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kd 发表于 2009-12-9 13:57:42

金庸轶事(转)

 

《金庸与倪匡》之短暂的爱情


  为了要写这件事,我曾问过许多金庸的老朋友,倪匡,许国是其中两个。后来我见
到李翰祥,他那时也在“长城”,跟金庸可算是半个同事,他半开玩笑的对我说:“哎
呀!你的妈,怎么要挖金庸的疤?”

  我问:“李大导,你只会耍我,却不摸自己屁股,你的大作《三十年细说从头》有
哪一个你大导的老友记不给你挖疤了?”

  李翰祥乐了,仰天打哈哈:“金庸追女明星有啥稀奇?我不是也追过的吗?穷就不
能泡妞吗?”

  “那么金庸泡到了吗?”

  “当然泡到,短瘾好过无瘾啊!”李翰祥的诙谐称誉影坛,果非浪得其名。

  这岂不是李导演泡妞工夫比不上金庸吗?“我故意激他。

  “那当然!”想不到李翰祥承认了:“我这么黑,边度有女‘柴’(注:李翰祥广东
话不正,‘仔’说成‘柴’)中意我?金庸就算不靓仔,后生个阵都靓过我。”

  再问许国,许国比较老狐狸,答:“好象是。”

  于是敬上老酒一大杯,酒后吐真言:“好似追过陈思思,呒!又好似是夏梦。”

  “喂!许公,到底系边个?陈思思?亦或夏梦?不要冯京作马凉啊!”咦!为什么
没有回答?原来许公已进入醉乡。

  再问倪匡。

  倪匡比较老实:“好象是夏梦。”

  跟住倪匡用半咸半淡的广东话对我提出忠告:“喂!你千祈呒好乱爆野啊!上次 你
有一篇文章讲买diamond,老查看到,闹我。”

  但我相信金庸之气量绝不 会如此小。每个人年轻时,都有他 年老以后认为的荒唐
时,以夏梦的那种绝色,相信是男人,都会兴起追求的冲动。金庸那时不外三十左右。
他当然有权去追求。

  金庸进入“长城”,易名林欢,写了好几个剧本,接着跟胡小峰联策了“王老虎抢
亲”,成绩不俗。

  夏梦是“长城”的当家花旦,李翰祥说过:“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最漂亮的
女明星。气质不俗,令人沉醉。”

  后来夏梦结婚了,金庸也离开了“长城”,自己创天下。

  金庸对这件往事,一直都没有提过。但是在他的小说里,不难看到夏梦的影子。像
《射雕》里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神雕》里的小龙女,无论一颦一笑,
都跟夏梦相似。读者如果留意一下,一定会发现我并没有打诳。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3:59:28

中国文艺>>>金庸特辑>>>金庸轶事
 

              查良镛:香港终审法院没澄清问题

  (香港讯)香港前基本法起草委员查良镛昨天针对终审法院就1月29日判词所作澄清
,向《文汇报》发表意见。

  查良镛说:“我目前不担任任何公职,也不从事法律工作,只以关切香港繁荣稳定
,关心香港人的整体福利、重视法治及一国两制的观点作为一个普通居民的身分谈谈我
的感想。”

  他说,第一,基本法必须严格遵守。基本法第158条规定:“……如本港特别行政区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对本法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或中央和本港特别行政区关
系的条款进行解释,而该条款的解释又影响到案件的判决,在对该案件作出不可上诉的
终结判决前,应由本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条款
作出解释。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解释,本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引用该条
款时,应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解释为准。”

  终审法院在1月29日及2月26日所作的判词,都关系到中央与香港特区的关系(否则
的话,何以特区政府要派律政司长到中央去解释,而这次律政司申请澄清后,又指明是
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部分),然而终审法院并“没有”根据基本法第158条的规定
,请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

  他认为,这并不是忘记了,因为1月29日和前天的判词中都明确提到基本法第158条
。“明明知道有此规定而故意不遵守,那算是什?或者,终审法院认为这不是作出判决,
所以不必请求人大常委会解释。”

  第二,前天判词中最后一段的意思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任何行动如果
符合基本法的规定及其程序,则本法庭接受、并不能质疑其权威性。这个意思,其实只
是重复上次判词中引起重大争议的那一段话,丝毫没有改变或澄清。

  他指出,上次判词中说:“因此,这要由本地(香港特区)的各级法院来裁决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的一项行动是否符合于基本法,当然要根据基本法本身的条款
来作为根据。”所争议的是:终审法院认为,香港的各级法院有权裁决人大或其常委会
的行动是否符合基本法(判词中说:“不符合基本法的所有法律均属无效。”)中央则
认为:“特区各级法院‘无权’裁决人大或其常委会的任何行动为有效或无效。”终审
院现在改一种说法:“只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何行动符合基本法,本法院便接受其权
威性,不予质疑。”意思完全一样,你如符合,我就不来过问。你如不符合,我就怎样
,怎样,不加明言,心照不宣。(意思仍然表示特区法院有权裁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行
动有否违反基本法。)他说,作一个简单易解的譬喻,好比有人说:“你如犯法,我就
拘捕你,审判你,罚你坐牢。”你就质询:“你又不是法官、警察,有什么权力拘捕我
,审判我,罚我坐牢?”那人说:“好吧,我来作一澄清:你如不犯法,我就不拘捕你
,不审判你,不罚你坐牢。”问题不在你犯不犯法,而在他有没有权力裁决你是否犯法
?这就是问题的基本在于“司法管辖权”。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3:59:41

 

                     “金大侠”开讲第一课

 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金庸5日上午给同学们上了他的第一堂课。他对同学们
说,现代人压力很大,钱挣得多了,其实内心倒未必平静,越是科技时代,越是要发
挥人文精神。

  据记者观察,一开课,涌进教室的人数就超出原定的4倍,他们中有教师、本科生、
研究生,还有博士。大多数人手中都摊着听课笔记本,书包里藏着一两本武侠书和签名
本,有的还带来了录音机、照相机。小黑板上还写着“欢迎大师兄”五个粉笔字,那是
管理学院一名研究生自发写上去的。

  讲课采取提问式,听课者提问时,叫“金老师”、“查先生”、“金大侠”的都有
,提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大多与武侠和人文精神有关。

  讲课时间规定为1个小时,金院长最后送给同学们四字真言:“终生读书”———闷
了、高兴了拿本书看看,一生做人都会很幸福。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3:59:53

中国文艺>>>金庸特辑>>>金庸轶事
 

                     金庸:不为诺贝尔奖牺牲信念

  笔名金庸的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1999年3月27日在杭州批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标
准具有强烈的西方价值观念,他不会为迎合西方的理念而牺牲自己的信念。这位当今仍
疯魔华人世界的武侠作家承认,浓厚的故土乡情和良好的治学环境使其接受了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院长一职。

  查良镛正式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有记者在仪式上提起,到目前为止诺贝
尔文学奖得主没有一位是中国人,而查良镛的老同学近来亦为查大侠攀登这荣誉高峰而
奔走。他回答,按照西方人的传统,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第一必须反共,第二如果是中
国人的话还必须反中国。我够不上这两个条件,既不反共也很爱中国。他说,诺奖评委
们坚持很固定的西方评审标准,他们的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对中国这一套来说基本上是反
感的。

  查良镛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靠强求或奔走活动得来的,除非你的小说能迎合他们
的标准。他表示自己不值得亦不应该为这个奖而牺牲自己的信念。

  查大侠还谦虚地表示,除了在政治上与西方理念不同之外,自己在文学价值上也不
够拿诺奖的条件。他拒绝接受文学家的称号,仅称自己是「大家喜欢看的小说家」。

  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现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出席了查良镛的受聘仪式
,并称查良镛是忠诚的爱国者。浙江大学聘请他任该校人文学院长,并无聘期限制;但
查良镛表示自己会在未来二、三年内在该校执教和研究学问。

  该校校长证实,学校将给予查良镛全校最高的教授待遇,而查氏将在近期开设一门
囊括天文地理古往今来「甚么都讲的」通史课程。查良镛认为,教授横贯中西的课已经
成为当今的世界潮流。

  至于为甚么要选择浙江大学作为晚年发展的地方,查良镛认为是感情因素和做学问
的需要。他说多位兄弟姐妹还在故乡,而浙大前辈又多熟稔,他证实前新华社香港分社
副社长张浚生为他决定受聘浙大做了大量游说工作。另外,查氏早年就有到高等学府研
究古文字的愿望,这次如愿将专攻金文和古韵等学问。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金庸的小说」。金庸的魅力果然不可估量,此次仪
式非但吸引了数十家国内外传媒,更有大批浙江的「金庸迷」冒寒风细雨赶来一睹查大
侠的风采。而查大侠在台上的从容安详和不时的妙语连珠,充分突现其一代宗师的风范


  记者提问时,查大侠的不少妙语博得阵阵笑声和掌声。在谈到中国乃至全球性的「
金庸热」时,他表示:看我的小说没坏处,至少中文会好,不少的移民子女家长都说,
孩子们就是因为看了金庸武侠书,才学会中文。

  对于时下不少青少年模仿其写武侠小说,他则笑言,玩玩娱乐可以,但真学是学不
来的,写书有不少的要求。希望他们今后可以超越自己。

  而金庸对时下不少的港台等地编剧改编其小说时,大肆修改的做法则颇有微言。他
笑道:现在港台的编剧有毛病,喜欢加许多材料进去,而原来的内容却不用。如果他们
真的能写得好,为甚么不做金庸呢?有记者问到他在未来的讲学所采取的方式时,查良
镛表示,他个人提倡不拘一格,写小说可以天马行空,但管理学校要有制度,处事要有
规矩,不能像杨过与小龙女一样乱来。看来,其笔下赢尽无数赞美的「神雕侠侣」,在
如今的大侠眼中也属于离经叛道的人物。

  (本刊据香港报章报道)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4:00:03

 

                           聚焦金庸

  近期,由于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剧作的相继播出,金庸这个名字又不断为人所
谈。20日晚,金庸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文化视点中和观众见面,接受主持人姜丰
的采访。面对姜丰的各种提问,金庸侃侃而谈。

  自1955年起,金庸每天为自己所办的明报写武侠小说,从不间断,一直写到1972年
封笔止。金庸共写作出版了15部小说,将书名连接起来则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
侠倚碧鸳“。谈起为什么写武侠小说和为什么封笔,金庸的解释是,“因为从小喜欢看
武侠小说,就开始自己来写。而之所以后来停笔,是觉得一个人一生中有很多很多的阶
段,有很多不同的事情要做。我已经写了十几年了,而且后来报纸也不需要通过小说来
支撑了,觉得够了,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去做点其他的事。”那么对于根据自己的作品改
编的影视剧怎么评价?金庸说,如果改编者不太改动原著的话,他还是比较喜欢,还挺
满意。但如果大改特改了,那其实和他的原著已经没有太多的关系了,因此也就不满意
了。他举例说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居然把他的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改成了男人,致使
整个故事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下次这位朋友要是再来买版权,自己就得考虑不能卖了。
金庸认为,总觉得看影视剧还是难以拍出原小说的魅力,主要原因是,小说里的人物,
可以写得很漂亮很美好,但要是拿来拍影视剧,恐怕这样漂亮的演员就找不到。谈起自
己的家庭,金庸说两个女儿都没有继承自己的事业,她们都已成家。一个移民去了加拿
大,女婿在广播电视台工作。另一个喜欢画中国画,女婿是医生。金庸认为自己是个对
亲情很重视的人,但爱情生活等方面又是很失败的。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4:00:13

中国文艺>>>金庸特辑>>>金庸轶事
 

                    金庸出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长

  (杭州新华电)知名学者、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前天从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手中接
过聘书,正式出任该校人文学院院长。

  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的聘任仪式上,金庸说,浙江是他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
方,浙大也有许多他的老朋友、老同学。因此,他“对这里十分有感情。”

  此前,作为该校的名誉教授,金庸曾多次到浙江大学考察和作专题学术报告,并出
资20万港元设立了“浙江大学金庸人文基金”。

  金庸本名查良镛,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报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从1955年
起,他创作了《天龙八部》等15部中、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中开辟新纪
元的第一家。

  作为中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浙江大学,前天以聘请金庸出任人文学院院长为
起点,掀开了其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序幕。校长潘云鹤教授说,浙江大学另外19]个学院
的院长职位目前正虚位以待,浙江大学正致力成为著名学者聚集之地。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4:00:24

金庸曾想写新《三国演义》

  金庸最近透露,他曾打算写一部新《三国演义》,这部三国演义以东吴为主体,主
角是周瑜和陆逊、陆抗,次主角是孙策、孙权以及美人大小二乔。但后来放弃了这个意
图。

  金庸说,他小学时代就把《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但《三国》故事的说书人以
及贯串史实与民间传说而写成小说的罗贯中对蜀汉的偏袒实在有点过份。罗贯中因为是
山西太原人,所以偏袒他的同乡山西关羽,痛贬曹操,那也罢了,连东吴人物也一并贬
低,在他年纪大了之后,常常感到不舒服。孙坚、孙策、孙权那些人是他的浙江同乡富
阳人(汉时为富春县),于是金庸想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与罗贯中叫
板。

  那么金庸版《三国》将是怎么样的呢?金庸说,《三国演义》里最放射异彩的人物
是赵云、周瑜、陆逊。在史实上,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完全是周瑜的杰作,诸葛亮并无贡
献。于是金庸就想像“小乔初嫁了”之时周瑜如何“雄姿英发”,如何“曲有误,周郎
顾”,写与周瑜交朋友,就像喝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觉就在他的个性魅力中醉倒了。再
描写一些江南风光,就怡然自得了。而陆逊则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
史第一流人物。

  那么,金庸为什么会放弃这个意图呢?金庸说,这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
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并且他在自己的脑子里玩玩“东吴主体三国演义”的文字游戏
,自逞想象,已足够过瘾,真的成文,未免辛苦,也无必要。金庸若写出《三国演义》
,必定畅销,但金庸未免“自私”,他自己在脑子里过足了瘾,就不顾广大“金庸迷”
、“武侠迷”的死活了。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4:00:34

 

                      金庸近况介绍

  查大侠果然功夫了得,在华文文坛里,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能以笔杆出财富,查
大侠崐却是古今第一人,坊间就有这样幽默的说法:查大侠右手写小说,左手写评论。

  右手一振,左手一挥。大侠神态洋洋洒洒,寂寂荒凄的武侠小说,经他手一振,开
拓了学术新的研究领域—“金学”,寂寂无名的“明报”经他手一挥,被推上国际舞台
,成为世界权威中文报纸之一。

  虽是不同的内容,但大侠思路清楚非常,什么时候应发怎么样的功夫,就使出适时
功夫,一点也不马虎,并且一发即中,可谓左右逢源,财富源源而来。

  仕人途不穷据香港杂志《资本家》1994年在世界华人富豪榜的资料指出,大侠的财
产计约2亿美元,是谁说“仕人途不穷”查大侠可不信这套说辞,他使出绝技乾坤挪法
扭转了这局势。

  话说武林盟主查大侠,由于才华横溢,又有浩然之气,受到无数子民的爱戴。1993
年,当杭州政府知道大侠有意在杭州找块地建屋作读书这用后,便在西湖附近的植物园
划了一块地送给他盖房子。

  而今“雪松书舍”也已完成,但大侠改变了主意,将它送给杭州政府作为文学艺术
界一个聚会的地方,问他为什么会改变了初意,大侠以他一贯徐徐温和的语气说道:房
子太豪华了,不适合。700余万马币的房子,他轻轻的一句话就送出去了,这是何等
的气魄。生活舒适就足矣,夫复何以求更多!

  查大侠急流勇退,飘然而去,他携带着家中贤淑的妻子,周游列国去了,一年有一
半的时间不在香江,这就是他退休后写意日子。

  踏遍列国,也写红了中国不少地方,大侠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地方呢?“英
国”大侠回答。英国?为什么不是他熟悉的祖国呢?英国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他解
释说。

  对了,或许对于一个有文化的大侠而言,哪里有文化,就往哪里欣赏。这是一颗向
世界开启的心胸,也因为这样,大侠笔下的的评论更有深度,更有远见。因此,江青未
下台,邓小平未宣布香港50年不变政策之前,大侠就已洞悉这先机,发表他的见解。

  查大侠这种开放的胸襟在他学生时代就已养成了,在他就读中央国立政治大学的时
候,校长是蒋介石,当时还是专制权威的时候,再加上碰到抗战,学生须上军训课,学
生见到教官时,还得立正敬礼,说到敬礼时,查大侠的脚还用力蹬了一下,双脚合拢,
挺起胸膛,当时的时代,似乎历历在目。

  但是,查大侠可不这么轻易接受这种教育,他觉得身为领袖也应接受不同意见,于
是他挑战学校的训导长教务长和他们争辩,激动地对他们说:“好的领袖,好的三民主
义是值得我们去拥护的,但是不能说不容他人怀疑,讨论。”查大侠当时只想着为真理
争辩,他只管争得面红耳赤,完全忘了挑权威的后果是什么。结果,学校一张退学令下
来,查大侠只有收拾书本离开,结束他大学3年的生涯。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却不是一
般人敢于面对的事,只是大侠才有这胆量,并且日后更证明大侠的眼光是对的,所有走
向民主进步的学校,都开放了思想的空间。

  家庭生活和乐正如查大侠笔下的英雄一样,最终总是会赢得美人归,而查大侠在两
次婚姻波折之后,赢得了比他年少27岁的林怡乐。由于林怡乐貌美聪颖,大家暗地里
都称为“小龙女”。

  谈到“小龙女”,查大侠的语气也温柔了起来,他笑着表示,太太很照顾他的生活
起居,非常注意他的饮食,不准他吃这吃那,而大侠也能欣然接受。有趣的倒是大侠的
朋友,见大侠没能享受到美食,反替大侠向查太太求情通融一次。“朋友都会代我求情
。”查大侠笑道。

  除了饮食之外,据说查大侠在香港的居家都是由他太太来装饰,美轮美奂,爱心,
用心及智慧都反映在那里。问查大侠如何经营“忘年之交”的婚姻,他笑着说:“虽然
例子不多,但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由于查大侠生活忙碌,虽没能时时刻刻身教一儿两女,但是他仍然坚持重视家庭观
念的原则,以行动影响孩子。

  当大侠谈起家庭生活时总时很腼腆,话不多,但是他脸上的安怡会感到他沐浴在家
庭幸福的气氛里。

  书籍,是大侠一生最喜爱的珍藏品,接下来是画作,对于书本的收藏大侠从不厌倦
,家中的书房进了一批又一批的书,叠得高高的,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书籍就是大侠提升
武功的秘诀,因此,就起大侠的博闻见识,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相信在众多的武林秘诀
当中,佛教是一门深澳难懂的“秘决”,连武功深厚的大侠也表示:“这是一门不容易
研究的学问。”生长在无远弗届时代的大侠是否也接触电脑?大侠笑着说:我接触电脑
,但是主要是玩游戏。早期是玩俄罗斯方块,再后来是玩接龙,现在有时也在电脑上练
习英文打字。年龄不到七十三的大侠还不失赤子之心,玩起电脑游戏。这就是世人爱戴
的大侠近况。

  ————————转自《联合早报》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4:00:49

 

                        金庸点评《三国演义》

  金庸在与日本名作家池田大作对谈文学中,高度评价了他喜爱的中国古典小说《三
国演义》。金庸还透露,他曾打算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以周瑜和陆逊
为主角。但这个意图很快就放弃了。以下是摘录金庸谈话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在中国的“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三国演义》是令人十
分喜爱的作品。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
部小说比得上,近300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近代的文学
批评家们从纯文学观点来看,认为《红楼梦》的价值更高,我也觉得是如此。毛泽东主
席认为《红楼梦》有攻击封建意识的革命意义,从阶级立场来说,把《红楼梦》提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一生以性格粗豪出名、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将军,也说要研读《红
楼梦》。但我相信,许将军读了之后,对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那样回肠荡气的情景一定会老大不耐烦,必定更加欣赏“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
瑾赤壁鏖兵”那样的场面。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虽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
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

  它的布局和气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极,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把主角诸葛亮从
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例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
步地扣得极紧。这一类手法,在外国小说名著中极少见到。外国小说中的主角,往往一
下子就出了场,或者是闪闪缩缩,面目模糊。

  《三国演义》的人物面目清楚,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就奸得狠毒无比,读者一翻
开书就见到每一个人物立场分明,爱憎清楚。

  凡是伟大的作品,总带给读者许多的想象,《三国演义》在现代也同样发挥着作用
,给予读者们各种各样思索的精神食粮。我小时候读《三国》,全面站在刘备的蜀汉一
方,决不承认蜀汉居然会比东吴、晋朝先亡,为此和我大哥激烈辩论了几个小时。大哥
没有办法,只好搬出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来,指着书上清清楚楚的几行字,证明蜀汉为
邓艾、钟会所灭,我才悻悻然服输,生气大半天,流了不少眼泪。其实,邓艾、钟会灭
蜀和姜维被杀等情节,《三国演义》中也写得很详细的,但自诸葛亮在五丈原归天,以
后的故事我就没有心思看下去了。

  我最喜欢的人物:赵云、周瑜、陆逊在《三国演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
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
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高尚,精细而有
智谋。

  我其次喜欢的是马超和吕布。当时我年纪小,只重视战斗力高强的战将,对于马超
的急躁,吕布的愚蠢和负义,这些重大的缺点没有多加重视。这两人在戏台上扮相英俊
漂亮,在我心中也加了分。

  形象一经固定就很难改变。《三国》故事的说书人,以及贯穿史事与民间传说而写
成小说的罗贯中对蜀汉的偏袒实在是过了分。罗贯中因为是山西太原人(以前一般认为
是我的同乡杭州人,但北大教授周兆新先生近来令人信服地考证他是太原人),所以特
别偏袒他的同乡关公。痛贬曹操,那也罢了;连东吴人物也一并贬低,在我年纪大了之
后,常常感到不服。孙坚、孙策、孙权那些人是我的浙江同乡富阳人(汉时为富春县,
郁达夫的故乡),我甚至想过要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主角自然是周瑜
和陆逊,次主角是孙策、孙权、顾雍(此人是大政治家)以及美人大乔、小乔。然而这
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很快就放弃这个意图。

  在史实上,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完全是周瑜的杰作,诸葛亮并无贡献。

  我有时自己空想一番“小乔初嫁了”之时周公瑾如何“雄姿英发”,如何“曲有误
、周郎顾”,如何“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东吴大将程普说:“与周瑜
做朋友,就像是喝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觉的就在他的个性魅力中醉倒了”)。再描写一
些江南人物与江南风光,也就怡然自得了。

  陆逊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对他钦佩之极
。在自己脑子里玩玩“东吴主体三国演义”的文字游戏,自逞想象,已足够过瘾,真的
笔之于文,未免辛苦,亦无必要。

  《三国演义》写人物不直接叙述其内心,单凭言语动作,人物精神自出,这是戏剧
的手法。戏剧和电影只表现角色的言语及动作,但内心生活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这是
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度技巧。有些近代中国小说努力去学西洋小说,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
思想,不但读来沉闷,人物的性格反而并不明确,这是不学习中国古典小说技法之故。

  《三国演义》在民众心中深深扎根《三国》故事成了中国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人民从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价值标准。应当像刘备、关羽那样重视对朋友的义气,要爱
护人民,决不可像曹操那样忘恩负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奸诈毒辣的事。刘备与关羽
的道德模范比孔子、孟子更加普及、有效而重要。香港的警察以及黑社会人物都要设神
坛拜关公,决不拜孔子,也不拜耶稣、不拜如来佛。小说人物成为大众宗教式崇拜的对
象,这是全世界任何文学作品都做不到的。

  中国各地到处都有关帝庙,洛阳附近的关帝庙规模很大,当年我见到之后印象很深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个人勇力不过和张飞、赵云、马超差不
多,曹操部下的勇将张辽、徐晃、许褚等等大概和关羽都可打成平手。吕布当然强过他
。说到用兵打仗,关羽肯定不及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羊祜、陆
抗、赵云。关羽受后人尊崇,全靠《三国演义》夸张了他的重义。中国民间最重视的道
德,第一是孝,第二就是义。一部小说把一名武将捧成了神,不但由于小说的魅力,也
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性格。

  《三国演义》事实上真正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满清女真民族向明朝
进攻时,还是关外没有什么文化的粗野民族,自然不会阅读《孙子兵法》之类的艰深书
籍。他们的将领带领军队,行军打仗,方法和技术全靠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据说,
满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极使用“反间计”,骗得明朝的崇祯皇帝杀了大将袁崇焕。(金庸
的小说《碧血剑》中引用过这段史实。)这计谋就是照抄《三国演义》中周瑜骗得曹操
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计策。袁崇焕如果不死,吴三桂不会把守山海关,满清军队
不可能这么容易地打进北京。

  《三国演义》文言成分较多,我在小学生时代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虽然有许多文句
不懂,但故事和人物的吸引力太大,终于跳过不懂的部分,一路读完。

lzkd 发表于 2009-12-9 14:01:09

金庸小弟话金庸

  李晓岸金庸以其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武侠小说而蜚声海内外,而家庭生活中的金
庸是什么样子?金庸(查良镛)先生的胞弟查良钰,道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袁花镇,查半边

    我的故乡是浙江嘉兴海宁市的袁花镇。据父辈讲,我家祖上在安徽休宁,大约在明
朝时才举家迁到海宁。袁花镇上姓查的人很多,所以有“袁花镇,查半边”的说法。我
家在镇上是大户,家居在一个五进院的大宅子里,院内有90多间房子和一个大花园。家
里在镇上还设有钱庄、米行和酱园店。我母亲姓徐,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亲姑姑。我们
共有兄弟姐妹6人,4男2女,我是老小。3个哥哥大哥叫查良铿,二哥叫查良镛,三哥比
我大两岁叫查良浩。按当地的习惯家人都叫良铿为大阿哥,叫良镛为小阿哥,叫三哥良
浩和我为大毛弟、小毛弟。小阿哥良镛长我13岁,是1924年出生的。在“袁花小学”毕
业后,小阿哥在嘉兴市上中学。从上中学时起,他就开始了长期的独立生活。

  小阿哥很会讲故事1945年年底,抗战结束不久,良镛从中央大学毕业后,由重庆返
家住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当时,我在袁花镇龙头阁小学读四年级。归家前,他给家里写
了封信,说要回乡探亲,之后再离家出外谋职。接到信后,全家人都非常高兴,每天都
念叨着他的归期。小阿哥归家时,身穿一件普普通通的长衫,态度和蔼可亲,对来家探
望的人很客气,但话不多。家里有空房子他也不住,非要同我和三哥住在一起。那时,
他见了外人讲话很慢,还有些口吃。但同我们在一起却全然变了样儿。每天晚上,小阿
哥都给我们讲故事。他的故事都是现编的,可是编得天衣无缝,十分引人入胜。故事讲
到兴头上,小阿哥有时干脆站到床上,手舞足蹈,连比划带摹仿,有意思极了。几个晚
上下来,三哥和我都被迷住了,老是缠着他要听故事。

  有时被缠不过,他就编一些鬼怪故事吓唬我们,弄得我们又害怕又想听,越听越害
怕,后来吓得连厕所都不敢上了。

  倾注父爱的手足情良镛小阿哥写的15部武侠小说我都读过,我最喜欢的是《书剑恩
仇录》,因为在这部书中,小阿哥写的就是兄弟之间情和事。捧读时,小阿哥对我们的
关心和爱护不时浮上脑际,常常不觉泪下。

  1948年我小学毕业后准备报考省立杭州初级中学,良镛小阿哥得知这个消息后,主
动把他亲自编写的、200多页的“升学指导”教材邮回了袁花镇。小阿哥的心很细,有许
多事情,你还没有想到,他就已想到,为你办好了。1951年,我从杭州初级中学毕业后
,只身到辽宁阜新煤校上学。当时,小阿哥已在3年前随《大公报》去了香港。顺便说一
下,1947年,在上海出版的《大公报》在全国范围招聘两名译电员,有上千人参加了应
聘考试,小阿哥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进入了当时影响很大的《大公报》。由于父母均
已不在,我的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远在香港的小阿哥在信中知道了我北上就学的消
息后,立即汇来了100元钱。那时候,三哥良浩也在上学,他也是在小阿哥的资助下顺利
完成学业的。小阿哥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的确使我们感受到了父爱、母爱般的温暖。

  三十三年后的兄弟相见1948年良镛随《大公报》到香港,直到1981年7月,他才偕妻
子儿女回到内地。18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他,并与他合影留念。之后的一天,小阿
哥给我发来电报,电文的大意是:小弟,××日在杭州一聚,一切由我安排。随后小阿
哥把去杭州的路费也寄到了淮南。8月初,我带着两个孩子到了杭州。见面后,我们兄弟
二人都非常激动,相拥在一起,久久没有分开。每天总像有说不完的话。小阿哥向我介
绍了邓小平接见他的情形,他对邓小平说:“我一直对您很仰慕,今天能够见到您,感
到荣幸。”邓小平在对查良镛到北京访问表示欢迎后,向他介绍了中国今后要做的三件
大事,其中之一是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小阿哥当时是《明报》社社
长,因为他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单独会见的第一个香港同胞,所以心情十分振奋。我们的
谈话常常持续到深夜。

  团聚在香港1990年9月27日,我携夫人朱凤英通过九龙海关进入香港。在良镛小阿哥
坐落在香港太平山上的住宅里和他们全家一起生活了两个多月的时光。

  他有时陪我们一同去看京剧。他喜欢看京剧。小阿哥的围棋下得很好,是业余六段
。在他的书房里,悬挂着有李梦华签名的围棋段位证书。他和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的关
系很好,陈祖德患病在香港医治时,他专门把陈院长请到家里住了半年多。

  虽然事情过去8年了,朱凤英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小阿哥一点架子都没有,他
家小车司机姓陈,他让孩子们叫他陈叔。他们全家对长期在家服务的菲律宾女佣也很好
,完全像对自己家人一样。在饭店吃饭,有时服务员拿着菜单让他签名,他也不回绝。
我们一到家,阿哥就问这问那,把在淮南的每个孩子都问到了。小阿哥在生活上不很讲
究,除了不喜欢吃荤外,什么饭菜都吃得挺香。他习惯晚上工作,每天早上5、6点钟才
睡觉,中午12点左右起床。吃午饭后稍稍休息一下又进书房写东西,东西写好了直接传
真出去。晚饭后,如果没有社交活动和来客,同家人小叙片刻后,他就又走进书房,一
直工作到天明。小阿哥从来不去游乐场所,我们也从未见他跳过舞,有许多社会活动他
都让夫人林乐怡代表他去参加。

  清泊淡远平常心我们离港前,小阿哥为我写了一幅字:“待人以诚,治事则谨,知
足常乐,不取非分,谦而受益,满必招损,尽心竭力,为国为民。”这幅字虽说是写给
我的,可每次我看到它,总会想起良镛小阿哥做人做事的风范。

  80年代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1995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
会委员,在故乡嘉兴捐资320万港元兴建嘉兴中学,在杭州投巨资建造了14万平方米的元
松书舍,这些都可看出他“尽心竭力,为国为民”的思想。虽然他为国家为他人做了许
多有益的事,可他自己很少提起,有很多事是我从别人写他的书报、文章中看到的。相
反,谁要是为他做过什么事情,他却总是牢记不忘。1995年3月2日,良镛小阿哥在香港
家中突发心脏病,当时,阿嫂林乐怡受他委托在外宴请客人,所以两小时之后才送他进
医院抢救。院方作了很大的努力,成功地为他进行了“小球弹性通塞手术”,使得他转
危为安。他在身体基本康复后给我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到:“许多人到医院来看我,
问候我。叶运兄双目失明,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传媒作了许多关心善意的报道,使
我深刻感到人生感情的可贵,觉得虽然大病一场,经历了肉体极大的痛苦,其实还是所
得多于所失。倘若我没有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的困厄,自己还不知道,以我这样的性格,
平日很少对人热情流露,居然还有许多人关怀我,真心地爱我……我心脏肌肉虽然坏死
了16%,心中的温暖却增加了160%。”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轶事(转)