你也会像阿婶似的,大嘴巴狂抽,而不管你自己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就连郭明义大哥那样的人,尚且知道挨揍得哭不能笑呢。我们又如何能接收阿星呢!
  一百年以后,或许有一个仰望星空的孩子,绽放神一样纯净的笑容,可惜,我已等不到那一天。
  而且,神的笑容真的是纯净的吗?

点评:这篇评论写得很长呀,可见作者是很当回事去写的,虽然这篇评论大部分是踩的,但是冲着这股坦率劲,真让我感激呀,看来我得用宝石做点表示了!!!!以下我认真回答作者的问题。
1、提到阿星身上的神性问题,作者说我对于阿星的刻画不够深刻没有太多大的描述,只是提到阿星“神一般纯洁的眼睛”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阿星的神性,太过苍白了。其实我想想我该怎么去描述阿星的神性呢?按理说单从表面上看阿星和一般的孩子无异,我总不能写阿星“目有双瞳,能自顾其耳,隆准、垂手过膝,右股有72颗黑痣——”。阿星的神性恰恰不是从他的外表上去刻画的,而是从故事情节上体现的,例如他不知道数1-10但却会对着星空数100颗星星,这是暗示他和星空的联系。由于他阿公临死前叫他坚强,他到了后来散失了才除了微笑之外的所有表情,这也是他神性的一个体现,他没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而且坚信自己能飞向星空看到神灵,这就是神性的体现。人物肖像刻画神性反而多余了。
2、作者提到了我的开头没有画面感,并声情并茂的写出了自己脑中的开头。其实这大概是个人风格的问题吧,我就不太喜欢刻画画面,包括人物肖像我都没有去刻画,仅仅几个字带过。作者说细节描写是很重要的,这个我承认,但是不是最重要的,而且细节描写也不见得就是要是文章有画面。
“那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有鲜花,有海,有洁白或不洁白,精细或不精细的沙滩,但沙滩上一定有渔船,锚在水下,绳在水中,潮涨而船动,潮去而风帆止”其实你写的这个开头如果是给一个编剧的告诫估计还是靠谱的,剧本需要有画面感,这样导演看了之后脑子中有个画面,但是小说就不同了,画面也许不重要,再说了这个”有洁白或者不洁白,精细湖综合不精细的沙滩”这不显得矫情吗?写这有啥意义呀,假如画面是重要的,但不是每个细节都要刻画到。我记得我初中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太注重景物描写,比如我初中写过一部发生在森林中的一个故事,记得开头就是景物描写,差不多是这样的“天边的云彩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照耀在森里,把树木都染上了7种颜色。河流带着太阳的光辉向着梦的方向流去,小松鼠在树丛中飞窜着,仿佛在告诉人么早晨来了,该工作了”。儿童在写作的时候因为想象力不够,老师要求他们注重细节描述,这种写作方法在一个年龄段也许有好处,但到一定阶段之后还这么指导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的。比如我带我外甥上过一个老师的作文课,据说上了之后作文能写上千个字,我听了一次,他好像用手拍了下桌子,让后向孩子们分解这个手的动作,分成几步,每一步让孩子们进行联想,结果确实很多孩子在上了这个课之后作文都写了多于500字。可我觉得这老师即便不是骗钱的也是在应试的,对这个动作进行这么多分解,去描述这个画面有什么用呢?而且作文的好坏并不在于字数有多少,具体不是冗杂,动作要为人物形象服务的,人物形象又是为了情节服务的,而情节又是为了小说的主题服务的。没有把握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的描述都是多余的。
《百年孤独》里有一个很细致的描述我很喜欢,并没有冗长的情景描述,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写的是霍阿.布恩蒂亚带着童年的奥雷链诺上校去看吉普赛人的展览会,其中展览了冰块。这让父子俩很奇怪,以为马孔多人从来没见过冰,霍阿布恩蒂亚一碰到并就说好汤(其实是好凉),他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吉普赛人说这是冰。然后霍阿布恩蒂亚将手放在冰面就像放在《圣经》上那样虔诚的说道: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最伟大的发明。
这么两三句话就刻画出霍阿布恩蒂亚的率真的个性以及马空多人的愚昧。
沈从文的《边城》里还有这样的描述: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这里没有太细致的景物和人物肖像的描述,但是从这个轮渡船工把被人多给他的钱扔回去这个动作就体现出茶彤人民的淳朴。
所以关于细节问题,应该不是为了刻画画面的,而是为了塑造人物的。
3、细节问题。作者提到了婶婶对阿星的恼怒有点莫名其妙,仅仅是因为她曾经受过苦,就对阿星反感了,作者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对婶婶这个个性进行过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阿嬷和阿公明显也是受过苦的怎么就把阿星当做星空的孩子呢?小说里阿嬷和阿公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吧,仅仅对四毛公进行了些刻画,海边的渔民天天面对着死亡,自然会有自然崇拜的信仰,也许不一定坚定,但是都会有的。四毛公就曾对阿星说过要学会敬畏神明。至于作者所婶婶的刻画不够,无法显示出深深对阿星厌恶的理由,我觉得这不重要,婶婶在小说里面是个不是太重要的人物,根本没必要对他进行合理性描述,刻画出性格形象就够了,如果每个人都有细致入微的刻画的话,那么小说就冗长了,所有这些人的存在包括家人、阿水伯。婶婶,疤子,小静都是为了描述阿星的,阿星才是重点要刻画的,他的哭泣他的微笑——在小说里对阿星描述是很多的。
4、关于说道大山里穿戴暴露的女子,我承认我这句话确实多少有这些暗示,但这不重要,至于到底是一线城市还是农村居多,这种考证实在是矫情了。
5、关于小静的问题,作者说人贩子为啥不给小静鉴定下到底是不是的了艾滋病。问题是如果人贩子坚定了小静的话,那还叫人贩子吗?这显然是国家质量监督局的,作为人贩子首先想到的是出货,卖出大价钱,而且小静在卖出去之前显然还是健康的,所以自然断定他是健康的,这应该是符合逻辑的。之所以要写小静是艾滋病村的,目的是他必须要悲惨的死去,但是却在阿星的关怀中看到了星空的妈妈。是为阿星这个形象服务的。
6、大山里容易数星星是因为山中比较黑,能看到更多的星星,但是阿星在大山里从来没输超过1000颗星星,第六章倒数第三段有这样的描写:
最最明亮的织女星当然是第一了,其次是牵牛星和天津四,从天琴座数到天鹅直到大熊座,也不知道到底数了多少,有时不小心眨了下眼睛看花了一个星星他又从织女星开始数起,也不知道数错多少次,好像从来都没有超过一千颗,但他还是真诚地数着,唯恐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让神灵抛弃。
7、关于信仰的问题。我觉得作者有点过度解读了。作家并不是一个医生,他的作品并不是对社会问题对症下药,也许说作家是个病人还贴切些,用作品对自己进行临床试验。我写小说并非是要教导别人认识到什么,其实更真实的是通过作品来对我自己进行剖析,阿星身上有着我的一些影子,就像《狮子山传说》中二哥和阿明身上也有我的影子一样。我只是这么写能够体现我所认知的美,在写出来之后我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至于这个美到底是什么,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哪怕是作者也不能因为自己是作者就必然的推翻读者的解读。艺术化的人格,这是一种美的展示,作者也许联系到现实去展示阿星人性的社会意义,但紧紧从现实角度去结构阿星这个人物的艺术形象,或者以现实的标准来衡量阿星这个人物的现实意义是有点狭隘的。我要是有个阿星这样被打了还笑的孩子我也会像婶婶那样痛恨的,就像我上面提到有个贾宝玉这样的儿子我也会恨不得把他活活打死,用现实的眼光来评价小说中的艺术人格是没意义的,阿星和贾宝玉这种人格只在艺术化里显出了美感。难道收藏家花1000万美元买梵高的静物画《鞋子》仅仅是为了每天起床看看那双破了个洞的破鞋胃口会变好吗?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2:18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16 11:10 PM 编辑

作者:yichao
在星空下出生的孩子,你的未来会怎样啊
今天有时间,读了一遍宇宙大大的《星空的孩子》,看到了很多亮点,立意高远且深刻。小说主角就是一个叫星孩的男孩,出现场景最多的就是星孩在仰望星空,不管是从他出生开始还是到后来的数星星,“星空“是全文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最欣赏一句话“仰望璀璨的星空,再桀骜不驯的人也会变得谦卑了“,深邃的星空,怎么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看透天际深处,因为相比璀璨的星空,人类多么渺小。温家宝都说:”我们除了走脚下的路,还要抬头仰望星空“。从古至今,人类都被璀璨的星空深深吸引,写出《论无限宇宙和世界》的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被囚禁八年后因始终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皇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璀璨的星空面前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星孩的命运太值得关注了,他出生就显得不凡,有火流星划过天际,他一出生就双眼一眨不眨的望着星空,莫非他真的来自星空?只有这样他才会一直望着自己的故乡——星空。或者他是神派下来留在人间的使者,但他此行的目的并未看出。他后来种种表现也昭示出他并非普通人,例如在船上他爷爷四毛公快死的时候,在他怀疑他奶奶是否飞向了星空而嚎啕大哭时,尽然觉得眼泪是奇怪的,还有不管怎么被打总是笑(一点攻击性也没有吗?)。星孩所具有的品质极为令人印象深刻,他“纯洁“,仿佛没有任何污染,杂技团徐老二冤枉他偷了团里钱而被打的死去活来时没辩解半句,也不去找出是谁偷了钱,照样跟徐老二做事,仿佛这个世界不存在冤枉;阿水的女人谎称阿水在城市走丢了,让疤子叔带他去城市找,很明显阿水的女人欺骗了他,但是即使后来疤子叔亲口告诉他实际情况是阿水的女人把他卖了,但是星孩仍坚称要在城市找到阿水伯把他带回去,仿佛这个世界不存在欺骗。他“善良“,文中有个叫”静“的女孩,她先被杂技团卖掉后来又因为艾滋病被退回,在她全身溃烂之际,没有人关怀她,除了星孩,他不但带吃的给她,还给她讲关于星空的故事,还教她数星星。他“坚强“,不管是被打还是被骂还是关黑屋,他从未磨灭心中对星空的渴望。不管多么辛苦,只要望见星空,一切已不再重要。文中振奋人心的一幕就是疤子叔拿着斧头将杂技团骨干都砍死,真是大快人心,他们那帮没有道德的人残害了多少年幼的生命,死一万次都不为过。我觉得星孩最伟大之处在于能感化身边的人,疤子叔就是一例,在星孩数星星到九百多颗时,疤子叔望了望星空,那一刻他有点震撼了,后来看到小女孩在黑屋面带笑容死去时,他相信了小女孩飞去了星空。所以才有了疤子叔后来拿出他精心研制的滑翔机带着星孩飞向了天空(滑翔机是无动力飞行的,这如何能办到呢??????)。结尾处写道“钓鱼的老头看着阿星那纯洁的眼神,一句话不说只是对他点头微笑了下,又继续听着收音机里的播报,注视着河中的浮标。“,也表明星孩仿佛有魔力一般,这一刻仿佛星孩成了神的化身一般,这一段描写与全文开头”也许人真的就是神的形象,如果还有人不信的话,就听听东南沿海所流传的一个关于星空的孩子的故事,也许人们能从中看到神的真相“相呼应。也许人只要具有“纯洁”、“善良”、“坚强”的品质,对星空保持敬畏就是“神”,何尝不是呢?神不一定能飞天入地,不一定生杀予夺。全文结束时,星孩仍旧在找寻阿水伯的路上,为什么他坚信一个谎言而前行呢,令人费解。点评:这片评论可以看出评论者认知《星空的孩子》作者的大部分意图,可以说是读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又是个剧透呀。无动力飞行器当然不能自动在空中飞行了,但是书里面写着疤子把阿星和滑翔机都带到了山上去了,从山上飞下来,利用上升气流应该还是可以在空中飞行的吧。最后阿星已然坚信着自己能找到阿水伯的谎言,其实在我们看来是谎言在阿星看来可不是。我也是个坚信世人认为谎言的人,可问题是谁能证明你所坚信的就是谎言呢?除了神?可神————————???

wzxb 发表于 2012-12-31 21:22:25

本帖最后由 wzxb 于 2013-1-16 11:49 PM 编辑

作者:nxkx
   信仰与务实——《星空的孩子》读后感
小说的主人公从小喜欢看星空,也被家人灌输了星空与神的信仰,即便后来遇到一系列的挫折,也偶尔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主人公因内心坚定的信仰,所以对现实中的各种挫折不以为意,以其固有的微笑回应种种不解与质疑。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虽然主人公自己并不认为自己的境遇很糟,但在读者看来,主人公仅仅是个孩童,就已经遭遇了种种打击,失去亲人,到处流浪。如果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主人公成年后,如何自立都是问题。
读者认为,信仰与务实,两种不可偏废。过于执着于信仰,如果是修行者还好说,若是普通人,难免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更有极端主义,例如极端伊斯兰的人体炸弹,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悲剧。反之过于务实,内心极度空虚,则如当下的部分国人,只以弄钱享乐为生活目标,处事没有道德底线,社会乌烟瘴气,亦不可取。读者认为,老祖宗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是比较合适的。内心有所信仰但不偏执,生活中务实但非不择手段。
当然,当下国人,是极度缺乏信仰。所以,让我们一起向小说的主人公学习,在心中,为信仰留下一片净土。
   点评:艺术化的人格自然是和现实中的人格有差距了,安徒生的童话里《海的女儿》为了获得灵魂却放弃了长久的生命,按照我们现实的眼光来看,这个海的女儿非但不值得赞美甚至还应该被嘲笑,因为我们都偏向于认为灵魂是随着肉体而消亡的。王尔德的《快乐王子》为了拯救那些穷困的人民,让一只要飞往南方过冬的小燕子帮忙把他身上的黄金和宝石都交给了这些穷人,最终快乐王子成了瞎子而且丑陋不堪,而那只小燕子却在冬天冻死了,有个善良的心怎么会有这样的下场呢?不,他们最终进了天堂。看到后来我们甚至会大骂,作者是不是在欺骗我们,用一个虚幻的天堂来引诱我们做一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傻事。如果我们认为艺术人格等同于现实人格,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实在没多大意义,从而也会认为作者绝对在欺骗我们。可如我我们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这种艺术人格有着现实生活所不具有的美,他极力让我们坚信人性的高尚,并依靠这个高尚的人性建立一个高尚的社会,虽然有时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依旧操蛋,可我们还是会坚信快乐王子一定进入了天堂,海的女儿获取了永恒的灵魂,阿星也必然找到了阿水伯。我更愿意去相信这样的谎言,否则人活着不是太辛苦了?
      发现自己的评论的字数已经快超过原文了,有感而发呀,感谢nxkx激发了我的想象力,这评论只是联想到什么就写下什么,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星空杯》文学评论大赛作品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